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的成功,让正在筹备上市的老乡鸡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12月20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正式在港交所敲钟,每股定价8.5港元。开盘价达到 9.00 港元 / 股。收盘价为 9.66 港元 / 股,相较发行价涨幅达到 13.65%。成交额为 6872.65 万港元,总市值达到 113.65 亿港元。
小菜园的上市,对国内餐饮行业来说意义重大。自从2020年同庆楼和巴比食品上市后,本土餐饮品牌上市就显得“愈发难了”。
平价路线,是小菜园崛起背后的关键要素之一。2013年,小菜园于安徽铜陵成立,定位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创始人汪书高是典型的徽商,出身贫寒,经历辍学、创业、失败与再起,创办小菜园,他最常说的理念是“好吃不贵”。如今小菜园门店开到了 663 家。
小菜园能成功上市,主要得益于其盈利能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按2023年前三季度的门店收入计算,小菜园在客单价50元~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公司收入26.46亿元、32.13亿元、45.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5.32亿元;2024年1-8月,公司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5.44亿元、4.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5.4%和1.5%。
放在餐饮行业“寒冬中缓慢复苏”的背景来看,小菜园上市这件事就更值得注意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6.3%和20.4%。同期,小菜园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2.20%和41.5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另外,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小菜园的净利润率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也处于领先水平。
“拓店+低价”策略是把双刃剑
从业务上看,小菜园主要靠的是“快速开店”与“平价定位”。
从2013年成立,到2021年初,小菜园用8年时间,开出了278家门店。在2021年初至今年12月初期,这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小菜园的门店数量激增385家,总数达到663家。扩张速度比之前要快得多,现总门店数量远高于绿茶、外婆家、费大厨等餐饮品牌。并且小菜园还计划继续拓店,至2026年底,预计将经营约1000家“小菜园”门店。
小菜园的杀手锏之一是平价策略,其门店堂食客单价在50至70元人民币之间,即使在一线城市与三线及以下城市之间,客单价的差价也控制在不到6元。
小菜园的价格武器,甚至还有 被继续“放大”的趋势。
或是为了顺应消费降级的趋势,小菜园在快速扩张门店的同时,甚至还大胆降价。其整体客单价从2021年的66.1元降到了今年前八个月的59.5元。与2023年相比,地锅仔鸡的平均价格从64.5元降至54.9元,石板蒜蓉虾的平均价格从55.7元降至53.3元。
拓店与低价策略让小菜园的规模迅速扩大,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小菜园的同店销售额、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与翻台率均有所下滑。
招股书显示,小菜园同店销售在2021至2022年增长了1.2%,2022至2023年增长了20.8%,但2024年前八个月同比下降了11.4%。
门店经营利润率在2021至2023年分别为15.9%、14.2%和19.7%,而2024年前八个月降至17.8%,相比2023年同期的21.3%有所下降。
对于2024年前八个月的上述两大数据下滑,公司指出,除了拓店与降价两大原因,还与2023年初疫情解封后餐饮消费激增导致的高基数效应有关。
另外,招股书显示,2023年,小菜园的同店翻台率为3.2次/天,低于2021年的3.4次/天。2024年前8个月,该数据进一步下降至3.1次/天。
从净利润角度来看,尽管2024年前8个月的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3.95亿元微增至4.01亿元,但与2021至2023年的增长速度相比,增速已显著放缓。此外,若要看经调整净利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或经调整EBITDA(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24年前8个月的数据实际上还出现了同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小菜园主打家庭聚餐,重心在堂食,但近几年其外卖业务的比重不断攀升。外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15.5%增长到2023年的32.8%,并且在2024年前8个月进一步上升至37%。
而外卖订单的人均消费额普遍比堂食高出10元以上,外卖业务比重的增加可能更有利于公司的整体增长。
不过摆在小菜园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在保持快速扩张的同时,确保单店的盈利能力?小菜园处于从下沉市场向大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高线城市收入占比正在增加,如何控制成本以保持利润?
以及在客单价50-100元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板块,小菜园虽然排名第一,但市占率仅为0.2%,市场份额极易被蚕食,另外还有百胜中国、海底捞等竞争对手对平价市场虎视眈眈。小菜园能否抗住压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还有待观察。
本文转载自虎嗅网,作者: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