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人菜瘾大”的年轻人,爱上“低咖啡因”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作者:Pride 2024-08-29 11:08:09
FBIF食品饮料创新
创新,深度,推动食品行业发展

咖啡因让年轻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它帮年轻人快速提神,另一方面也“硬控”着一部分对咖啡因不耐受的人。

有的人在首尔的便利店随手拿了一包咖啡牛奶,小小的一包看上去没有什么“攻击力”,没想到这位网友被“硬控”了25个小时睡不着。

图片来源:小红书@首尔居民张舍走

国内茶饮品牌的杀伤力不比韩国的咖啡牛奶小。有位网友只是喝了一杯丝袜奶茶,结果整整一晚都没睡,不仅如此还心脏狂跳,头晕眼花,吓得花了几百块钱检查身体。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ent←

更不用说会“惩罚每一个不信邪的人”的霸王茶姬了。不知有多少人白天喝下一杯后晚上“眼睛瞪得像铜铃”,而最近推出的提神效果超强的单品“万里木兰”,也被网友戏称“木兰喝了能行万里”。

如果你也是一样喝了咖啡或茶晚上就睡不着的话,那你并不是少数群体。

ChinaMAP(中国代谢解析计划)的一项样本量超1万例的研究显示,超60%的中国人的基因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较弱,也就是容易对咖啡因不耐受。[1]

各品牌自然不会错过增长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近一段时间市场上接连出现主打“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概念的产品。(注:本文“低咖啡因产品”特指咖啡因含量比常规产品的咖啡因含量更低的产品)

比如元气森林去年推出的麦茶在产品宣传时就突出了“没有咖啡因,早晚放心喝”的卖点,也有的产品只含有少量咖啡因,主打“轻提神”,比如星巴克去年引进中国的“粉粉生咖”,咖啡因含量只有美式的三分之一。最近,喜茶则是引入了“咖啡因红绿灯”健康标识,以此来向消费者提示不同产品的咖啡因含量......

图片来源:星巴克、元气森林官方

那么,为什么国内消费者会在近几年对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饮品产生较大需求,并催生出大量相关产品?推出低因或无因产品的背后,需要哪些技术支持,各品牌又有哪些考虑?

01

“人菜瘾大”的年轻人,既想过嘴瘾又不想要咖啡因

到底是哪些人群需要低因或无因产品?一位小红书网友的高赞评论一针见血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喜欢咖啡(茶)的味道,但对咖啡因又很敏感的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芝之

很多人对咖啡因敏感,是因为身体对咖啡因不耐受。而“对咖啡因不耐受”其实不是一件小事,失眠几个小时可能还算轻的,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心悸的症状。

比如据一位网友分享,自己作为一个有轻度焦虑症且心律不齐的人,即使是喝单份的浓缩咖啡也会感到难受,所以非常需要低因咖啡。没有想到这位网友的经历引起了大量同样受到焦虑症困扰的网友的共鸣,有的人表示自己喝一点正常的咖啡就会心悸,还有人表示自己焦虑症发作一次,一整年都喝不了含茶的奶茶。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近几年,各大品牌显然捕捉到了消费者对低因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推出了不少以不含或只含少量咖啡因为卖点的产品。

比如今年4月雀巢推出的以咖啡果皮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新品“果然轻咖”,不仅有着咖啡果茶的风味,而且咖啡果皮的咖啡因的含量也较低,让这款产品有了“轻提神”的效果。

雀巢咖啡“果然轻咖”系列新品

图片来源:雀巢官方

雀巢通过使用咖啡因含量较低的咖啡果皮来实现产品的“低因”,而元气森林则是使用不含咖啡因的原料直接做到“无因”。去年4月元气森林推出的麦茶使用大麦、玉米、荞麦等0咖啡因的原料,因此元气森林将“0咖啡因”、“早晚放心喝”作为产品的最大卖点,在饮用场景上很好地教育了消费者,让这款麦茶成为很多消费者睡前时间的“水替”。

网友“爱美萌萌哒”发帖建议晚上喝茶睡不着的人把茶换成元气森林的麦茶和菊花茶

图片来源:小红书@爱美萌萌哒

除此之外,也有品牌通过脱因技术来减少产品的咖啡因含量。去年10月,CHALI推出了一款去除茶叶中85%以上咖啡因的袋泡茶,同样在产品的宣传中特别突出了“夜饮自由”的卖点;

CHALI脱因乌龙茶

图片来源:CHALI官方

永璞咖啡则是在去年6月推出了一款脱除咖啡因大于99.8%的“脱因意式咖啡液”。

图片来源:永璞咖啡官方

多个现制饮品品牌也推出了比常规产品咖啡因更低的产品。去年6月,星巴克将在海外市场大火的“生咖”产品Pink Drink(中文名:粉粉生咖)引入国内,这款产品的亮点是加入了将生咖啡豆用水萃取后的生豆原萃液,其咖啡因含量只有美式咖啡的三分之一,主打“轻提神”的定位。此外,瑞幸、Tims等品牌也都推出了各自的“轻咖”、“低咖”产品。

而喜茶则是从另一个维度参与到这波热潮中。近期,喜茶在点单界面增加了“咖啡因红绿灯”健康标识,来向消费者提示不同产品的咖啡因含量以及对睡眠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个设计为喜茶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有网友表示喜茶的这个设计“很贴心”,还有人建议所有奶茶店都能整一个。

图片来源:小红书@bao总不太聪明

为什么从去年开始,主打“低咖啡因”、“0咖啡因”卖点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消费者对饮品中咖啡因含量关注度提高,与咖啡和茶这两个年轻人最主要的咖啡因“摄取源”的普及密切相关。以咖啡为例,数据显示国内每天消费咖啡的消费者占比达到21.5%,并且有接近六成的消费者每周都会购买咖啡。[2]消费习惯的养成,让咖啡和茶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水替”,这自然催生出了消费者全时段(包括晚上)饮用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咖啡、含茶饮料快速增长的需求,使这两个赛道竞争加剧从而进入“买方市场”,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去,品牌必须要关注到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而对咖啡因代谢能力较弱的群体不算小众,因此自然开始成了很多品牌关注的对象。

02

怎么“脱因”?

低因产品在近几年大量推出,消费者需求是诱因,脱因技术则提供了技术支撑。

FBIF在调研中发现,“瑞士水处理法”(Swiss Water Process)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脱因法”(Supercritical CO2 Process)是近一年来国内上新的低咖啡因产品使用较多的脱因技术。

例如永璞咖啡去年推出的“自然系列脱因意式咖啡液”就使用了“瑞士水处理法”。“瑞士水处理法”的原理是将咖啡豆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活性炭将水中的咖啡因过滤掉。这种方法下用于萃取咖啡因的物质只有水,因此这种方法被认为相较于化学溶剂法更加“天然”。

“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脱因技术。CHALI去年推出的脱因袋泡茶使用的就是这种技术。与“瑞士水处理法”的原理类似,“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法”是将咖啡因溶解到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的二氧化碳中,再将两者的混合物过滤掉,从而实现咖啡因脱除。

上述两种方法,可以去除掉咖啡或茶叶中绝大多数的咖啡因(“瑞士水处理法”自称可以去除99.9%的咖啡因),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实现这些技术所需设备高昂的造价。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法”为例,据悉只有年产量达到3000吨的工厂才能负担得起这一技术所需设备[3]。

不过,要开发一款主打“低咖啡因”卖点的产品,“脱因”并不是必选项。比如朝日的咖啡品牌WONDA去年推出的低因黑咖啡SLOW TIME COFFEE,该产品比WONDA的常规咖啡产品的咖啡因含量低55%。据朝日的介绍,这是因为该产品使用了烘焙程度中度偏深的“城市烘焙法”。

WONDA SLOW TIME COFFEE

图片来源:WONDA

03

“低因”“无因”还能怎么卷?可以看看“卷疯了”的日本市场

与欧美以及日本相比,国内品牌在低咖啡因上的尝试只能算是刚起步。

特别是日本,虽然相较于欧美市场发展较晚,但从2010年左右开始低/无咖啡因市场快速扩张,UCC、三得利、伊藤园、罗森等头部品牌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而日本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丰富度甚至不亚于发展更早的欧美市场。

从日本品牌近十几年推出的低/无咖啡因产品身上,国内品牌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1、平衡风味与咖啡因含量

虽然各种脱因方法都宣称可以很大程度上保留风味,但仍有大量消费者反映脱因后的咖啡和茶风味相比脱因前弱很多。因此,如何通过工艺、技术来填补脱因产品在风味上的缺陷也成为各品牌努力的方向。

UCC2015年推出的“美味的脱因咖啡”就是通过延长咖啡豆的烘烤时间来增强脱因咖啡的浓郁风味。

据UCC的介绍,与普通的咖啡豆相比,脱因咖啡的香气本身就比较少,而通过缓慢且长时间的烘焙,咖啡豆的天然甜味和浓郁的口感可以被带出来,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脱因咖啡在风味上的劣势。

2020年UCC又推出了PET瓶装脱因产品COLD BREW DECAF,据悉这款产品为了打破人们对脱因咖啡味道不佳的印象,特别将来自巴西和哥伦比亚的两种脱因咖啡豆单独烘焙后混合,以此来获得香味和立体的咖啡风味。[4]

除了大品牌以外,日本也有专注于脱因咖啡的初创品牌。成立于2022年的CUNAE,出售定位高端的脱因咖啡滴滤袋产品。为了保证产品的“高品质”,CUNAE从原料选择和烘焙工艺环节入手。据CUNAE的介绍,CUNAE只使用杯测达到80分的高级咖啡豆,同时在烘焙阶段CUNAE选择与当地有悠久历史的烘焙工坊合作,保证脱因咖啡豆在烘焙后的风味。

CUNAE低因咖啡

图片来源:CUNAE官方

除了咖啡,日本各大品牌也在茶饮料上卷工艺和技术。

2014年,麒麟推出了世界首款不含咖啡因的PET瓶装绿茶饮料“0咖啡因生茶”,而在此之前,据麒麟介绍市面上还没有咖啡因含量低于70%的绿茶,这是因为当时常用的沸水冲洗法在除掉咖啡因的同时,也会损害茶叶中的香气成分。

怎么样有选择性地只去除咖啡因呢?对此,麒麟前后尝试了100多种不同的吸附剂,最终找到了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吸附茶叶中咖啡因的天然吸附剂,基于此,麒麟开发了独有技术“咖啡因清除制造方法”。2020年,麒麟又优化了这款“0咖啡因生茶”所使用的巴氏灭菌法和茶叶提取的温度,使得绿茶的香气更加突出。

努力让脱因绿茶变好喝的还有伊藤园。2020年伊藤园推出了热销产品Oi Ocha的0咖啡因版本。据伊藤园的介绍,伊藤园通过清洗茶叶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咖啡因,并且为了保证茶叶的天然风味,在提取之前不对茶叶做任何加工处理。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从脱因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女性和儿童的角度出发开发产品,伊藤园的这款无咖啡因Oi Ocha产品开发团队也完全由女性组成。

2、大麦,无因原料中的“抢手货”

使用不含咖啡因但有着浓郁风味的原料开发的产品,同样可以成为消费者理想的“水替”。而大麦,因为其烘焙后浓郁的味道,成为很多品牌的选择。

有着悠久历史的麦茶尤其受到青睐。数据显示,2019年时麦茶已经成为日本无咖啡因产品市场中占比最高的品类。[5]

2015~2019年日本无咖啡因产品市场各品类份额占比

图片来源:富士经济株式会社

伊藤园、可口可乐、三得利等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麦茶爆款产品。

从左起分别为伊藤园、三得利、可口可乐日本的麦茶产品

图片来源:食品新聞

大麦不只能替代茶,还能替代咖啡。例如2016年麒麟的“世界厨房”系列就推出了一款用大麦为原料制作的“咖啡”。这款叫CEBADA的产品通过将深度烘焙后的大麦在磨机中研磨滴水制成,形成了与咖啡非常类似的风味。在产品的海报上,麒麟也点出了这款产品最大的差异点:就像加了大麦的咖啡。

结语

相较于日本和欧美,国内的低/无咖啡因市场还处在发展早期,可以预见在未来,这场有关咖啡因的“革命”还将会继续下去。而在低咖啡因或0咖啡因产品的开发上,除了引入造价高昂的脱因技术以外,寻找到更多不含咖啡因并且与咖啡和茶风味相当的原料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参考资料:

[1]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sequencesin 10,588 individuals,2020.4,Cell Research

[2]《2022-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大数据监测报告》,2022年11月,艾媒咨询

[3]七君,你能喝到无咖啡因咖啡,可能要感谢超临界二氧化碳,2020年6月,把科学带回家

[4]“香りを味わう”おいしさ 低温じっくり抽出の『UCC COLD BREW』ブランドに新フレーバー『LATTE』が新登場!,2022.3,UCC

[5]国内のデカフェ・カフェインレス(ゼロ)市場を調査,2018.8,富士经济株式会社

(本文转载自 FBIF食品饮料创新,作者:Pride)

11月24日-30日,红餐成长社将组织《增长创新之旅-日本餐饮深度研修团》,7天6晚的行程,将参访世界级先进企业,与日本著名餐饮企业顶尖管理者零距离学习,汲取智慧,助力增长!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