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饮食文化变革中,一家广式茶楼如何脱颖而出?品茗轩(Pin Ming Xuan Dim Sum)用一笼笼现蒸的手工点心,打造出一个多感官的生活消费场景,不只是满足味蕾,更构筑了日常里的温度与情感记忆。
这家诞生于马来西亚新山、主打“纯手工现做现蒸”的广式点心茶楼,正在以其独有的文化温度、场景设计和产品力,重塑本地点心消费的场景逻辑。
一、以「匠心点心」为核心的品牌理念:从餐桌美味到文化传递
品茗轩于2022年6月30日创立于柔佛新山KSL商圈,品牌初衷源自创办人陈景豪(ZChan)对家庭味道的怀念,以及对传统广式点心的深厚情感。母亲承袭了来自祖父的粤菜手艺,让这份传承变成了他创业的原点。他相信,点心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品牌口号“就是这个味道”,既是对味觉标准的坚持,也是对情感记忆的召唤。品茗轩的每一笼点心,都是由经验丰富的点心总厨 Alan Tay 所带领的团队每日现点现蒸、纯手工制作完成。
Alan Tay 自14岁学徒,拥有超过25年的点心经验,曾任职于新马港多家知名酒楼。由他主导的研发方向,不只保持传统功夫,更持续创新,推出如松露烧卖、金沙流沙包等融合当代食材的新品,满足不同世代顾客的多样口味。
二、场景即体验:用空间设计讲好“现代茶楼”的故事
在体验经济主导的当下,餐饮不再只是解决“吃饱”与“好吃”的问题,而是向“吃得有感觉”“吃得有意义”转变。
对消费者而言,食物的风味固然是刚需,但“在哪吃、怎么吃、和谁吃”,越来越成为决定消费选择的关键变量。这正是“场景”与“体验”对现代餐饮品牌而言的重要价值所在。
品茗轩从品牌创立之初就深刻意识到这一趋势,并将“消费场景设计”作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以构建。在马来西亚大多数点心店仍然停留在“功能型消费”——即追求快、便、多的层面时,品茗轩却反其道而行,从“情绪价值”与“文化氛围”入手,打造一座可以慢下来、可以停留的现代茶楼。
空间设计的语言:文化感 × 舒适度 × 社交属性
品茗轩的门店主色调采用极具识别度的“爱马仕橙”,大胆鲜明却不失高雅,与中国风元素形成视觉张力,第一眼即能吸引顾客目光。整座茶楼以“新中国风”为美学基础,融合古典窗棂、青花纹饰、原木桌椅、复古字画与现代灯光,既有广式茶楼的传统氛围,又契合当代审美品位。
这种设计不仅是装潢表面的“好看”,更是品牌理念的空间表达:一方面唤起长辈顾客的怀旧感,另一方面也为年轻一代提供打卡分享的视觉素材。借助环境氛围,让广式点心不再只是“吃”的体验,而是“被看见、被记住、被分享”的生活瞬间。
从空间功能到生活方式:场景的复合属性
传统茶楼多为老一辈聚会的社交场域,而品茗轩则打破这一设限。它不仅保有“饮早茶、叹世界”的文化根基,更在空间配置上融入了现代人的多样生活节奏:
适合家庭聚会:圆桌设计搭配柔光环境,营造亲切氛围。
适合朋友约会与打卡拍照:主视觉明亮,细节丰富,处处皆景。
适合独处休憩:单人座位不显突兀,配合即将推出的咖啡与阅读角,满足沉浸式的个人时光需求。
正因如此,许多顾客形容品茗轩“不是一家点心店,而是一处城市生活空间”。品牌成功从“餐厅”走向了“生活方式提案者”的角色。
体验经济下的五感场景构建
根据体验经济、品牌消费体验分为五个维度: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与关联体验。品茗轩正是通过如下方式层层叠加:
感官:从点心的外形与口感,到茶楼的配色与空间布置,强化“好吃又好看”的五感体验。
情感:通过“家庭味道”与“广式茶楼记忆”激发顾客情感共鸣。
思维:在菜单与空间命名中注入文化符号,让消费者“有得品、有得学、有得分享”。
行动:打破点心=早餐的单一认知,鼓励“下午茶”“夜读”“点心+咖啡”等多样场景使用。
关联:通过门店打卡、品牌社群经营、与年轻客群互动,引导社交分享与社区归属。
品茗轩所构建的,不只是一个用来“吃虾饺”的场所,而是一个能让人从快节奏生活中“稍作停顿”、感受到文化与人情的生活场景。这正是新一代餐饮品牌得以突围的重要路径:不仅卖产品,也卖空间;不仅喂饱顾客,也疗愈人心。
三、多元化产品线:打造“全龄层+多场景”消费可能
除了经典四大天王——虾饺、烧卖、叉烧包、流沙包,品茗轩不断推出创新口味,以覆盖更多消费人群的偏好。例如加入黑松露的烧卖皇、以莲蓉或抹茶为基底的甜品点心,乃至素食等健康选项。
不仅如此,品茗轩正着手导入传统咖啡与海南茶,打造“点心+咖啡”双场景体验,意图突破传统广式早茶的时间限制,让点心成为全天候可享受的餐饮产品。
创办人陈景豪想让客人知道,来品茗轩不一定只是早上吃虾饺配普洱,中午也可以来这里吃一笼叉烧包,配上一杯咖啡,阅读一本书,享受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种多时段、多品类的策略背后,反映的是对“生活方式”餐饮趋势的深度理解。
四、以人为本的营运哲学:让员工成为场景文化的传递者
餐饮服务的温度,始终来自于人。品茗轩重视团队建设与员工归属感,坚信“照顾好员工,员工就会照顾好顾客”。这一点,在顾客排队时,能喝到免费茶水、吃到小点心的服务细节中可见一斑。
目前,品茗轩团队由三位核心成员主导运营:
01 陈景豪(ZChan)负责品牌定位、店面设计与整体战略;
02 点心总厨 Alan Tay 掌控产品研发与厨房管理;
03 雄哥则专注商业模式的构建与扩张策略,引入分钱机制,助推门店复制与合伙人机制落地。
此外,厨师长郑智城也多次带领团队赴中国广州、香港交流取经,从地方点心茶楼学习技艺与灵感,确保产品持续进化。这不仅是一种“产品力”的输出,更是品牌文化厚度的延展。
五、文化驱动下的未来构想:从新山走向马来西亚的广式文化窗口
短短几年内,品茗轩已在新山开设三家门店:KSL老街店、Kota Puteri 分行、Horizon Hills 分行,覆盖不同客群与商圈。品牌计划持续拓展至柔佛其他重点城市,并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全马开设旗舰分行。
在渠道延伸上,团队也规划开发冷冻点心礼盒、电商平台、以及与咖啡品牌、文创品牌等跨界联名的可能,构建一个“既可到店,也可到家”的品牌体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品茗轩也洞察到国际游客市场的潜力。目前门店顾客除本地人外,还有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甚至非洲的食客。尤其是与哈尔滨啤酒的结合,让“点心+啤酒”的新食尚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打破“饮茶只能配普洱”的既定印象。
正如陈景豪所说:“点心的背后,是一种东方文化的温柔传递。我们的愿景,是让点心不仅是早餐、也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让更多人因为点心,而爱上中华文化。”
总结
在这个追求体验、讲究氛围、重视情绪价值的消费时代,品茗轩并没有选择高举价格、靠稀缺噱头出圈,而是从产品品质出发,借由场景设计、品牌视觉、服务细节、跨界思维,构建一个属于马来西亚的“新中式点心茶楼范本”。
这是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术,也是一场关于空间、味觉、情感与文化的综合体验革命。
品茗轩,不只是一个吃点心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停下来,品生活、品文化、品温度的所在。
作者:黄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