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茵煐 漆点品牌咨询 Black Dots 联合创始人,15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创业经历,专注餐饮食品全案营销,多年线上线下营销实战经验,曾服务耶里夏丽、家府潮汕菜、兜约下饭菜、仟福粥点、湖南食在不一样、蘇小柳点心专门店、陈记顺和、潮牛海记、九龙珠餐饮、伊佳林开心梦工场等品牌。(微信号:yuelaoban)
本期导读:
有人说往后走,餐饮行业将是精英创业的时代。
除了把饭做好,善用资本是餐饮老板重要的战略能力。 如何用好资本,将是传统餐饮人将面临的极大挑战。
开年,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欲冲刺“茶饮第一股”,后有绿茶餐厅在港IPO的消息不胫而走;以及定位人均50元的小酒馆海伦司欲将港股上市,喜茶也多次传出冲刺IPO消息。
这么多餐饮品牌准备上市,这在往年并不多见。圈内人都说,餐饮圈的第三波资本潮来临。
可对于资本,大多数餐饮人的态度是喜忧参半。既希望借力于资本,但又害怕被资本挟持,从而陷入难以抉择的状态之中。
资本,真的那么可怕吗?
实际上,企业和资本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是相互需要与协作的关系。企业让资本为己所用,成为可持续盈利和成长的伟大公司。
今天这篇文章,就与各位聊聊关于资本的话题:餐饮品牌到底该不该拥抱资本?
分别站在餐饮老板和资本方的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文章将围绕四个核心点:
1、 餐饮第三波资本浪潮来临;
2、 为什么餐饮品牌抗拒资本;
3、 餐饮品牌该不该接触资本;
4、 资本青睐哪些餐饮品牌;
1 餐饮第三波资本浪潮来临
2020年全年,餐饮行业共发生了115起投融资项目(不完全统计),融资类型涉及餐饮、供应链、餐饮服务、茶饮等细分领域,融资金额达到数千万以上。
今年,1-4月餐饮及上下游拿到融资并公开的项目约有26起(不完全统计)。融资类型涉及餐饮、供应链、咖啡茶饮、预制菜等细分领域。
数据整理:漆点餐研社
从融资金额上看,多数餐企拿到的融资数额在数千万级别,个别餐企融资金额过亿。
进入2021年,奈雪的茶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率先冲刺“新式茶饮第一股”,随后顶新集团欲拆分旗下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的餐饮业务上市。
平价小酒馆海伦司申请港股上市
图片来源:海伦司官网
紧接着绿茶餐厅、海伦司小酒馆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启动IPO,今日,眉州东坡正式宣布旗下餐饮版块启动上市计划……
开年才五个月,就有四个餐饮企业提交上市招股书,同时近些年来,餐饮企业获得融资数量超过以往。这也意味着,餐饮资本化的第三波浪潮正式来临。
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曾提到过:“餐饮未来十年将迎来最好的投资机遇”。餐饮品牌扎堆进入资本市场,预示着餐饮造富的大时代拉开帷幕。
纵观中国餐饮的资本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中国最早资本进入餐饮是在1995年,红高粱获得2000万投资承诺,但未获得支付。
第一波餐饮上市浪潮是在2008年左右。 2007年,全聚德、味千拉面(中国)上市,餐饮迎来首次上市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餐饮与资本结合的分水岭,次年湘鄂情上市。
第二波餐饮投资潮在2015年前后,2012年国八条规定出台,大众餐饮受到资本关注, 同年煌上煌上市;2014年呷哺呷哺港股上市;次年餐饮企业迎来新三板潮;2016年百盛中国拆分美股上市,随后周黑鸭、绝味集团紧跟上市。
2017年,餐饮投融资事件达到顶峰; 2018年标志性的事件是海底捞港股上市;2019年餐饮食品行业迎来上市潮,这也是餐饮与资本关系迎来关键的转折点。
2020年,九毛九、巴比馒头、同庆楼的上市,给了许多餐饮人启发。这些品牌的上市无论是企业体量还是商业模式,都给国内餐饮人打造了一个标杆。即使品牌门店数不多,甚至还未成为遍布全国的餐饮品牌,但依然走上了资本市场,创始人身价随即飙升。
另一层面,是因为疫情带来了餐饮行业的投资热,许多曾经“不缺现金的、不需要融资”的餐饮品牌开始拥抱资本。
今年四家餐饮企业扎堆申请上市,餐饮与资本的“第三波浪潮”已然成熟。
事实上,中国的资本浪潮来的并不算早。对比全球,中国餐饮行业体量虽大,但餐饮资本化仍然非常落后。
据了解,美国上市餐饮企业约有50-60家,日本有近100家,中国香港也有24家上市餐饮企业,但中国大陆只有10多家,数量远远低少其他国家。
不过,这也反向说明中国餐饮的资本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未来也会出现更多餐饮上市企业。
不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仍有许多餐饮人把资本看作“洪水猛兽”,不愿意与资本多做接触,对资本的态度仍抱以抗拒的心理。
2 为什么餐饮企业抗拒资本?
笔者曾接触过不少餐饮老板,对于资本大多报以三种态度:
一是企业账上不缺钱,为什么要让资本来分钱;
二是听过很多负面案例,把资本想很可怕,抗拒资本;
三是大胆拥抱资本,通过资本不断扩张规模,成为了不起的餐饮品牌,但这种仍是少数。
图片来源:巨潮商业评论
去年疫情的危机,就连曾经信誓旦旦说“不缺钱,不考虑上市”的西贝,都开始重新考虑上市的机会,并正着手准备启动上市计划。
疫情成了一个转折点,加速餐饮企业与资本的相互了解,餐饮老板对资本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这两年,笔者明显感觉到餐饮老板们对资本接纳程度提高,在与不少餐饮老板沟通过程中发现,他们都在释放一个信息“最近在接触资本”、“可以聊聊一些好的资本”……
在遇到危机之前,一些好的餐饮品牌并不愿意接触资本,甚至抗拒资本。这里有几点原因:
01 现金流充足,不缺钱
大部传统的餐饮老板,如果是直营体系比较大的直营连锁企业,它的确不缺钱,账上现金充足,对资本并不感兴趣。
比如疫情前的西贝。毕竟西贝的贾国龙此前都说:“没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还挺牛的,还说我们不缺钱,现金流足够。”
笔者还接触过一家上海本地餐饮企业,尽管遭遇疫情,账上趴着2亿现金做着理财。很多这样的餐饮企业除了账上趴着几个亿的现金,日常根本不缺现金流,企业负责人会为什么要拿资本的钱换走企业的股份,意义不大。
可事实上经过了疫情,当下仍拥有充沛的现金流的餐饮企业还是少数,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都是缺钱的。或是受困于品牌规模的限制,而难以发展壮大,只能偏居一隅;再或是餐饮品牌很难接触到优质的资本资源;亦或是偌大的餐饮市场,资本没有发现到这些优秀餐饮品牌等等因素。
02 未知的领域,存在理解门槛
隔行如隔山,餐饮人懂得如何做好菜、做好服务、做好经营管理,但并不一定能搞得定资本。
事实上,资本化这条路径比较难懂,这对很多传统餐饮人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同时整个餐饮行业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毕竟大多数传统餐饮企业仍是小微企业,甚至是家族企业。老公是CEO,把控战略方向,老婆是CFO,掌管企业财务,小舅子是COO,掌管企业采购和运营大权,这样的情况构成餐饮行业的基本面,这也导致企业面对和理解资本的能力还非常欠缺。
中国传统餐饮人,无论意识、个人文化程度,还是品牌的连锁化程度都还不够,也是限制餐饮和资本合作的原因之一。
之前理解不了餐饮老板说:“对于资本,我还没有准备好。” 现在终于深刻体会到了。
03 数字化能力弱,不够规范化
其实不少餐饮企业也想同资本拿钱,但与资本聊完,双方都满意,最终败在“尽职调查”上。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为在“尽职调查”过程中,会发现传统餐饮企业,因数字化能力比较弱,财务数据并不规范存在风险;或是资本要求企业合规化,需帮助员工缴纳社保、保险等,但各项补齐后企业会损失5-10%的利润率,最终却步。
企业规范化程度不够,离上市公司的标准还差很远,尤其是投资人看到各项合规后,餐饮品牌利润并没有想象中理想,最后放弃投资。
04 先前失败案例,资本被视作“洪水猛兽”
在早期,餐饮和资本有过好几个失败的投资案例,给餐饮人留下了阴影。
这里的失败案例有两种,一是早期与资本“对赌”,最后赔了身家;二是并不是所有餐饮企业都能用好资本,最终分道扬镳。
第一种,早期餐饮企业与资本“豪赌”,最终以失败出局。比如俏江南、谭鱼头、大娘水饺等品牌。
这里举个例子,2008年俏江南张兰与鼎晖资本签订了对赌协议,要求必须在2012年上市,但上市进程遇到重重阻碍,导致上市未果,最后鼎晖的股权被募股权基金CVC接盘。
可因CVC机构通过私募和银行借款来支付这场交易,预想是通过现金流还这笔账。但俏江南因受八项规定影响,业绩并不理想。
为此CVC机构把股权变卖赚钱“跑路”,结局是俏江南被银行委托接管人保华公司接管,张兰正式被“踢出”董事会。张兰在回顾俏江南的衰败时说:“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引进鼎晖投资。”
再比如,谭鱼头曾与香港一家公司签订对赌协议,风投的钱未完全到账,谭鱼头就因扩张过快直接导致集团资金链紧张,最终谭鱼头百亿帝国崩塌;
还有大娘水饺引入CVC机构,创始人权利被架空,连想参加公司年会都被保安拒之门外……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出现在其他餐饮品牌身上。
图片来源:三品王品牌官网
第二种是与资本合作,但并没有利用好资本,最终资本与餐饮分崩离析。
2019年,广西米粉品牌“三品王”与快餐巨头快乐蜂接触,它以3000万的价格收购了三品王的55%股份,并借其技术、管理和财务使集团规范化,提升品牌效率。
但因股份少于快乐蜂,在决策层面发生分歧,决策流程变成,加之6年时间未达到预期,最终三品王选择收回快乐蜂所持的所有股份。另一个华南品牌——食尚国味、陶陶居的董事长尹江波,也有过类似经历。
这些失败案例是部分餐饮企业和资本结合的缩影,也代表了许多餐饮人对资本保持保守、谨慎、观望的态度。
3 餐饮品牌该不该接触资本?
其实因为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多数餐饮品牌了解资本,也愿意拥抱资本,甚至转变了部分餐饮企业对资本股权融资、战略投资的认知。
另一个层面,看到了喜茶、奈雪的茶、7分甜等品牌获得资本的助推,以及九毛九、巴比馒头等企业上市,创始人实现造富传奇,让传统餐饮人意识到了资本的作用,以及资本存在的必要性。
01 资本助推:财力、战略、资源、人才…
对于资本,笔者相信很多老板都有一定的认识了,甚至已经在接触或已经达成合作了。这里直接与各位聊聊喜茶与资本江湖。
喜茶从江边小巷无人问津的小店,到遍布全国各地遭资本争抢,喜茶仅用了短短四年,而品牌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
2016年获得1亿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以及由饮料业巨头“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创办的今日投资。随着资本的介入和媒体的曝光,喜茶在珠三角火了起来,仅深圳的海岸城店单月业绩就超150万。
并在何伯权的建议下,2017年2月不差钱的喜茶落户上海,紧接着进行全国扩张,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出门店。
喜茶门店的茶底“绿妍”所用茶叶,全部来自有茶园
图片来源:喜茶
喜茶第一轮的融资,奠定了它的品牌战略规划,除了“有钱拿地”,进驻一线城市的优质商圈外,资本更帮喜茶打通了资源渠道,完善供应链,并在贵州梵净山自建有机茶园。
2018年4月,喜茶获得黑蚁资本、龙珠资本4亿元的B轮融资。其中,龙珠资本为美团点评旗下产业基金,龙珠资本创始合伙人朱拥华代表美团出任喜茶董事。
聂云宸用这笔钱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自主研发点单小程序“HEYTEA GO”,实现消费者的自助点单,缩短等候时间。
二是进军海外市场,同年11月,新加坡第一家店开业。可以发现,喜茶第二轮融资,帮助完成了品牌数字化,并推动了喜茶的全球化战略。
紧接着2019年,喜茶获得由腾讯、红杉资本领投的新一轮战略融资,投后估值达到90亿元。2020年,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蔻图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跳跃到了160亿元,据传这是喜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融资后,喜茶开始自研草莓品种和种植,资金反向推动了供应链上游的深耕。同时还孵化了喜小茶与喜小瓶零售品牌,在更多领域进行探索和试验。另外,不差钱的喜茶还推出子品牌喜小茶,加入茶饮品牌下沉市场争斗当中。
2016年至今,喜茶共完成4轮融资,几乎每一轮融资背后,都是门店数不断翻倍的计划,今年初还在新加坡开设了3家分店,逐步开拓海外市场。
数据整理:依据公开数据整理
同时,头部资本的介入,帮助品牌的在财力、战略、资源、人才…都给予极大的帮助。比如红杉资本投资是消费品领域的强者,先后投资了永辉彩食鲜、蜀海等供应链企业,还将鲜丰水果收入麾下,光这些资源共享,无疑是为喜茶构建供应链添砖加瓦。
喜茶和资本的合作,是餐饮圈里的成功案例,值得餐饮人思考,喜茶每一个战略行为的背后,都是资本的助推。同时,用好资本也是喜茶掌舵者的战略能力。
02 跨越企业中等规模困境
在企业的生命周期里,大概可分为5个阶段:初创期、验证期、增长期、成熟期、增长或衰落期。
图片来源:番茄资本
第一阶段是初创期,是企业从0-1的过程。这是时候餐饮人刚刚起步,只要产品好吃,营销到位,选址不错,基本生意不会太差。这一阶段的核心是产品,大部分企业这个阶段的产品都十分优异。
第二阶段是验证期,这个是时期是1-10的阶段,从第一家门店开到第二家、第三家,当直营店达到30-50家店时,加盟店规模达到百家左右时,品牌、产品、供应链都会出现新的问题,品牌模式开始接受验证和磨合。
比如,当门店进行规模化扩张,如果不进行供应链的建设,各门店采购食材和操作规范不一致,产品出品就没有保障,同时产品成本不断增加,很难提高效率。
另外人员制度、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这时期要获得持续的发展,供应链、组织力的建设就必不可少。
第三个阶段是增长期,这个阶段塑造品牌力就是重中之重,同时企业的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品牌复制起来就很快,规模导向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品牌保持持续增长。
图片来源:摄图网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商业模式、品牌力都已经被市场所接受,下一步能够IPO了。虽说在餐饮行业能实现IPO仍是少数,但海底捞的港股上市,超2500亿港元市值,为餐饮人指引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如果顺利IPO,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企业就能延续高速增长,但若不进行IPO或没成功的话,那么企业一般会采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方法来保持增长。比如,西贝一直在快餐领域来回折腾,就是在找寻企业的第二增长。
其实餐饮与资本可以在不同阶段进行合作。如果是站在餐饮老板的角度,寻求资本一般在验证期阶段,这时候企业最缺钱。
尤其品牌拥有20-30家店后,往上要构建供应链,往下要完善组织架构来达到不断增长的态势,可这都需要巨大资金的支持。
这一时期是许多餐饮品牌都会“中等规模死亡谷” 。单靠自有资金,那么这个增长难度是很大的,但若借力资本推一把,品牌就能获得更快增长。
可从资本的角度考虑,这一阶段餐饮企业的盈利不高,估值不如初创期,除非商业模式很好的,要不资本态度会很谨慎。
资本更倾向在企业初创期和成熟增长期进入,初创期企业刚起步,盈利和财务状况良好,或是在成熟增长期进入,顺利IPO后将会给资本带来丰厚收益。
从上面引申简单讲讲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C轮投资的定义,分别出现在企业经营的那个阶段。
图片来源:亿欧网
早期融资通常包括种子轮、天使轮、A轮融资。种子轮通常没有团队,只有想法,以故事引资的情况比较多;天使轮有项目有团队但缺钱;A轮则是已经开展,却缺钱了。
中期融资一般是B轮、C轮,甚至是D轮、E轮等。B轮一般产品投放市场,获得可观收益。相关运营数据起来了,用户也开始快速地增加了,这个时候需要更快地扩张,就需要进行一轮融资。
C轮融资主要是加快企业业务,为上市做准备。D轮、E轮、F轮则是达到上市标准之前,需要融资来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以达到持续盈利,最终达到上市目的。
另外一点,企业还得分清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 战略投资注重彼此合作,看中长远布局,往往业内人士;财务一般注重于财务回报,关注企业运营能力,看中短期利益,往往是投资机构。
餐饮企业与资本的和合作,除了餐饮老板的对资本认知的提高,还需要专业领域的人才进行操作与把控。
回到刚才的问题:餐饮该不该接触资本、引入资本?
引入资本的前提是符合企业战略发展。
就比如餐饮老板有个三五家店,想活得从容一些,没有成为千里马的心,又何必要找寻这个伯乐呢。
但如果餐饮品牌要冲破中等规模限制的话,引入资本能更大程度的帮助企业获得较快的增长,再或是品牌初创期合作资本,能在资金和资源上获得支持,品牌能获得更多的曝光,更容易获得关注。
另外,资本对一些品牌来讲也是圈层,接触的人和事不一样了,也会获得更多的资源。
比如奈雪的茶是天图资本投资的,天图资本同时还投了八马茶业,两者之间资源还是可以互补的,对奈雪的供应链打造有帮助的。
还有番茄资本投的巴奴火锅,经过牵线,促成巴奴与王家渡合作供应链推出新品。
03 用好资本才是一种能力
可就算引入了资本,餐饮企业如何用好资本才是重中之重。
去年疫情出现正反两面,一层面上加速餐饮行业的洗牌,另一层面加速了优质餐饮企业与资本的相互了解。
以前大家日子好过不需要资本,现在疫情的突如其来才意识到企业现金流不充裕的短板,还是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
其实餐饮资本化的大门已经敞开,但传统餐饮人对于接纳资本的准备并不充足。
在遇到疫情之前,传统餐饮企业在财务、税法和法务层面普遍是比较差的。当疫情当下想寻求资本合作的时候,却发现各项规范都不合规时,这种情况谈成资本的情况很难。
餐饮行业体量很大,但各项都规范化的餐饮很少,这点相信各位餐饮老板都了然于心。
餐饮行业很多人都能赚钱,但把钱花好比挣钱还难。在对待资本的态度上,认知的革新,用好资本才是一种能力。
首先,认知革新,资本是企业的助力。 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比如供应链、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水平,但在自由资金无法达成,资本的助推能够在资金和资源上给予帮助。
喜茶每一次融资,都在补齐企业的短板,构建供应链,完善数字化,不断打破业务边界,最终成为赛道中头部品牌。
用好钱、用好人,就同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一样,是一个餐饮与资本合作的重要前提。
其次,坚定战略,不被资本所操控。 餐饮企业与资本的合作,资本除了钱和人的资源外,甚至会在品牌战略带来新的启发和建议,但是投资人的建议是否适合企业发展,这就要考验企业主对品牌战略的坚定。
不被资本所操控,而是让资本为己所用,才能形成可持续的高速发展。
4 资本更青睐哪些餐饮品类?
什么样的餐饮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认可、产生创富神话?
简单总结为六个字:“好赛道,好企业”。
资本是最聪明的钱,它们只会投那些足够大,足够好的品类赛道,以及品类里品牌、商业模式、盈利优秀的的餐饮品牌。
01 好赛道:好品类、好标准化
1)好品类:品类天生就有强弱
天图资本的冯卫东曾说过:品类,是品牌战略的起点,是决定价值的天花板。 选择一个好品类,也就是投资人常说的选择一个好赛道,赛道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品类成长的天花板。
因为品类天生就有强弱,品类的强弱决定了消费需求不一样。就比如卖一双球鞋,消费者会特别关注品牌,但买一双拖鞋就不太会关注品牌。
图片来源:深圳晚报
为什么都在更换品类定位,例如陈鹏鹏放弃卤鹅专家重新定位为潮汕菜,从品类的角度思考,鹅肉与潮汕菜相比就是弱势品类,因为潮汕菜比鹅肉的需求更大,可塑造性更强。
选品类就是选赛道,品类需求大,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是任何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根本。
全球市值最大的几个餐饮品牌基本上都是快餐和休闲餐饮、茶饮,其中,最大的是麦当劳,第二大是星巴克,第三大是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餐饮。
近两年,快餐、火锅、茶饮也是投资人热衷投资的项目。
其中,快餐业态是中式餐饮中最高频、刚需的品类,细分品类多,发展空间很大;火锅业态是第一大品类,规模最大、增速处在前列的子品类,2019年行业规模超过5300亿,超10%的年复合增速;现制茶饮2020年市场规模约1136亿元,是高频且年轻人“精神食粮”的好赛道。
2)好标准化:入门简单、快速拓展
餐饮品牌的标准化程度越高,赛道上限越高,复制扩张越快。
从资本融资的品牌来看,餐饮喜爱投资快餐、火锅、休闲小吃、茶饮的赛道,恰好是因为品类入门简单,无需厨师,好标准化,能够实现快速拓展。
并非是说餐饮企业不青睐正餐,而是正餐极其依赖厨师,复杂性太大,规模复制起来会很慢,就算成功上市了,正餐企业的市值流通也不强。
比如准备上市的正餐绿茶餐厅和火锅的海底捞为例(抛开资金因素),绿茶去年一年开店23家,但海底捞新开了544家,相差68倍。这就是品类可标准化程度之间的明显差别。
品类的强弱、可标准化程度、可拓展规模的因素,其实给投资人和创业者指明了方向。
当然,不是说除了火锅、茶饮、快餐、休闲小吃等品类外,就没有品类值得做了。
其实这两年资本还青睐烧烤、烤鱼、酸菜鱼等休闲餐赛道,这些赛道拥有不少优质的头部品牌,区域品牌,商业模式也得到市场验证,刚好缺资本推一把。
02 好企业:品牌力、盈利模式、供应链
好企业的前提是什么?
综合来看有三点,一是品牌效应,二是商业模式的盈利可持续性,三是完善的供应链,这些都是品牌核心的竞争力。
1)品牌效应决定投资价值
品牌在品类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决定了投资价值。 一般特别优秀的企业,基本上身边都已经围了三四十家资本,譬如,喜茶、奈雪的茶这类型头部茶饮品牌。
融资已经到最后阶段,大部分的资本也很难再进入,所以很多资本逐渐向腰部品牌倾斜。
为什么资本会更青睐头部,因为顾客更看重这个品牌的价值。因为品牌号召力越强,消费他的人越多,品牌价值就越大。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说:“即使可口可乐公司把所有的家底都赔光,单凭“可口可乐”这个牌子,也足以东山再起。“这就是品牌效应的价值。
2)商业模式盈利可以持续性
商业模式的可盈利性、可持续性,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是持续增长的动力。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资本是逐利的,他们希望能从项目中快速收获回报,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能够规模化、高增长的项目,盈利模式也是他们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拥有发展潜力的标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餐饮企业的角度来看,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能够让品牌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有效率。
尤其是商业模型、产品结构、选址渠道等形成清晰模式后,企业跑起来就会很快,从而形成持续增长的动力。这时候就算你没有接触资本,资本也会自动找上门。
3)供应链是核心壁垒
品类规模化的基础,取决于供应链的供给能力。 资本是追求规模扩张的,但供应链不成熟,产业体系不完善,极难规模化。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品牌未来的发展有多快,开疆扩土的半径有多大,都要看供应链的实力有多强。
比如,杨国福麻辣烫2010年至今,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建立9个物流基地,2018年在四川成都斥巨资投建工厂,该厂的生产规模可满足1.2万家门店的调味寻求。这样看来,杨国福是冲着开上万家店的目标去的。
餐饮头部企业带动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更多的餐饮品牌也深耕供应链,将其变成构建品牌的壁垒,同时也带来了供应链企业的创富机会。比如海底捞帝国中的颐海国际,一家市值超千亿的港股上市公司。
资本青睐供应链实力强的餐饮企业,同时也让供应链企业本身,也成为了投资风口。
2020年,是餐饮供应链爆发的一年。
全年115起融资项目中餐饮供应链项目中,有17家供应链企业获得投资。
锅圈食汇融资次数
图片来源:企查查
锅圈食汇、望家欢、懒龙龙去年和今年分别获得大额融资,其中锅圈食汇今年3月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3亿美金;望家欢也于今年2月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8亿人民币,是今年目前餐饮领域的融资明星。
过去投资人不愿意投资餐饮,是因为餐饮行业不规范、数据不透明。随着移动支付、saas系统的普及,餐饮行业正在从不透明向数字化转变,各项数据更加清晰透明。
另一层面,国家推行双循环的政策背景下,作为大消费领域的餐饮消费的势头在增长,行业定是有大机会的。
尤其是在A股实行注册制、港股H股全流通,创业板也迎餐饮企业上市,餐饮企业登陆二级市场的路径越来越多,也产生很多可能性。
结语
记得曾经风投明星“吃个汤”,用不到两年时间,3轮融资上亿,可最终一起化为泡影,现在回想起这个案例仍十分感慨。
创始人詹楚烽14岁开始做粤菜厨师,15岁掌勺,虽然很励志,但终究没有操过大盘,经验不足,拿到融资快速做大反而是害了他。
往后走,餐饮行业就是精英创业的时代。除了把饭做好,善用资本是餐饮老板重要的战略能力。如何用好资本,将是传统餐饮人将面临的极大挑战。
未来餐饮与资本的合作会越来越多,如何不被资本操控,让资本为己所用,并通过资本的力量不断地扩张规模、完善体系,创造真正可持续的伟大公司。
资本是你的助力,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认知中。
资料参考:
1、29岁,喜茶创始人身家40亿/投资界
2、餐饮融资凶猛,“好企业都有三四十家资本盯着”/华东商业地产汇
3、加华资本宋向前:未来10年,餐饮将迎来最好的投资机遇/红餐网
4、优势资本郑翔洲:资本不会投资好产品,只会投资好企业/红餐网
5、资本追捧,新店猛开,疫情下的餐饮业超出你的想象/华商韬略
6、天图冯卫东:中国千亿级餐饮上市公司机会涌现!/有味财经
7、巴奴、丰茂、阿甘背后的男人:餐饮资本化曙光已现/亿欧网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