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海底捞把“炒菜界的海底捞”告了,并索赔100万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张玲 2021-11-25 10:26:37

近日,因以“炒菜界的海底捞”进行宣传,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海底捞告上法庭,并索赔100万元,消息曝出后引发网友热议。

炒菜界的“海底捞”吃官司

公开信息显示,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始创于1991年,前身为古城保定的北斗星餐厅,是一家河北菜品牌。目前在河北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沧州五市拥有30家直营分店,员工1400余人,经营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年就餐人数600万人次,曾被中烹协评为“十佳中国特色餐厅”,是河北省人气较高的餐饮品牌。

近年来,小放牛餐饮在部分区域经营店铺的海报、菜单、座牌等众多装潢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上等宣传活动中,多次使用了“炒菜界的海底捞”标志。如在大众点评平台,位于北京通州的小放牛位列“新华大街美食热门榜第2名”,店铺展示图片中不仅有“小放牛”名称,还有“炒菜界的海里捞”宣传语。

来源:某自媒体公众号

对此,海底捞认为小放牛餐饮在宣传过程中,使用的“海底捞”三个字与海底捞注册商标组成文字完全相同,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同时小放牛餐饮不当使用海底捞的品牌及经营优势进行商业宣传,也构成了虚假宣传。因此将其告上法庭。

起诉书显示,海底捞要求法院判令小放牛赔偿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人民币100万元,并在其经营门店、官方微信公众号、美团、饿了么及门店所在地市知名报刊显著位置连续刊登声明至少30天,就其侵权行为消除影响。

11月23日上午,该案件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小放牛餐饮回应记者表示,“炒菜界的海底捞”是顾客在评论和反馈中反复提及的。并非有意侵权,也将接受和尊重最终判决结果。

海底捞方面则表示:“欢迎同行之间的交流,但所有的商业行为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消息曝出后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些网友表示,这是对海底捞的认可,海底捞的格局太小了。

有些网友则支持海底捞起诉小放牛餐饮,并认为小放牛应该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品牌,而是不是蹭海底捞的流量。

关店300家,融资19亿自救

近日,海底捞刚刚宣布已完成23.37亿港元的募资。

根据海底捞公告,此前公布的配售事项及认购事项已于2021年11月22日完成。合共1.15亿股认购股份已获卖方按每股认购股份的认购价20.43港元认购。认购事项的净股价为约每股认购股份20.32港元。公司收取的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合共约为23.3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15亿元。

海底捞表示拟将募集资金用于以下用途:一,约30%的资金用于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开发能力;二,约30%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融资;三,约40%的资金用于集团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此外,海底捞表示还可能将该等资金持作短期存款或购买短期理财产品。

这笔募资对于海底捞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

2021年中报显示,海底捞的期末现金余额超过35亿港元,已低于2018年的水平。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近几年公司过度扩张。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海底捞新开门店308家,而在疫情形势严峻的2020年,海底捞依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当年新开了544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又新增299家。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去年6月曾预判,疫情期间大量中小火锅品牌倒下,商场租金也迎来史无前例的下降,对于海底捞来说是最大的机会,因此要趁机加速扩张。不过到了今年6月,张勇坦言当初的判断是错误的、盲目自信了,“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但由于海底捞承诺关店不裁员,因此在高额员工成本以及短债等压力下,倘若海底捞不配股筹资,资金链将很有可能断掉。

股价方面,今年以来海底捞股价震荡下跌,截至11月24日收盘,每股报18.52港元,总市值1032亿港元,相较于今年最高峰时85.75港元/股的股价,和近4700亿港元的总市值,股价下跌了78%,市值则蒸发了约3668亿港元。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