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二师兄”这么萌,这么好吃,却被人“黑”了

来源:红餐网 作者:蔡运磊 2016-08-17 16:46:19
蔡运磊

生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居于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现供职于楚汉名城长沙。理科男,吃的却是文科饭;纵横媒体十余年,体制内外皆混遍;爱好:游山玩水+摄影+美食+美酒+美女。(QQ:342829467  微信:cyld603)

“二师兄”就是猪八戒——“春光灿烂猪八戒”,多萌多可爱啊!如果说好吃,有两层意思:一是“二师兄”除了贪色,就是好吃;二是“二师兄”的肉肉确实好吃(注意读音)。相传为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创的东坡肉,如今已成为浙菜系的经典菜品之一。至于清代美食家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更是将猪肉单列一类,取名“特牲单”,高达41道菜品,远超牛羊鹿肉“杂牲单”的13道。

世道发展至今,国人对猪肉的热爱依然未减。近年统计显示,中国百姓消费畜禽肉中,猪肉占比一直稳定在65%左右。美国农业部曾发表报告称,2014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5716.9万吨,占全世界的52%;人均猪肉消费量为41.9千克,是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4.6倍。有人戏称,全球有一半的猪,都被中国人吃掉了。因此有专家就开始担忧了,说猪肉吃多了,容易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慢性病。其实猪肉这个东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看似可有可无,实则关系国计民生。别的不多说,看看生猪市场和政府的态度就知道了,其影响力并不亚于股市。所谓“猪粮安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美国女性美食评论家之一露丝·雷克尔曾说:“我从小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说一则好故事。”今天不为别事,咱们就古今中外关于猪肉的故事随便聊聊,找点儿乐子。

我最早被灌输“猪肉是美味”论调的是妖怪。电视剧《西游记》中,妖怪们抓到肥头大耳的猪八戒后,往往垂涎欲滴,对其肉身想入非非,要么“先割下耳朵下酒”,要么“等天阴了腌起来吃”。可见猪肉虽不像白白净净的、具有长生不老功能的“唐僧肉”那样令妖趋之若鹜,但的确摄人魂魄。比如那盘凉拌猪耳朵,啥时候嚼起来都是嘎嘣脆,真过瘾!

小时候,只知道猪肉好吃,长大后方晓得不仅是中国,在其他受儒教熏陶至深的东方国家里,猪肉地位也是烈火烹油,如日中天,堪称肉食之神!

据先秦文献载,猪列为“五畜”或“六畜”、“六牲”之一,常用作祭品,与羊并称为“少牢”。《论语》中,我注意到孔子每每想借烹调来传道授业解惑时,脱口而出的的主语往往都是猪肉,如豕炙(炮猪肉)、濡豚(整煮小猪)、蒸豚(蒸小猪)等等。并且孔老夫子对猪肉的这种嗜好直接成为其吃猪肉的种种标准,如“割不正不食”即所谓不是大块头的、不是切割得有模有样的,他就罢吃。“上有好之,下必甚焉”,孔门后代更是极力秉承这种既有雅又有“范儿”的食肉之道,否则似乎不能算是油光锃亮的滋润日子了。

沿袭孔子对猪肉的观点,在国人眼中,猪肉的形状确实值得讲究。自古以来,如果汉族人要请顿像样的客,桌上就一定会有块状、条状或片状的大肉。至于为什么叫大肉?窃以为有双层含义:第一,外形肥硕;第二,上桌率高,“久经沙场”,有老大之称,故谓之。因此同样是猪肉,肉丝就不行,绞肉就更是不能表达主人诚意的下等肉品了。是故,方方正正、连皮带油的红烧肉便大行其道,在中国各地形形色色地涌现开来。试想,在琳琅满目的八仙桌上,一大盆红光满面、犹如端坐厅堂中央的老太爷般的红烧肉稳居枢纽,依红偎翠,花团锦簇,而其独以馥郁的傲慢对目击者的舌头点头示意……前不久有幸品尝了一次以豫南土猪为原料的红烧肉,其色之红润,其气之浓郁,其形之充实,蔚为大观呵!

才子以才动天下,红颜以颜惊世人。猪肉就是这般实在,闷声不响地入了袁枚的《随园食单》:袁为猪肉特设一章,称为“特牲”,并列举红烧肉及类似红烧肉的做法若干,如红煨肉、油灼肉、火腿煨肉、台鳖煨肉、荔枝肉、八宝肉、酱肉、蜜汁肉,甚至还有关于猪头、猪脚、猪下水乃至猪油的烹法菜式。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看到曹雪芹描写薛宝钗的皮肤“肤如凝脂”。这种“脂”是什么呢?突然间就想到了家里炼出的洁白晶莹、堪比雪糕的猪油。把佳丽与俗物猪油联系在一起,虽说有些不敬,但想必与曹公已不谋而合了。至于炼剩下的猪油渣,也是小孩子的至爱,蘸白糖吃起来堪与北京烤鸭媲美!

除了袁枚,苏东坡对猪肉也情有独钟。此公不仅嗜食、善制猪肉,且留有《食猪肉》一诗于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现在除了“东坡肉”、“烤乳猪”、“清炖蟹粉狮子头”、“粉蒸肉”,用猪肉及脏器制作的冷荤食品已如满天繁星了。

比起中国人来,日本人和韩国人虽说也是嗜食猪肉之族,但他们的形式和规模,就比不上国人的“范儿”了。总体来说,日韩的猪肉吃起来更精致些,其做法也更富有地方气息。日本人吃的豚角煮类似中国的红烧肉,但味道简直“要淡出个鸟儿来”;猪肉大阪烧还可以,但形式极简,不过是味重的猪肉杂菜馅饼而已。近五六十年来,在日本人气最旺的猪肉菜肴是结合了和洋两味的厚炸猪排和猪肉汉堡排。虽然朴实无华,却让很多日本农户不惜工本去培育黑猪,以求“一分价钱一分货”。韩国人最爱五花肉,因为这是烧烤时最容易出彩的部分,直烤得略带几分焦、香气扑鼻为止。

大多数西方人对猪肉的了解还不多,所能推广总结的猪肉做法,无怪乎烤猪肋骨、炸猪排等等,此外就鲜有新玩意儿了。因此同西餐的肉料相比,猪肉登堂入室的机会更少,可谓“猪肉虽好,上不得台面。”但如今,猪肉已成为中国人肉食的主色调,它因有别于西方以牛肉为主、阿拉伯国家以羊肉为主的肉食体系而自成一家,为丰富世界肉食体系而鲜亮地绽放着。

本文作者蔡运磊(微信:cyld603),红餐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