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寻味安徽 | 肥美螃蟹,“鲜”自五河

来源:央广网 作者:徐秋韵 2024-10-22 15:32:22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在安徽五河,螃蟹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

安徽五河水网密集,是皖北的水乡泽国。千里淮河在此出皖入苏汇入洪泽湖。淮、浍、漴、潼、沱五条较长的河流,沱湖、天井湖及香涧湖三处湖泊交叉孕育着这片土地。水湖丰沛也造就了这里的水产品资源丰富,其中螃蟹最有名,先后荣获安徽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徽蟹十大品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多项荣誉,沱湖螃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

目前,沱湖已实现退网还湖,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从五河县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出发,向南行驶一段路,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大岗村就到了。曾经,这里因地靠沱湖、地势低洼,是典型的内涝村。近年来,随着沱湖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深入,沱湖实现了退网还湖。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岗村依托沱湖水资源优势,开启了“稻虾蟹共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十月中旬,在沱湖乡大岗村安徽省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稻子已收割完毕。天微微亮,蟹农沈家祥夫妇就开始了螃蟹的捕捞工作。

清晨,蟹农沈家祥夫妇开始了螃蟹的捕捞工作(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现在是吃螃蟹的好时间,我们每天差不多五、六点就起来捕捞螃蟹。”沈家祥将杆子往水里一插,小船便飞快离了岸边,夫妻俩合作默契,一个撑杆,一个将地笼里的螃蟹倒入桶中。沈家祥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夫妻两人每个月能有8600元的收入。

“我从1994年就开始养蟹了。”今年60岁的于迢勇曾是沱湖的渔民,养了30年螃蟹,退网还湖后,现在在养殖基地务工,负责6个塘口的螃蟹养殖。“现在是吃螃蟹旺季,要忙点。”早上8点多,于迢勇夫妇正忙着将捕捞上来的螃蟹称重分拣,分拣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扎蟹”,于迢勇戴上手套,麻利地拿起手边的草编,将蟹钳向肚脐方向竖折,然后用草编绳捆牢螃蟹,不一会功夫,身边的筐就排满了螃蟹。捆好的螃蟹随即打包发货,运往合肥等地。

于迢勇夫妇正捆扎螃蟹(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蟹农于迢勇展示螃蟹(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优质的沱湖水,退网还湖、变“小围网”为“大规模”生态养殖新方式,造就了螃蟹上佳的品质,带来的是怕螃蟹质量和口感的提高,一口下去,蟹黄甘香,蟹肉鲜甜。

目前,五河螃蟹总产量超4000吨,产值达4亿多元。螃蟹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沱湖沿岸居民增收致富。安徽省润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黄跃宗介绍,润博农业流转了沱湖乡大岗村总共5000亩的稻虾螃共养田,其中稻蟹共养田有1000亩,今年螃蟹预计每亩产量可达200斤,像于迢勇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年也能有12万元的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

沱湖螃蟹(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在发展稻虾蟹生态种养的同时,黄跃宗还开起了农庄,采访当天,农庄来了不少游客,这个时节正是吃五河螃蟹的好时候,螃蟹上锅一蒸,蟹壳金黄,肉鲜黄满,飘香四溢,宾主尽欢。

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沱湖乡大岗村依托沱湖自然风光,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文旅产业。鲜美的水产品和特色餐饮,静谧的水乡民宿,优美的沱湖风光,每年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

在“输血”的同时,大岗村积极“造血”引导农户主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村民自发建设农家乐项目。大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梅介绍,大岗村正打造包含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亲子游玩、研学课堂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预计能为大岗村增加27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30多人就业,每年人均增收可达3万元。

如今,稻已熟,蟹正好,黄跃宗等人正加快脚步,每天早早出工,他们希望更多的游客来村里吃螃蟹。

 

本文转载自央广网,记者:徐秋韵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