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餐饮业发展到今天,各种奇招被玩的风生水起,各种经营“秘籍”充斥业界,但新餐厅“三月死”的现象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多了。
据公开资料,在2023年,全国新开餐饮门店数高达298万家,开店率为43%;全年新关店数达到了惊人的354万家,闭店率高达51%,也就是说开了多少家,倒了的也有多少家,其中大多数炮灰都是新开餐厅。
“三月死”只是一个概括说法,情况一般是刚起步的餐厅即使开业火爆,但过了一段时间,优惠让利没了,客人也没了,餐厅不赚钱或者亏损,不到三个月就扛不住、关门大吉。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中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借用到餐饮业,可以说是“开得好的餐厅各有各的绝招,开得糟的餐厅都是一样的”。
三月死、六月死、一年死都是同样的问题,且原因并非餐厅味道不好、资金不足这么简单,而更多是一个系统化的决策问题。
“三月死”系统化决策的第一阶段就是定位和选址问题。要么怎么说餐饮零售业最重要的“第一是选址,第二是选址,第三还是选址”呢?
从消费心理倒推,什么决定了顾客要选择哪家餐厅?
许多普通餐饮创业者都会问,我家的东西口味不错,有几道特色产品,环境也挺好,时不时还会有优惠活动,为什么还是熬不过三个月?
为了弄明白“三月死”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是什么决定了一个顾客最终选择哪家饭馆。
这是个十分有意思的问题,只有弄明白了顾客最初选择一家新店的动机、新店运营一段时间后顾客的消费动机以及稳定后的消费动机,那么,商家从最开始如何确定餐厅的品牌定位,后续的营销策略等才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顾客选择餐厅时有三大影响因素。
第一是体力因素。
体力不足的顾客懒得跑远,对应离自己近、走路几分钟就到的餐厅;体力充足者愿意跑远,对应比较远、需要使用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的餐厅。
第二是情感因素。
尝鲜拔草的顾客需求,对应选择新开的餐厅;去熟悉的地方吃饭的需求,对应选择习惯去的餐厅。
第三是品质因素。
对场景有需求的顾客,对应选择特色餐厅;对口味有需求,对应选择大多数人给好评的满意度高的餐厅。
顾客在做最终选择时,考虑的往往是这三种因素叠加的需求,但我们讨论的是新开餐厅而非常去的熟悉餐馆,那么就可以分为四大类、七小类潜在顾客会选择的餐厅:
新店客流为主的餐厅——A(离得近的新开餐厅);
营销客流为主的餐厅——B(新听说的满意餐厅)、C(新听说的特色餐厅);
回头客流为主的餐厅——D(离得近的满意餐厅)、E(离得近的特色餐厅);
口碑客流为主的餐厅——F(离得远的满意餐厅)、G(离得远的特色餐厅)。
要想让自己的餐饮品牌持续盈利,就必须让自己的餐厅在不同运营阶段契合上述这七个定位。
对于一个普通(非连锁)经营、处于筹备期的餐厅,一般来说运营能力都还达不到直接引入满足B(新听说的优质餐厅)和C(新听说的特色餐厅)定位带来的客流。
这时候就需要最大限度挖掘A(最近的新开饭馆)定位带来的客流,也就是餐厅能够辐射的社区、商圈内的客流,他们就属于这个餐厅的种子顾客,并在这个时期占了消费人群的大多数。
所以餐厅开业初期,首先要把这部分离自己最近的客流服务好,并充分考虑自己的品类、价格、用餐环境等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依靠这点,也可以推断出一家餐厅在开业期间的火爆过后,是否还能维持大约一个月稳定客流量。
而之后的生意,就看品牌能带来多少满足D(离得近的满意饭馆)、E(离得近的特色饭馆)定位的回头客流,即餐厅出品水准层面的考量,基本上也就到了三个月的临界点。
对于满足B和C定位的客流,则会渐渐发生两类变化:一种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营销知道了这家餐厅,愿意来店消费;另一种则是没有更进一步营销,周边可辐射的客流都已辐射完毕,新客渐渐枯竭。这个阶段也是做营销比较能见效的阶段。
更远期的生意就到了口碑客流阶段,此时既有老客人持续光顾,又有尝鲜客流入店,餐厅就进入到比较理想的运营状态中。
筷玩思维研究认为,判断一个三月内爆红的餐厅在更长时期内能否存活,看的则是DEFG综合的客流量大小。
定位与选址,是决定餐厅是否能活过三个月的核心
在前三个月,新开餐厅服务周边客流、充分满足周边客流期待的需求,又能做到出品有保障,就能基本上避免“三月死”的情况。
也就是说,餐厅需要在新店筹备初期在选址(客流属性)层面权衡租金水平、做出位置选择,再确定好合适的品牌定位、品类划分,从而实现新开业促销过后也持续能吸引人光顾的好开端。
更简单来说,就是“定位”两个字。“三月死”就是定位出现了问题,餐厅提供的“服务”没有符合当地大部分人群的“需求”。
所以在开店之前,餐饮老板要根据店铺所在位置确定消费人群,然后根据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消费时间、动机、消费水平决定自己店铺的“特色”(装修、面积、服务、菜品、出菜时间和价位等)。
决定并付诸实施之后,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要用前三个月时间去观察实际情况是否和所预想的一致,如有偏差,立即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以具体例子来说明。
一个老板在北方二线城市开了一家韩式烧烤餐饮门店,店址选在了毗邻居民区的中型商业中心的二流地段,同一层也有火锅、面食等餐饮门店,店面前每日经过客流大概1000到3000人,客流多为周边居民,以家庭用餐、休闲餐饮为主要需求,人均消费大约50至80元。
烤肉店口味中等、环境较佳,在装修和服务上都有韩式特色,初期的营销仅仅是储值满赠。
因为门前客流不算小,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也适中,在开业初期吸引到的尝鲜用户(A)的流量基本可以实现门店盈亏平衡,但由于餐厅地段在二流位置,尝鲜客流(A)持续时间较短。
周围居民以家庭消费为主,而韩式烧烤更适合朋友聚会、情侣用餐等场景,并不属于硬需求,韩式文化的特色也不是刚需,不会为餐厅带来营销客流(B、C),同时,商业中心客流多为周边居民,所以尝鲜客流并不持续,一个月后客流就出现缓慢下降。
并且由于其烧烤口味是正常水准,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周边居民没有形成消费习惯(D、E),所以最终客流并不太理想。
选址与定位背后的支撑,实则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运营策略
任何有效的商业策略都是一系列运营执行后,能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诱导。大的连锁品牌餐厅选址会有一套模型,十分复杂,对于新入行的餐饮人并不适用。新店一般都是要找到租金与人流量的一个平衡点,以此来最终决定选址的地点。
也就是说,往往我们的选址是迫于“形势”的:人流量大的位置贵,能承担得起就有了获得相应的利润的基础;便宜的地方人流量有限,选择这里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精力揽客。
而在客观的形势之外,能否围绕已经决定的选址来搭建一整套营销策略,就成了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产品围绕“选址”做定位。品类属性与顾客消费目的的吻合度越高,餐厅就越有可能获得高盈利。
如今已经广泛入驻商场的外婆家,在初创之时的第一家店位于杭州马塍路上的街边。马塍路店位于居民社区,以家常杭帮菜为主,其从最基本层面满足了A类客流的需求,而在装修上却体现着时尚高端定位,让用餐居民形成“超预期价值”。
在小桥流水的餐厅享受家常美食,这种高性价比让外婆家迅速席卷杭州,日日排队、餐餐排队,一度创造了杭州餐饮最高翻桌率的“马塍路现象”。
外婆家之后的几家分店同样也是选择深入社区的街边店,持续收获B、C客流量,直到品牌已经积累到足够知名度,才把新店开进商业综合体,获取更大的D、E、F、G客流量。
其次,营业时间也可以围绕“选址”做定位。营业时间直接关乎餐厅的运营效率,要根据店铺位置的有效人流量做出安排,根据产品特性安排做早餐、中餐、晚餐、下午茶、夜宵等。
结语
客人在新店开业的新鲜期过去之后,二次消费不足,短期不能盈利,这些让“三月死”成为许多餐饮创业者必经的第一劫。与其关系最大的是选址问题,背后实则却是定位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以顾客视角看问题。
三月死虽然概率不低,但如果能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去思考,品类属性与顾客消费目的的吻合度高,产品能为顾客提供价值,餐厅就越有可能获得高盈利。熬过三个月,初创危险期就基本过了,之后的路虽然也有坑,但已经形成的顾客消费习惯和运营基础会让餐厅跨坑更容易些。
本文转载自筷玩思维;记者:王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