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之后,餐饮的热度又流向了郑州。
最近,郑州一家名叫 “实惠小吃” 的小店爆红网络,有网友开车10小时,排队2小时专程打卡,也有人一次吃两份“不然觉得亏”。连五星级酒店也跟风推出同款小吃。
是什么魔力让一个街边小店成了餐饮现象级案例,其爆火逻辑对火锅餐饮有哪些参考价值?火锅餐见到店进行了探访。
郑州小吃店成“网红地标”,排队2小吃,才能吃上
网络时代,任何门店都有爆火的可能。
前不久,千万网红“乌啦啦”探访了一家郑州巷子里的小吃店,不久后热度便在网上发酵,小店的热度呈几何级增长。在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过7千万。
更为夸张的是,近几日,门店排队的顾客队伍绵延百米,最长需等待两小时才能吃上,还有不少顾客直接打飞的前来打卡,甚是夸张。为了保证供应,当前不得已实行 “一人两份” 的限购方式。这家难找、又藏在深巷中的小吃店到底为何吸引众人打卡?
10月12日,餐见君到店打探了一番。发觉其爆火的因素有2点:
1、“炒两掺”变成“炒八掺”,价格实惠,周末还便宜1元。
在河南有一种主食吃法,豆腐脑+胡辣汤,凉皮拌米皮,这类的搭配叫“两掺”。而“实惠小吃”则是把这一做法升级,则将凉皮、米皮、牛筋面、擀面皮、炒面、炒饼、面筋、热干面这8种独立小吃进行拼炒,妥妥的“暴力碳水”组合。
小店简易菜单,现场实拍
店老板告诉餐见君,“炒八掺”是为了避免顾客纠结吃什么,一筷子下去好几样都有,最近由于人太多,准备食材是个大问题。
除了爆火的炒“八掺”,其菜单跟价格也非常接地气。各种米面线售价在10元/份上下,周末还能减1元。这种“打折”方式也是看懵了网友,大家表示,店如其名。
由此来看,产品简单并非无法创新,通过差异化组合,根据客需调整产品多少比例,将差异化与客制化进行融合,即每一个顾客的需求被看到。这也是小店胜出的关键。
2、深巷小店给人探索欲、猎奇感
拿“实惠小吃”来说,藏在居民区的巷子里,位置并不算好找。意外爆红,对于郑州本地人而言,它恰好满足了大家挖掘身边日常与新奇体验的需求。而随着相关短视频热度飙升,不少外地游客也专程前来一探究竟,或是亲身感受网红推荐的魅力。
餐见君在店内观察发现,小店将菜单贴在门上,可以一目了然快速点单。往里走,灶台与食材一目了然,店内仅设少量座位。店老板向餐见君介绍,因店内空间有限,以前偶尔有顾客选择在店内用餐,如今客流多了,大家便都转到店外就餐。不少网友也表示,来这儿吃饭,吃的就是这份接地气的烟火气与热闹的氛围感。
但巨大的流量也让店主“吃不消”,他表示连日炒饭胳膊现已经抬不起来,只能临时休息一天,“本地顾客,周围的邻居可以先等等再来,先紧着外地游客(体验)”。
总体而言,这种想体验别人生活的猎奇感,普通街道出现的流量新星,以及产品的差异化表现,都让一家小店具备神秘性,反差感,越是限量、难吃到,越有魅力。
我们反观这家小店意外爆火的背后,除了门店自身,如高性价比、烟火气氛围等优势外,短视频带来的流量助推,当下消费者对小众特色美食的追逐,以及打卡网红店等于获取新鲜体验的新型消费逻辑,同样是关键推手。
“炒八掺生意经”对火锅的一些启示
经济消费与现实生活的逐渐变革,同时伴随着一些公众人物与品牌的塌房,大众的注意力开始从明星的鸡毛蒜皮转向平凡人的真实世界。
郑州的“炒八掺”只是其中一个平凡故事:秋天逼仄的巷子、平静从容的巷口人家、毫不起眼的小店,以及令人感到踏实的烟火气、一个朴实的老板,再加上一份价格低廉的美味。这条极具反差感的视频,就这么华丽丽、水灵灵地爆发了,首日即冲上郑州抖音热榜。
至于“炒八掺”的具体产品内容,前文已述,我们重点探讨“同类现象”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及延伸对于火锅的启示意义。
国庆前,景德镇鸡排哥爆火,价格低廉的鸡排配合鸡排哥的工作热情和不断爆出的金句,让景德镇陶瓷的搜索量狂增400%(抖音数据),一个鸡排小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去景德镇打卡,加上当地文旅的推波助澜,短短11天时间,鸡排哥粉丝破百万,用一己之流量,带动整个城市的红利。
往前倒,贵州的“省医月饼”在网上爆火,十几天时间,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轻松破2亿。
再往前倒,“肥娟夫妇”因为在校门口开鞋店,店内有大电视而吸引学生观看,后生意不善欲关门,但听从小学生们的建议,改卖鸡排烤肠火鸡面,且价格感人,引起网络关注后,两口子直播做小吃过程,引数十万人围观,各大品牌疯狂赞助,两口子算是赢麻了。
还有天水麻辣烫,一条十几秒的视频,让很多人驱车千里跑去天水去麻辣烫,以至于后来全国各地开起小店,不过,后来陷入倒闭潮,却是另一回事。
包括前两年的淄博烧烤及带火锅淄博南站直播唱《诺言》的郭有才,贵州村超带火的酸汤火锅,基本是短视频而起,经过分享转发和官方推介,终成现象级爆款。
至于“炒八掺”能否成为爆款,还要看地利与人和。
从以上的横向现象中不难看出,这些爆款吃食,多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真材实料,公开透明。在过去,大众外出就餐基本无甚讲究,口味好,价格合理就成,但黑天鹅之后,消费形势产生变化,大众不仅要求口味环境与服务,还有看到“后厨一招一式”的需求,无他,预制菜登场后,大众更倾向现炒的烟火气,而非简单加热,西贝栽跟头就在于不透明,所以,后来者的火锅店,喜欢用明档当顾客面烹饪,由此延伸出手工菜的出圈。
无论是鸡排哥现腌制的鸡排,还是肥娟夫妇的一盆炸鸡柳打了几十个鸡蛋,都是真材实料的体现,一些火锅店、炒菜店经常开直播,后厨直播做菜过程,也是情同此理。
第二,微创新,且价格低廉。餐饮品类何止万种,独创一门绝招而吃遍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能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做出微创新,说不定就切中哪个爆点了。炒八掺就是。
店主讲,从炒两掺到炒三四掺再到炒八掺,根据顾客不断叠加的需求最终形成“乱炒”这道产品,也是根据顾客需求、依据大众认知的一种创新,当一个前所未有的微创新产品,在口味不错的情况下,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乱炒12元一份)上市,很容易引发关注。
火锅店这两年就很喜欢做微创新,尤其是“将熟悉的食材陌生化,将陌生的食材熟悉化”,像窗花藕片、千丝蟹柳、人间富贵花、手臂大油条、魔芋素毛肚、水火锅,包括由酸汤火锅衍生出的百香果火锅、无花果火锅、逮虾记的“一口整只青虾滑”等,原理都很类似。
第三,地方特色明显,并能与大众朴素的情感产生共鸣。鸡排哥的金句和热情,肥娟夫妇的乐观真诚、淄博烧烤的仪式感、省医月饼的扎实用料,炒八掺的实惠、还有天水麻辣烫的“辣味差异”,都将朴素的情感融入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食物里。
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食物,对待顾客也是一腔热忱,比起欺客的大店,人们更倾向选择亲切烟火气中的踏实和温暖。这也是这两年街坊火锅、邻里火锅、居民楼火锅兴起的“情绪逻辑”。
当大众走向理性消费的步行街上时,不要试图用简单粗暴的品牌力去吸引顾客进店,毕竟购买理由林林总总,“”品牌力”只是其中之一,不然,无法解释寻常巷陌小店爆火的现象,至于能否持久,跟多重因素相关,品牌力仍是其中之一。
最后
很多时候,我们搞不清顾客的消费动机,可能是一条视频,可能是价格便宜,也可能是身边人的一句话,就产生了购买行为。
但有些基本的逻辑还是得理清,尤其是餐饮,就像鸡排哥说的那样:
“你要找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去尽量做自己热爱的专业,既然你选择了那个专业、行业,那你就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没有莫名的生意好,在于你平常的点滴积累,积累你的顾客群,在于你的坚持,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更多顾客的认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是生意,也是人生。
本文转载自:火锅餐见;作者:大龙 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