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能在MUJI Diner刚刚开业就去消费的顾客,大部分是无印良品的粉丝。
这家代表了日式极简风格的日杂专卖品牌在国内已经深耕多年,在最近几年开始拓展售卖品类和业态,其中咖餐厅、书店是前阵,如今竟也大胆尝试正餐,其于6月3日在无印良品上海淮海755店开辟出了首家餐厅MUJI Diner。
可是,在2015年开始经营的搭配咖啡售卖的简餐餐厅Café&Meal MUJI还没能站稳脚跟时,就上马正式的餐厅,无印良品是有多大底气和自信?
从目前来看,顾客对开业初期餐厅表现的反馈并没有很好,有的甚至表示大失所望。
原因就在于,对经营餐饮并不擅长的无印良品,把新餐厅开业要犯的错通通犯了一遍。
接待流程冗余,开业排队管理效率低
MUJI以性冷淡风格收获了大量粉丝,MUJI Diner则想把餐厅做成有烟火气的家庭风格,但从开业期间的服务来看,“冷淡”依然是餐厅表现出来的特质。
先来看进入餐厅之后的流程。进入餐厅后,服务员会带客人到一个桌子,放个占座的牌子后,客人在离开去点菜。
这个实际情况与此前无印良品宣称的并不一致。因为Cafe&Meal MUJI是全自助的就餐体验,点餐、取食和清理餐桌都在厨房前由顾客自行完成,MUJI Diner为了区别这种冷冰冰的方式,称要全面采用点餐制,即每桌顾客落座后,只需在座位上点餐和等菜即可。
但事实上,午餐时段依然是自助模式,顾客落座后要把牌子放在桌上占座,自己还是要起身到柜台点餐,并没有服务员的服务。
而且店内服务员数量多,却也都忙的团团转,效率低下且出现各种一连串的失误。
之前的候餐环节,也让不少客人感到拒人千里之外。
有顾客反映,四点多提前来排号时前面还有二十几桌等待,被告知五点开始叫号,客人拿到号之后在附近逛街,五点一到准时排队等候时,却又被告知已经暂时不发号,被档在门外,怨声载道。
排队、接待流程管理的混乱,是餐厅整个运行系统内部出现混乱的外在表现。
对于一个服务员集中在前厅的正餐餐厅,顾客却必须占座后离桌点餐,这可以理解为,前厅服务员对点餐流程还不能胜任。
服务员没有能力接待,顾客只能自己点餐,这加大了人力有限的点餐区的压力,同时也浪费了接待的服务人员的人力。
而排队一个多小时不能入座,如果不是商家故意造成排队局面,就是出餐管理出了问题,一旦让排队就是好事变坏事,影响餐厅的形象。
高峰时间菜品估清较多,菜品水准喜忧参半
开业是餐厅的大事,往往都是在做足了宣传之后的惊艳亮相。而开业前检查干货食品、冷藏、冷冻食品、生鲜食品备货充足,确保开业当天完全能满足客人需要,是必须的准备工作。
而无印良品开业期间,顾客就经常反映部分菜品供应量少,下单后被砍单的几率不低。
甚至出现顾客下了三次单,都被告知一些餐品不能做的情况。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后厨供应不足,估清菜品没能及时反馈到订餐环节。
此外,上菜顺序被打乱——原本要烘焙一小时的甜品被第一个送上来;配菜不合理——拼盘里的内容和主菜的内容重复;促销活动解释不清晰——开业优惠的两杯蔬果条要从微信端领券,顾客却并没有找到……等等这些问题,都出现在顾客的反馈当中。
回到食物本身。MUJI Diner在食材上是下了力气的,在家常食物的菜单中,也有高级食材如和牛;在菜品上,大盘鸡和味增茄子等特色菜也赢得了一部分顾客,但从评价来看,整体而言菜色并没有让人惊喜。
从菜单上看,顾客在MUJI Diner可以品尝到新疆、日本、泰国和意大利多个地区的风味,但这几种完全不同的菜系在烹调方法、调味用料上差异很大,也让人怀疑大厨是否能兼顾,以及后厨的运转效率。
筷玩思维(www.kwthink.cn)认为,MUJI Diner目前的问题集中在服务和管理,在经过开业期的磨合之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改观,但餐品本身的出品水准如果在最初就不能掌控,那之后的优化将会更加困难。
MUJI Diner开局口碑不利,人员是根本
MUJI Diner虽然是要做更高级的“餐厅”,但从种种迹象看来它还有简餐的影子。因为采用分时段经营策略,午餐时间只能提供简餐和饮料,晚餐时间才提供更为正式的餐点,让许多顾客以为和Café&Meal MUJI是一回事。
在空间上,MUJI Diner增设适合多人聚餐的大桌子,以及适合私人谈话的小空间和沙发,让空间看起来更像一家餐厅,但整个空间是在原先Café&Meal MUJI上重装的,整体空间有限,让餐厅显得比较局促。
最关键的并不是硬件,而是软实力。
精心改造装修的餐厅的确看起来比简餐餐厅更“高级”,但管理者依然是之前没有相关餐饮行业经验,仍在摸索之中的核心团队。
无印良品另一个业务MUJI Hotel酒店业务同样是全球首次开设,但是交由合作伙伴负责运营,MUJI Diner则是无印良品中国分公司全权运营,而所有相关人员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
另一方面,这些日本籍高层对于中国的餐饮文化了解也有限,MUJI中国区总经理山本直幸直言,之前开了Café&Meal MUJI之后,顾客说我们的菜就像大学里的食堂,非常不好吃,又是冷的。对于中国人不同的饮食习惯,MUJI Diner要做改变,但目前无论套餐还是单点菜品,冷食的比例依然很大。
MUJI Diner的底牌是什么?利润增长点还是提升品牌带动主业
此次MUJI Diner是继无印良品又一次跨界餐饮大动作,但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看来,餐品和服务都依托于MUJI的零售商店,数量也仅有上海和成都的几家店。
MUJI吸引的大部分还是无印良品忠粉前去用餐,有的人可能是专程为体验日本文化而来,餐厅品质上的劣势短期不会导致经营的失败。
但同时问题也在于:无印良品大多开在市区的商业综合体,除了粉丝,一般消费者没有必要像在郊区的宜家家居大卖场一样,购物之后就近解决用餐需求,这也让客流成为痛点,给MUJI Diner的经营带来持续压力。
但仅从开业的情况看整体,MUJI Diner的餐饮管理能力并不如预想的成熟,甚至不及普通的餐厅,无印良品在餐饮领域的投入是一个怎样的战略地位,就是问题的关键。
高品质的装修和高客单价,以及开业排队就餐的盛况,都让MUJI Diner看上去变得更有吸金能力,但事实上,无印良品要借更高级的餐厅,来更好地推广自己的高价位产品和零售门店。
从无印良品所有的新兴业态的定位就能看出,都与“店铺”这个主业有关,比如开酒店MUJI Hotel就希望能够推广家具和生活杂货,开餐厅则是为了带动品牌餐具和食品商品的销售。
MUJI Diner刚刚开业后山本直幸的表态更是说明了这点。MUJI Diner不会以单独的形式开店,再开新的店铺的时候,如果适合开MUJI Diner才会继续开店,也就是说,无印良品的零售商品仍是最主要的业务。
筷玩思维认为,不作为盈利增长点的定位,注定让MUJI Diner缺少了足够的专注度。如果配套餐厅的表现不佳,也会让无印良品的商品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如今跨界开餐厅的消费品牌中,无印良品算是尝试较多、走得较快的一个,由于主业家居品牌本身的特点鲜明,餐饮品牌也天然具有个性,而提升出品水准和服务水平的问题可能还需要很大精力来解决,才能避免又成为一个只适合“拔草”的网红餐厅。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