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篮子”到“菜盆子”,菜市场餐饮正悄悄走红。
菜市场火锅、菜市场烤肉、菜市场咖啡……近年来,菜市场相关餐饮业态频繁涌现,甚至有一众连锁餐饮品牌逐渐将门店开进菜市场内。
菜市场,正成为餐饮商家们的新营地。
菜市场餐饮,悄悄走红
“震惊!去火锅店吃饭,叫我先去菜市场买菜。”
红餐网留意到,近期,在北京、杭州、福州等地一批开在菜市场的火锅店火了,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打卡潮。
△图片来源:福春菜场火锅小红书账号
以“福春菜场火锅”为例,作为北京首家开在菜市场的火锅店,主打在菜市场逛着买,坐着吃。该火锅店鼓励消费者在菜市场中采购蔬菜、海鲜,而后给店家进行代加工,并按照100g/元价格收取加工费。另据大众点评显示,福春菜场火锅人均消费90元,评分4.8分。评论区内,不少消费者给出“食材新鲜”“形式新颖”“体验感好”等评价。
除了接地气的火锅,还有一批咖啡店也开始出现在各地菜市场中。小红书上,#菜市场咖啡店#相关笔记超4万篇,广州的启程咖啡、杭州的菜场咖啡 VEGE COFFEE、南宁的安北下咖啡店等,都是社交媒体上热度颇高菜场咖啡店。
在菜市场开餐饮店热潮下,红餐网观察到,开始有连锁餐饮品牌也盯上了这一块蛋糕,并对此进行相应的布局。
比如今年年初,杭州花园岗农贸市场开业,吸引了肯德基入驻于此;去年8月,有网友发现,紫光园在北京网红菜市场“百子湾”开出档口店,主售招牌熟食和酸奶。
同样在北京,2023年,精品咖啡品牌Grid Coffee 在网红菜市场“三源里”开设概念店,门店紧挨菜市场正门,主打“手冲放题”,即按照当日咖啡豆单循环冲煮,消费者可挑选喜欢的咖啡豆购买带走,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往打卡。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更早之前的2022年,目前有近10家门店的江门本土咖啡品牌“發逹咖啡”,在江门浮石菜市场店开设门店,门店位置挤在烧鹅店和熟食店中间。品牌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前往该门店消费的不少是日常买菜的中老年人。
为什么越来越多餐饮商户,选择在菜市场开店?
一方面,消费者对烟火气的向往,助推了菜市场餐饮的发展。菜市场原本就以“烟火气”著称,各餐饮品牌也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形成了“传统市井+现代餐饮”的独特体验。此外,不少菜市场餐饮店鼓励消费者亲自采购食材,既保留了买菜的新鲜感,又增添了用餐的互动性,被不少网友称为“一种很新的吃饭模式”。
另一方面,在菜市场开餐饮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店成本。比如租金上,菜市场租金一般低于商场和街边店铺,为餐饮商家提供了低成本运营的可能;再比如食材上,不少餐饮店直接在菜市场进货,菜品价格更加透明,这种“菜场直供”模式降低了餐饮商家采购成本,大多餐饮商家也会选择将剩下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产品价格相对实惠,给予消费者性价比高的感觉。
菜市场餐饮,能火多久?
租金成本低、原材料采购方便、客流量大……这些确实是菜市场餐饮的显著优势。但在热度高涨的同时,菜市场餐饮要想一直“火”下去,或许并不容易。
红餐网留意到,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对于菜市场餐饮的“食品安全”“就餐环境”“纠纷处理”等方面提出质疑。
- 去一家菜市场吃火锅,结果看到蟑螂在地上爬,而且菜市场有很多人出入,吃着不卫生;
- 假设顾客吃出问题,责任归谁?火锅老板没赚蔬菜钱,卖菜的老板认为不是他加工的,顾客觉得我就是在这吃的东西;
- 东西一点都不好吃,而且菜市场很吵,想和朋友聊个天都要扯着嗓子喊,原本想放松一下,结果情绪变得更紧绷;
……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除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红餐网还留意到,此前一批走红的菜市场餐饮店或悄悄倒闭,或暂停营业。
比如,2023年,江苏一家名为“魁爸烤肉·怀旧事务所”常州农贸市场内开业,门店面积超800平方米,号称“常州最大的烤肉店”,彼时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往打卡。美团APP显示,魁爸烤肉·怀旧事务所目前处于歇业关闭状态。
去年5月,“牛十三菜场火锅”在浙江温州一农贸市场开业,凭借“店里只卖牛肉 其他菜需消费者到菜市场采购”的模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不小关注。美团APP显示,目前该门店处于“暂停营业状态”。评论区,消费者的评价也于今年1月后就再无更新。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因近年来菜市场餐饮模式走红,特意赶到杭州参观4个菜市场餐饮品牌,结果发现他们虽有流量,但复购跟不上,有3个品牌都快“不行了”。
凭借新鲜和营销,不少菜市场餐饮成为网红打卡地。然而,餐饮是一门长期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菜市场餐饮模式的创新的确能为创业者们带来一时的流量与热度,但复购才是餐饮最大的本质,也是经营好一家餐厅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基础。如何从网红变为长红,是这些经营者们需要长期思考的课题。
作者: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