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掀起“抢时间”大战。
餐饮业开始“抢时间了”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身边的餐饮店尤其火锅店,关得越来越晚了。
老大哥海底捞不再满足于只做白天的生意。今年,它悄悄改造了30来家“夜宵主题店”。在武汉,顾客能吃到“有料·麻辣小龙虾火锅”;在郑州的创意园里,甚至能坐在露天吹着晚风涮火锅。
这早已不是我们记忆中那个只在商场里亮着灯的海底捞了。
巴奴毛肚火锅也跟了上来,近120家店挂上了“24小时营业”的灯牌,还在济南推出了晚上10点后专用的“夜宵双人餐”,200出头就能吃饱吃好。
除了24小时营业之外,巴奴济南门店目前还推出了平台补贴后,售价仅216元的“夜宵双人餐”。对此,店员介绍,该套餐也是今年新推出的,晚上10点以后可以使用。
就连主打猪肚鸡、原本有明显季节和时段局限的广顺兴,也靠着“全时段”的生意经,一年开出几百家新店。
可以在他家大几百平的空间里,从正餐的粤菜、猪肚鸡,一直吃到深夜的煲仔饭和茶点。时间,被他们一点点拉长,做满了。
这股风,不是吹到火锅头部,也实实在在吹到了区域火锅品牌身上。
山西的竹犇番茄火锅,在太原玩起了24小时营业。夜里客人不多,他们就灵活排班,用“三班倒+小时工”把夜班人手从四五十人精简到十几人,但水果、小菜一样不缺,服务标准不打折。
他们还专门为深夜推出了炸串和“38元抢198元啤酒”的活动,让晚归的人有个能坐下来、吃得舒服的地方。
河南的“筷八毛”火锅店,200平米,夫妻俩守后半夜。从凌晨到早上八点,营收不多,一两千块,但好在夜里来的客人都图个简单饱腹,不催菜、不求多周到的服务,这笔收入,刚好能把店里一天的硬成本覆盖住。
他们说,“夜里熬一熬,至少今天的开销,挣出来了。”
此外,袁记云饺某门店日均夜间销售可达120单、300+家老乡鸡门店进行24小时营、甚至连购物中心(南京西城· 夜末央、杭州遥望X27主题公园、新疆疆徕购物公园等)也纷纷开始了24小时营业。
茶饮圈就更不用说了,喜茶、霸王茶姬、古茗……你数得上的品牌,几乎都试水过24小时门店。
这场关于“时间”的争夺战,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响了。
40~80为主流客单,餐饮进入“第四维度”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国内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而“90后”“00”后更是其中的消费主力。
此外,夜宵时段还呈现以下特点:客单价高,40-80为主流价格段;悦己属性强,一人单食订单比例达到34.6%;男性在夜宵场景中的TGI(偏好度)贡献值最高。
过去我们总说,开餐馆拼的是“人、货、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死磕第四个维度——时间。
全世界最牛的便利店7-11是24小时营业,快餐霸主麦当劳是24小时,海底捞也越来越多店24小时。为什么?因为它们都在用“更长的时间”,去摊薄像租金这样的固定成本。
这给所有餐饮人一个启示:如果只做早餐,大概率不挣钱;但如果“早餐+午餐+晚餐”呢?如果再加个“夜宵”呢?每多覆盖一个时段,就多一轮收入的可能。房租还是那份房租,但营业额上去了,利润空间自然就被挤出来了。
竞争到最后,其实就是看谁能给顾客提供更便利、更划算、品质更稳定的选择。谁能覆盖更多时段、满足更多人群的需要,谁就能在红海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活路。
餐饮经营三个维度(人、货、场),提高任何一个变量,门店的营业额就能获得提高。
但是,有一个维度——“时间”维度,正在成为餐饮门店竞争的第四维度。
这波“熬夜”风潮你跟不跟?
眼看着别人家灯火通明,生意做到后半夜,但这股风,真不是谁都能跟的。
关键不在于趋势热不热,而在于“接不接得住”。
第一,你那儿,深夜真的有人吗?
别只看海底捞巴奴热闹,得看自家门口。周边有夜商圈、大学、医院或者晚归的打工人吗?如果连楼下的烧烤摊都撑不到凌晨两点,那你这儿大概率就没有深夜火锅的土壤。这门生意,始于需求,死于想象。
当然,对于中小餐饮老板们,安心的做好附近居民的深夜食堂,成为口耳相传的宝藏小店,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夜里的人、货、场,摆得平吗?
夜里不能还按白天的配置来。得有靠谱的“核心员工+机动小时工”这么搭着来,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店里转得起来。
90后、00后逐步成为中国夜间消费的主体,娱乐方式变得更加多元,KTV、Livehouse、演唱会、露营、深夜直播等受到Z时代的追捧和喜爱。作为餐饮经营者,更要迎合这样的需求。
无论是破店的驻唱歌手,怂重庆火锅厂的蹦迪,还是海底捞的各种互动游戏,复合型的餐吧、秀场型的餐饮,餐+酒的情绪化空间,都是为了提供情绪价值,缓解消费者的疲惫和压力,营造升温的社交就餐氛围,在拉长营业时间的同时提升了客单价。
第三,深夜来的客人,想好卖什么了吗?
深夜的胃,和白天的社交大餐不一样。它要的是治愈、是快速、是轻松。
学学海底捞,搞“火锅+”,比如加个小龙虾、鱼蛙;或者像巴奴,直接推出轻量化的夜宵套餐,让人没压力;再或者像竹犇那样,上点小烧烤、捞汁小海鲜又快又管饱的小吃主食。
连供应链企业也在精准击穿,逮虾记推出的小龙虾虾滑,将“夜市顶流” 小龙虾、 “火锅堂食点单Top3” 虾滑与“餐饮热门品类Top1”三者重组,不仅实现了品类交叉、消费场景扩容,还实现了火锅的全时段吸金。
说到底,24小时营业,不是简单地把开门时间调长,而是一场关于“怎么熬”和“会不会熬”的深度修炼。
这场时间的战争,赢家从来不是最早开门的那一个,而是最能熬、也最会熬的那一个。
本文转载自:火锅餐见;作者: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