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春和景明的姑苏三月,苏州高铁新城喜福里广场芯汇湖畔,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线上线下最多人同时互喂水饺”宣告诞生。
包非遗水饺,创世界纪录。本次吉尼斯纪录挑战活动创新性地采取线下+线上的形式,来自苏州本地的260组家庭、520位市民参与现场挑战,超过700人在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城市线上参与,10多位外国友人慕名而来。本次挑战由中国水饺知名品牌喜家德发起,活动中的水饺均由民间传统非遗技艺(喜家德独创高氏传统水饺技艺)包制而成。
饺子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美食,象征着热烈、喜庆、团圆的中国文化。举世闻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是兼具趣味性、竞争性和权威认证的全球性活动。当洁白的饺子皮裹起最新鲜的当季食材,每一个吃到饺子的人脸上绽开笑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这一刻实现了具象化。
外国人爱上的中国“第一口”
“我爱中国水饺!”在吉尼斯挑战活动现场,来自乌克兰的中国媳妇卡佳吃到了女儿亲手喂上的第一口水饺。
卡佳在2022年跟随中国爱人撤侨回到了广东莆田的农村家乡。在这里,她跟着家人耕种、打渔、欢送青年入伍……过上了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生活。在吉尼斯挑战活动中,卡佳包饺子也明显比其他外国朋友熟练得多。
吃上了女儿喂的第一口水饺,卡佳和在场的中国长辈一样,眼里饱含感动的泪水。卡佳说:原来看家里老人逗孩子:‘第一口给谁吃?’还以为是老人饿了想先吃,现在才明白,这是含蓄、内敛的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吃到第一口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那个人。”
“突然就觉得孩子长大了。”苏州市民张女士说:“我是喜家德的忠实粉丝,平常工作餐就很喜欢吃水饺,那天在店里看见招募海报我就立刻报了名。”张女士说儿子很调皮,老师曾建议她多参加亲子活动,陪伴孩子成长。在挑战吉尼斯活动的现场,一向让她头疼的孩子变得异常乖巧:擀皮、包馅,一招一式都做得有模有样。吃到了儿子喂的第一口水饺,她感到很欣慰:“咱们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张女士说。
据喜家德运营负责人刘东雨介绍,“喂长辈第一口水饺”,让孩子学习非遗水饺技艺,做中国文化的“小小传承人”是喜家德一直以来的特色亲子活动。仅2024年,喜家德在全国45座城市的商场、门店开办活动超过1万场,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数量累计超过10万组。
中国传统文化的春日盛会
活动现场还围绕“饺子文化”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会,在沉浸式体验擀皮包饺的同时,还特别准备了投壶、捶丸、“爱要大声说出来”等游戏环节,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文创小礼物。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市集人声鼎沸,重现了“千门万户曈曈日”的节庆盛景。
据民俗专家介绍,饺子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东方美食,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密码。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创的“祛寒娇耳汤”,也是中国“医食同源”的养生源起。岁月流转,饺子内涵不断丰富——中国人最典型的“三代同堂包饺子”场景,既演绎着“祖传父承”的技艺流转,也诠释着“修身齐家”的儒家理念;“上车饺子下车面” 的民谚,更是寄托着游子远行的平安祈愿;“饺子就酒 越喝越有”的俗语,则道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质朴向往。
非遗传承正在为传统美食注入新的时代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喜家德高氏传统水饺技艺)以长条型水饺为特色,用好食材、好工艺重新定义中国水饺的品质标准。在活动现场,喜家德产品负责人向市民展示了“一字型水饺”的独特工艺:荣获世界品质评鉴大会“国际蒙特奖”金奖的面粉,由全球严选的3种优质小麦面粉调配而成;独创的9厘米“一字型”水饺造型“咬一口,剩一半,让真材实料看得见。”
守正创新的民企担当
以匠心连接世界,用责任传递温度。
“我们要做有梦想、有坚持的民族餐饮品牌。”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说。23年来,喜家德以“传承百年,遍布世界”为愿景,诠释了民营企业守正创新的担当。
在守正中,喜家德传承非遗文化,深耕传统水饺工艺,以35座中央厨房和800余家直营门店的布局,构建起标准化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将“妈妈的手工味道”转化为可复制的品质承诺,保障食品安全与口味的精准传达。在创新中,喜家德突破行业边界,连续6年为达沃斯论坛提供晚宴,让中国水饺登上国际舞台,以美食为纽带,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企业的责任不止商业上成功,喜家德以2700万会员的信任托付,时刻铭记、践行着“民以食为天”的社会承诺。2024年,喜家德更是开启全球化战略,将“中国好水饺”定位为文化自信的载体,让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成为传递东方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
从东北小城鹤岗的传统美食,到西班牙、美国的世界餐桌,喜家德的匠心“守艺”与钻研“闯新”的故事,是民营企业“根植本土、放眼世界”的时代缩影。
(作者:红餐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