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预制菜巨头,集体“历劫”

来源:红餐网 作者:红餐编辑部 2024-10-28 09:12:50

预制菜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当高速增长的泡沫被刺破,行业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寻找新的出路。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安托万;编辑:洪君。

预制菜巨头,集体“历劫”

预制菜行业的困境,在几个巨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名鼎鼎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下跌,表现差强人意。财报显示,味知香2024财年上半年总营收3.27亿元,同比下降21.53%;净利润为4228.91万元,同比锐减43.37%。此外,味知香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录得24.85%和12.93%,同比分别下滑1.27%和4.98%。

值得一提的是,味知香的业绩从去年开始便显现颓势,全年总营收接近零增长,净利润下跌5.42%。彼时,分析师曾警告其业绩还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只是没想到跌幅会来得如此惊人。

业绩下滑滋生的负面情绪也很快传导到资本市场,持续拖累味知香的股价。截至发稿时,味知香股价徘徊在20元左右,当前市值不足30亿元,较历史高点蒸发超100亿。

△味知香的业绩波动情况,图片来源:富途证券

味知香的遭遇并非特例,而是更像一面镜子,照向预制菜品牌集体入冬的冰冷现实。

靠鸡肉料理异军突起的春雪食品,上半年总营收为11.64亿元,同比下滑15.47%;归母净利润更是大跌至-435.1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此时距离其在2022年创下近8000万元的利润高峰,才过去不到两年时间。

安井食品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9.42%至75.4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的30.7%大幅缩水。利润端的状况恶化得更加明显,虽然上半年净利润仍录得9.17%的同比增长,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2.52%至3.64亿元。

相比之下,千味央厨算是一众预制菜品牌中的优等生。今年上半年,千味央厨营收同比增长4.87%至8.9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14%至5932.81万元。跌至个位数的同比增速和巅峰期相去甚远,但至少比上面几个同行亮眼得多。

从味知香、春雪食品到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它们的营收结构各有差异,主打的产品、核心消费群也不一样,有的主做B端生意,有的靠C端赚钱,如今却都遭遇营收增速下滑、利润缩水甚至由盈转亏的压力。头部企业尚且压力重重,中小企业的日子想必也不会太好过。

在相似的业绩压力下,安井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们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这背后折射的,是预制菜B、C两端截然不同的发展节奏,以及迥异的经营逻辑。

B端陷入瓶颈,C端艰难爬坡

过去几年,国内预制菜行业一直是“C端赚流量,B端扛营收”:预制菜每一次出圈,话题几乎都来自C端,但真正贡献行业大部分收入的却是B端的餐饮企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因为B、C两端存在明显分化,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主要聚焦B端的预制菜企业如千味央厨、安井食品,处境要比深耕C端的味知香稍好一些。

味知香旗下两大核心品牌分别为“味知香”和“馔玉”,前者以加盟模式为主在全国扩张,由总部提供产品给加盟商,面向C端消费者进行销售;后者走批发销售路线,面向酒店、食堂等B端客户销售产品。从营收结构来看,味知香的营收大部分由线下加盟店贡献,最近几个财年加盟店收入占比一直超过五成。如今业绩大滑坡,“锅”自然也由加盟店来背。

财报显示,味知香上半年加盟店收入1.76亿元,同比跌幅超20%。从区域来看,华中和华东市场表现最为糟糕,收入分别下滑27.7%和21.38%。

与之相比,千味央厨、安井食品自成立以来,一直将重心放在B端,C端采取谨慎扩张策略。其中,千味央厨以油炸类产品、蒸煮类产品为主,客户名单里不乏百胜中国、海底捞、华莱士、真功夫等餐饮巨头,这些大客户合计销售占比在七成以上。安井食品则一直专注于冻品、烘焙领域,巅峰时期80%的收入来自B端经销商渠道,面向C端的电商、商超渠道收入占比一直徘徊在个位数。

△预制菜,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值得注意的是,千味央厨、安井食品的情况只是比味知香稍好一些,并非高枕无忧,因为一直撑起预制菜半边天的B端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

B端生意的优势在于需求大且稳定,但身处其中的供应企业也有不为人知的难处:客户议价权大且要求多,预制菜企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迎合客户喜好调整采购、生产流程,哪怕以减少利润为代价。

B端预制菜一直是一门微利生意,这一点业内早有共识。龙大美食高管曾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B端预制菜比C端内卷更严重,该公司的净利润率只保持在4%-5%左右。说到底,还是因为行业当前处于卖方市场,不至于供过于求,但供给饱和、竞争愈发激烈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注册预制菜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114.83%,截至目前现存预制菜企业已经超过6万家,且仍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辰智大数据创始人葛建辉在今年8月的2024中国预制菜食材产业健康发展大会上透露,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

B端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头号大金主——各大餐饮企业今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红餐网此前的报道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国多个重点城市餐饮业表现惨淡,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首当其冲。其中,北京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下跌2.9%和88.8%,上海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整体亏损高达7.7亿元。惨淡业绩背后,上半年共有105.6万家餐饮企业吊销、注销,逼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此外,席卷餐饮业的现制、现炒风潮,也持续给这些主要面向B端客户的预制菜企业施加压力,这就难怪资本市场不看好安井食品们的后续走势了。

B端增长放缓了,热度爆棚的C端能不能顺利接过接力棒,撑起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理论上是值得期待的。如果参照日本、美国等预制菜大国,中国预制菜行业在C端的渗透率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兴业证券的研报显示,2021年日本家庭饮食中预制菜的使用比例超过50%,达到52.3%,而国内C端消费者预制菜渗透率还停留在个位数。考虑到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有国人对“镬气”的执着,国内预制菜渗透率或许很难达到与日本看齐的水平。但市场规模和人口基数摆在那,即便只是在现有水平上翻一番,留给C端预制菜品牌的增长空间都是相当可观的。

这么多年来,预制菜在C端的销量占比一直远远落后于B端,背后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口味仍然颇有诟病。

根据平安证券的研报,2023年C端消费群体对预制菜最大的不满是口味一般、食品安全、售后不到位和性价比低,调研群体中负面评价占比达到7.84%。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彻底解决,要扭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惯有印象更是困难。

整体来看,如果说B端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后的瓶颈期,那么C端就处于爆发前的艰难爬坡期。能不能突破瓶颈,越过险峰,要看全行业的努力。

决定预制菜行业未来的三个关键词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预制菜之所以在近几年取得高速增长,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疫情三年催热宅经济,或主动或被迫减少外出就餐的年轻人投向简单方便的预制菜怀抱,提振了C端销量;餐饮企业拼命提高效率、压缩成本,B端需求持续旺盛。

但这些因素不会一直发挥作用。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对预制菜的顾虑也越来越多;餐饮业掀起了一股现炒现制的风潮,许多品牌都打出“全现炒”“零预制菜”等标签,未来很可能会影响预制菜在B端的走势。

好在,中国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远没到见顶的阶段,留给行业调整的时间还有很多。同样来自平安证券的研报指出,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20亿元,肉禽、水产类预制菜品增长潜力巨大。

展望后市,随着竞争的激化、渗透率的逐渐提升和监管的不断完善,行业的发展会变得更加规范。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终究会回归到几个关键环节:安全,口味,性价比。

△图片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首先,安全问题自不必说,这是必须坚守的红线。正如前文所说,消费者对预制菜最大的顾虑就是食品安全。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槽头肉”事件,更加深了大家对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而要彻底解决预制菜行业的卫生安全问题,需要企业的自觉,也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强化监管,细化各项安全标准。

早在2022年,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就在北京成立,并推动业内专家、龙头企业共同制定“预制菜行业标准”以及产品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打造更透明、更安全的消费链路。近两年,各省市监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卫生审查政策,促使预制菜行业的安全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接下来,行业内部和监管机构要做的是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细化即烹、即食等不同预制菜品的安全标准,让整个行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口味方面,此前预制菜产品可能更多追求口味的稳定性,现在消费者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尤其是直接面向C端的产品,需要融入更多地域特色和时下潮流。

深谙年轻消费者喜好且行动力极强的盒马、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在口味创新方面就颇有心得。盒马早在2021年便把预制菜提到重点产品序列,尤其是在华东、北京等核心区域,加速开发各种特色产品,将羊蝎子火锅、广式牛杂煲等地域性极强的预制菜品做成了爆款,给其他预制菜企业提供了参考思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最后,当行业逐渐过渡到成熟阶段,就该拼生产效率、拼供应链能力——这一切都能归纳到成本管理的环节,目的都是提高性价比。

在这一点上,B、C两端客户的追求是一致的,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家对价格的敏感度都在上升,都希望用最实惠的价格得到最优质的产品。回归到预制菜行业内部,提高生产效率的希望寄托在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更高的生产线上,供应链的管理则着重在原材料、冷链运输两个环节。

比如味知香,2020年投资超过3.6亿在苏州新建工厂,引入了全套现代化检测检疫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极大提高了检验、配送效率。千味央厨则成立了专门的全资子公司,负责供应链管理工作。现阶段,这些企业或许很难面面俱到,但在市场的压力和消费者的期盼面前,总会慢慢进步。

诚然,预制菜现阶段的发展遇到了不少挑战,前期也积攒了一些问题,但前景仍是值得期待的。围绕安全、口味和性价比这几个关键词,行业内部如果能完成一轮全新的升级,将为后续发展扫清障碍,为真正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