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卖火锅把“超市+餐饮”玩明白了
近日,盒马火锅开锅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前几天餐见君顺路打算去盒马整点半成品菜,一进门就被震撼了,餐饮区坐满了吃火锅的顾客。电磁炉上锅底翻滚,桌上摆满鲜切牛肉和活蹦乱跳的海鲜,这场面哪像超市,分明就是个热闹的火锅店。
一个好端端的商超,成了热气腾腾的“火锅店”。仔细研究后发现,盒马做火锅确实有几把刷子。
主打一个“鲜”,地域锅底+鲜切牛肉
在产品上,盒马火锅主打“鲜切牛肉”与“地域特色锅底”两大卖点。
在冰柜里,展示着各个部分的牛肉,比如潮汕五拼肉、和牛系列等均强调现切工艺,以“挂盘不掉”作为新鲜度标准,此外,从M6-7的和牛寿喜烧肉片,到鲜切牛肉拼盘,再到处理干净的鲈鱼片、鲍螺片,应有尽有,直面新鲜。
甚至还有各种菌菇、叶菜拼盘,直接省去选择环节。
锅底方面,盒马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推出定制化选择,比如重庆老牛油火锅够味够劲,嗜辣党必选;云南现舂酸汤火锅酸鲜开胃,自带独特的地域风味;山茶油菌菇锅底则鲜醇清淡,适合喜欢喝原汤的选手。全家老少聚在一起都不打架,“奔驰锅”一次集全。
再者,从老北京麻酱到川渝油碟,再到沙茶酱,南北口味全覆盖。还有热卤、饮料、甜点,吃火锅不无聊,想要的一切,这里全都有。
人均60+,享受一站式火锅服务
目前,盒马火锅主打套餐模式,如88元享受海南椰子鸡火锅2人餐,人均甚至不到50元,一道爆款锅底引流,再搭配几款涮品。
再比如它的鲜切牛肉拼盘,规格450g,售价69.9元,一般情况下,传统火锅店每份鲜切牛肉大概200g,售价38元以上,相比之下,盒马还算平价。
此外,想要打包回家吃的顾客也能如愿,从锅底、涮肉、海鲜到蔬菜、蘸料、甜品,所有食材一站式就能购齐,买完直接带回家就能开煮。听说外送服务30分钟就能送到家。
它已经从购物的附属功能,转变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成为吸引流量的入口。
叮叮火锅杯,年轻人的工作餐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今年推出的“叮叮火锅杯”系列,将火锅便捷性推向新高度。这款针对单身人群和上班族的产品,仅需微波加热即可食用,极大降低了火锅的消费门槛。
叮叮杯把火锅浓缩进一个200克左右的杯子里:麻辣牛油毛肚、番茄牛肉、冬阴功黑虎虾、贵州酸汤蔬食,四种口味覆盖了从重口味到养生系的需求。
今天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快速填饱肚子”,他们想要的是“快速获得满足”。打开杯盖,食材码得整整齐齐,汤底独立包装,加热后直接开吃。
其实早在2019年,盒马就在所有门店全面上线火锅,开卖椰子鸡火锅、冬阴功火锅、羊蝎子火锅、潮汕牛肉锅等特色单品火锅。
这并非盒马首次布局火锅市场。追溯其发展路径:2019年在所有门店上线火锅业务;2020年注册“盒马火锅”商标;2021年在上海开设首家线下独立门店“盒马鲜火锅”,增设明档窗口,采用半自助模式提升消费体验。
这次又大范围铺设火锅线,想必是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超市卖火锅给餐饮老板的启示
超市切入快餐赛道,看似简单卖饭,实则是一场流量争夺战。
当前,传统超市正面临“三重压力”:客流持续流失、商品差异化竞争力减弱、门店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因此,超市依托集采供应链,低价采购鲜食打造平价餐饮,以极致性价比引流锁客,实现餐品联动消费闭环,达到实现增长的目的,这是当前很多超市布局餐饮食堂的一大原因。
这套打法,对于身处红海竞争的火锅老板们,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我们的思考路径应该是:先学其“形”,再悟其“神”,最终实现超越。
启示一:从单一到复合,用丰富度对抗专业
超市火锅的一大杀手锏是品类的极大丰富。它不像传统火锅店那样专注于某一细分品类(如专做毛肚或牛肉),而是提供从地域锅底、鲜切肉类、活鲜、特色小吃再到甜品饮料的全方位选择,成为一个“火锅主题的微型美食集市”。
火锅餐见在探店时就发现一家臭豆腐米线店,让主打产品融合了云贵川风味的同时,门店还切入“早咖晚茶”场景,咖啡、甜品、糖水本身具备聚客属性,两种品类如能在空间、玩法上做出区隔,就会避免品类差异化过大造成的风味跳跃感。
我们不必盲目增加SKU,但可以思考如何成为“细分品类的最优解集合”。比如,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除了牛肉,能否将潮汕特色小吃(如蚝仔烙、牛肉炒粿条)和特色糖水做到极致。
用“主品类做深,辅品类做精”的策略,打造独特的体验壁垒。
启示二:尖刀向内,重构成本结构
超市做餐饮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颠覆性的成本结构:极低的租金、依托供应链的食材成本优势、灵活高效的人力配置,以及自建会员体系带来的极低流量成本。
传统火锅店行业,每张餐桌通常需要配置 1.5 人,而小板凳街坊火锅通过AI重塑流程,每桌仅需 0.5 人。不同单价分区精准计量,全程无需服务员介入,顾客自主完成操作。这种半自助用餐模式不仅让顾客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更进一步减少了服务环节对人力的依赖。
许多连锁品牌通过建立中央厨房统一处理大部分食材,门店只保留最后的“鲜切”或“装盘”工序,极大提升了人效和品控。
同时,他们大力发展私域流量,通过社群预定、小程序点单,减少对外卖平台的依赖,把利润攥在自己手里。
启示三:从坐等到流量猎手,主动创造场景
超市做餐饮的本质是主动引流。它不再是被动等待顾客,而是用高性价比的餐食作为“钩子”,将人流从线上和线下吸引过来。
老字号紫光园就是个例子。它家档口常年供应熟食、点心、面包等,尤其是奶皮子酸奶,好多人专门排队购买,成了“顶流产品”。这种档口看着传统,实则是餐饮零售化的雏形,既服务店里吃饭的顾客,也方便路过的人打包带走,覆盖了更多消费场景。
火锅店不应只是一个餐厅,而应该是一个“火锅生活方式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堂食是体验中心,外卖是延伸触角,零售则是品牌和风味的放大器。主动去顾客所在的一切场景里,寻找生意。
总结
这场跨界给传统餐饮人的启示是深刻的,我们正从一个“专业至上”的时代,进入一个“综合竞争力为王”的时代。
对于每一位餐饮老板而言,现在要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抵御这些“跨界军”,而是如何汲取其精髓,重新审视自己的成本、效率与场景,在这场无限游戏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文转载自:火锅餐见;作者: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