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东北老板,把披萨做成平价自助顶流!

来源:红餐网 作者:红餐编辑部 2025-11-07 09:04:24

东北餐饮老板,靠平价自助披萨,开出近400家门店。

图片

近两年,平价自助爆火,自助小火锅、自助烤肉等各式自助餐饮店密集涌现。

但市场表现两极分化。不少品牌火不到一年便开始走下坡路,也有创业者开店15天火速闭店……大浪淘沙之际,老牌平价自助品牌比格比萨(下文简称为“比格”)却越来越火了。

截至目前,比格已拥有近400家门店,2025年新开门店近170家,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达到2024年的164%。在行业整体趋于谨慎、大批品牌收缩战线的背景下,比格的业绩和扩张节奏堪称“狂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年轻人排队吃,比格比萨成平价自助顶流

有人说,比格是披萨界的“顶流”,面对必胜客、达美乐等国际巨头也毫不逊色。

还有一群消费者自称“比门信徒”,把比格当作“食堂”高频消费。

事实上,比格自创立之初就主打的“高性价比”战略,正是征服这批“比门信徒”的主要原因。

2002年7月,比格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动物园东侧开出首店。那些年,大多数消费者看重的是价格和实用性,物美价廉是核心消费理念。即便在北京这类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城市,西式快餐仍属于“轻奢消费”,一顿披萨人均消费普遍超过百元,对普通上班族和学生群体而言,更多是节日或聚会时的“尝鲜之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比格推出了仅需39元的自助披萨模式——不限量的披萨、意面、小吃与饮品,价格不到必胜客等国际品牌的三分之一,却提供了更丰富的用餐体验。

这样的模式,吸引了大批消费能力有限但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特别是学生和年轻白领。比格也因此在披萨赛道,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图片

随后,比格开放加盟,扩张开始提速。2012年,比格的门店数量突破100家。然而,在2012至2015年间,比格遭遇了发展瓶颈,规模长期停滞在百余家门店,增长陷入停滞。

为寻求突破,赵志强带领团队赴海外深入考察,并启动品牌全面升级战略。其中关键举措包括:聚焦“榴莲披萨”打造爆款产品,强化记忆点;同时,调整SKU并提升上新速度,以持续激发消费者的尝鲜欲望与复购热情。

这一系列改革成效显著,比格的品牌势能恢复上升曲线,门店扩张的车轮再次滚动。

二十多年过去,比格在竞争激烈的北京餐饮市场牢牢扎下根,开出近百家门店,被一批消费者称为“披萨食堂”“平价自助顶流”。近两年,比格加速南下布局,所到之处屡现“一位难求”的火爆景象。

6月,广州首家比格开业爆火。有消费者透露,开业初期早上8点就在线上蹲点取号,仅5分钟就排了50多桌;还有顾客工作日十二点多到店,等位近一个小时才能入座。

值得一提的是,比格在年初定下的新开120家门店的目标已提前完成,扩张速度远超预期,2026年在行业普遍谨慎开店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开店节奏。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比格重构自助餐的价值逻辑

近两年,“按人头收费、敞开吃”的自助热潮席卷大街小巷,从商场到社区,自助模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品类。从烤肉、火锅到日料、甜点等,处处可见“无限畅吃”的招牌。

图片

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全国自助餐市场规模为1290亿元,同比增长7.5%。截至2025年5月,全国自助餐门店达6.6万家,较2024年同期净增门店1万余家。

新品牌蜂拥而入,赛道竞争加剧,不少新兴品牌为了抢市场不惜亏本引流,价格战成了常态,39.9元、49.9元一位的自助餐遍地开花。在这场市场竞争中,有一批玩家在烧钱补贴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也有部分经营多年的自助餐品牌,没能抗住竞争压力黯然离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比格反而成了一股清流,客单价相较20多年前翻了一倍,在一轮又一轮的行业洗牌中稳住了脚步,活成了平价自助赛道中的“长期主义者”。

比格有哪些独到的经营秘籍?

首先,精简SKU,与传统的自助模式形成差异化。

比格的护城河,首先在于它对“自助”进行了重新定义,做到了真正的差异化。

在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看来,国内90%的自助餐品牌本质上是在“卖原料”:无论是海鲜、烧烤还是小火锅,大多只是将食材简单加工后端上餐桌。顾客吃的是“量”,比的是“价”,如同在菜市场买菜——换一家也差不多。

言下之意是,这类自助餐厅没有品牌壁垒、没有顾客粘性。这种模式注定走向内卷,谁价格低,谁就有客流;而一旦打起价格战,要么牺牲品质,要么牺牲利润,不具备可持续性。

比格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卖顾客真正喜欢的产品,而不是卖原料。

2015年,比格启动了门店模型的全面优化。门店面积从350-400平方米压缩至300平方米以内;产品SKU从数百道精简至138道,并将这一策略延续至今。

图片

这一瘦身动作,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让后厨效率、食材周转率和品控稳定性显著提升。

精简SKU会带来一个问题:选择少了,顾客会不会觉得“不值”?

比格的解法是:把选品权交给消费者,确保卖的每一款产品都是顾客喜爱的、复购率相对较高的。

每个季度,比格研发团队会推出约40款新品,邀请200位粉丝进行测试评分,筛选出得分最高的10款进入下一轮测试。

第二轮测试在“超级福利体验店”进行。这些样板店会率先上线新品,接受真实消费者的检验。通过销量数据与顾客评分,实行“末位淘汰制”,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产品迭代。

这套“用户共创+数据验证”的机制,既降低了试错成本,又保证了产品的新鲜感与适口性,以此提升顾客粘性。得益于此,比格能够做到不靠低价来维持、增加复购。

图片

其次,以时间换空间,把“淡季”变“旺季”。

比格的门店多位于商场内,和大部分的商场餐饮店一样,客流存在明显的“峰谷”差异:周末和节假日不愁客流,但工作日却比较冷清。

为了填平这种波动,赵志强提出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概念,利用时间维度与人群需求的错位,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原本冷清的时段或未被充分挖掘的客群,转化为门店的增长。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比格构建了一套细致且灵活的分层优惠机制,用精准的福利设计增强用户黏性。

在周一至周五的平日时段,部分门店周末上午11点前或者晚上8点后等客流低谷期,将原价79.99元/位的价格调整至75.99元/位。这一微调,既不伤及品牌定价体系,又能激励消费者错峰消费,缓解了用餐高峰期的压力,同时提升了翻台率与用餐体验。

同时,每周设有固定“主题日”,周一为“老人日”,65岁以上老人优惠价为49.99元/位;周二“男士日”与周三“女士日”,价格均为69.99元/位,吸引不同群体错峰消费。在教师节、护士节等职业节日,则推出特定人群的专属福利,用优惠回馈特定职业群体。

再如,2月情人节推出情侣福利,3月和9月的开学季则重点推出学生专属福利。其中,开学季的优惠尤为丰富:工作日期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统一享受69.99元/位的专属价;大学生可享专属优惠价(法定节假日除外);此外,还有“深夜食堂”时段特惠,大学生仅需49.99元即可入场;而大一新生还可专享66.99元/位的迎新特惠价。

据悉,比格一年策划了30多个营销节点,几乎覆盖全年重要社会与情感节点。

与简单粗暴的降价不同,这种策略通过专属优惠、情绪价值等吸引顾客,而非单纯追逐低价的“价格敏感者”,除了带来营业额的增长,还能够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度,带来的复购行为更具粘性。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动作几乎都是在不损害品牌利润的前提下,开拓增量市场。

图片

第三,打破堂食边界,轻资产拓展外卖和自提业务。

传统自助餐厅高度依赖堂食景,经营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比格的解题思路是在坚守“高性价比自助”核心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提与外卖业务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比如,比格于2017年推出的Mini披萨,定价仅19.9元一个。这一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披萨体积大、难外带的痛点,还满足了都市年轻人“不想将就”“一人吃自助餐很孤独”的心理需求。据了解,Mini披萨推出短短8天,北京门店的日销量就达到1000多单,迅速成为爆款单品。

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创新,更是一次对消费场景的精准重构: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坐下来吃”比格,也能“带走吃”“随时吃”。

更重要的是,自提与外卖都属于轻资产运营,依托现有门店的厨房、人力与运营体系顺带完成,不需要增设专职岗位或额外投入场地资源,边际成本极低,提升了单店盈利能力。目前自提和外卖分别仅占整体业务的1%和7%。

老板亲自当“客服”,用创始人IP倒逼管理升级

截至目前,比格已经走过23年发展历程,历经行业起伏,也成功穿越了多个市场周期。近两年,餐饮市场整体承压,不少连锁品牌选择收缩战线、闭店求生,而比格比萨却实现了逆势增长。除了出色的运营,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还得回到创始人赵志强身上。

跟得上市场变化,放得下老板身段,自始至终,赵志强都活跃在门店经营一线,亲自了解消费者和门店经营的真实状况,再以此做出决策和调整。

在2003年“非典”期间,比格就曾面临严峻考验:客流骤减,员工大量流失,门店营业额一度跌至冰点。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赵志强带着管理层在店门口发传单、做广告,努力吸引顾客进店。

2023年,赵志强发现许多消费者在抖音上自发分享“打卡比格”的视频,内容真实、互动热烈,这让他意识到:用户的表达欲是品牌最宝贵的传播资源。

于是,从2023年6月起,赵志强开始坚持每天更新抖音视频,至今他已发布超过3700条内容,积累了18.8万粉丝,相关视频总播放量突破3亿。

图片

△图片来源: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抖音截图

但这些视频既不带货、不直播卖券,也不接广告。他的账号,更像是一个“创始人日记本”。

起初,内容只是记录赵志强打台球的个人爱好。渐渐地,镜头转向门店日常:新品研发的试吃过程、参加行业活动的思考、对餐饮趋势的解读,以及他亲自巡店、与一线员工交流的真实场景。

甚至,他会将巡店中发现的问题,直接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这种“自曝家丑”的做法,反而成了他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独特方式。

一次在青岛融创茂的老店巡店时,他发现门店在服务、卫生、产品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当场拍下视频上传。这条“自曝”视频迅速走红,累计播放量突破2000万。评论区瞬间被引爆,许多顾客纷纷留言:“我在北京那家店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我们这儿的服务员态度也不太好”……一时间,消费者的反馈如潮水般涌来。

而赵志强的回应从不推诿:“我马上查一下”“我立刻安排整改”。

久而久之,赵志强就成了“客服小赵”,持续深入一线倾听用户声音。

在社交平台上,他从不摆“老板架子”,粉丝的留言和私信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当顾客提出“能不能上XX同款产品”“能不能上新XX口味”时,他常回复:“这个建议不错!”“我试试!”

令人意外的是,不少“网友许愿款”不久后真的出现在了门店新品测试名单中。

如今,他的抖音评论区变成了一个高效的“消费者投诉反馈及信息收集平台”。过去需要层层上报的消费者声音,如今通过一条视频实现了“秒级直达”,创始人能够精准、快速地了解到问题,更有利于日常经营的调整、整改。

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对比格的管理团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倒逼”效应——任何细节都可能被曝光,唯有持续优化服务,才能经得起镜头的检验。因此,比格的区域负责人、督导和总部管理团队都在实时关注留言区,许多问题往往还没等赵志强亲自过问,就已经被品牌管理团队处理好了。

据透露,那家曾被“点名”的青岛融创茂店,整改之后,月销售额也从原来的五、六十万元,迅速回升至百万元以上,实现了口碑与业绩的双重修复。

而对外,这种真实、坦承、负责任的形象,也极大地拉近了创始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如今,赵志强每次巡店,总能遇到热情打招呼的顾客。许多顾客坦言,自己是被赵志强的真实、负责所打动,才一次次走进比格门店。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王秀清;本文配图由比格比萨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