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不要浪费疫情这场危机,为啥说“餐厅没有爆仓其实也是隐性的出局”?

来源:红餐网 作者:筷玩思维 2020-04-08 15:18:35
筷玩思维

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本篇讲的爆仓并不是虚拟的投资术语,而是仓储概念。

比如说某餐厅比较保守,早上只是储备了100人份的食材,结果中午一瞬间就涌进来200人等待用餐,订单密集送到厨房导致生产错乱,这便是餐饮门店的爆仓。

疫情后期在餐饮业出现爆仓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比如说之前生意一般、资金储备不足,也难免备货上就比较保守。而如果这家保守的门店颇受顾客喜爱,这就有可能发生爆仓现象。

我们可以将餐厅短期或者仅此一次的爆仓称为“报复性消费”,加上消费总是有羊群效应,餐厅人数越满就越有人持续进入,再基于当下竞争形态的明朗,对于好的品牌,爆仓也在所难免。

我们甚至可以说,餐饮复工后,没有爆仓的门店其实也是隐性的出局。

在疫情后期和王者一起活下来的,除了精英,还有“笨蛋”

传统餐饮业基本没有爆仓管理,大多是售空即停,有了数据监控,爆仓管理才有了可能,但老板们基本不会太将爆仓管理当一回事儿,主要是在“和平时期”爆仓现象并不多,次要是老板们都期待着爆仓。

此外,门店经营越是经常爆仓,食材的频率更新就越高,那自然顾客体验也就越佳。前提有两个:一是门店的管理与组织形态是正向的,二是不要让顾客等很久才告知产品已沽清。

疫情导致仓储管理较为保守,爆仓在所难免,这是其一;其二是大量的餐厅挂掉了,那剩下来的餐厅自然备受关注;其三是堂食消费刚解封,再加上防疫措施让大多餐厅只能开放70%左右的座位,多方因素综合之下使得好的品牌必然遇到爆仓。

有了爆仓,这就是一个品牌渡过疫情危机并活下来的标签,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评估标准。

在筷玩思维看来,有三类门店能渡过疫情危机:一是王者型门店,这类门店在早前就有很好的口碑,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也能做正向公关,更能顺应市场变化在疫情期间取得一定的现金回报;二是精英型门店,这类门店可能较为保守,且不一定能在疫情初期赚到钱,但这类门店能抓住如何渡过疫情的重点并迅速优化自身,继而在疫情后被更多消费者选择;三是“懵懂型门店”,这类门店抗疫基本靠熬,可能运气好到资金储备还没用完疫情就过去了。

懵懂型门店既有老餐饮人,也有小白。疫情虽然残酷,但只要运气好,小白也能熬过去。对于小白来说,即使熬过了疫情,但也可能等于隐性出局,小白在竞争最低位时没有爆仓,那么在竞争后期更没有机会。而这样的隐性出局,老餐饮人也同样位列其中。

我们可以将这类老餐饮人和小白归到传统餐饮人阵列中。在过去时,传统餐饮人是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有三个特点:一是更关注自身而不关注行业,二是更关注不变而非关注变化,三是更关注自己会做什么而不关注自己还能做什么。

如果拉长时间线,我们就会发现,自古基数最多的就是传统餐饮人了,他们的核心可能是一辈子就只开一家店,或者分家的时候再多开一两家店而已,传统餐饮人认为门店离不开自己,这便是他们开不了太多门店的原因之一(不懂管理)。更关注产品和自身价值,是传统餐饮人留存的核心,也是必要性。

传统餐饮人并非没有价值,比如说当早期时部分“黑心餐饮人”用地沟油时,传统餐饮人不为所动;当餐二代用互联网思维改良餐饮业时,传统餐饮人依然坚守门店建设;当小白进入餐饮业用料理包创业时,传统餐饮人同样不闻不问。

这便带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混沌期,传统餐饮人更有竞争力,也更符合业内需求;二是一旦混沌期过去,到了变革期,传统餐饮人即使依然留存,但也等于隐性出局。

从传统与创新的角度看,为什么说没有爆仓就等于隐性的出局?

我们还得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传统餐饮人自古就一直有优势吗?二是最早就只有传统餐饮人这一类别吗?

除了常规传统餐饮市场,我们还得关注高端市场,有一个专门给皇权做饭的餐饮职位叫“御厨”,还有一个高端餐饮职位叫“私厨”,这类专门给达官贵人做饭(见《新唐书》)。

即使在几百年前,御厨和私厨也要比传统厨师赚得多(大概率),而这两个职业的出现也意味着两个问题:一是传统餐饮职能不足,解决不了真正的定制化需求,更解决不了高端的定制化需求;二是对于定制化需求群体,传统餐饮即使更为普遍,但也意味着它其实已经被隐性出局了。

存在即出局是传统餐饮历来的生存窘境,但也因过去定制化需求不多,所以传统餐饮依然能留存至今。

过去商人属于上九流的最末端,地位排在农民和工人后面,属于供应式消费,两三家小店养着好几个社群的餐饮需求,基本是商家提供什么、客人就吃什么,颇有计划经济的韵味。

基于当下商人地位的提升,加上市场经济改革,大竞争之下,御厨、私厨们的需求就从小溪流升级为奔腾的大江大河,无需质疑的是:当下是极为注重变化、注重创新、更关注客群需求的新餐饮时代。

然而,诸多已发事实也总是告诉我们:关注市场变化与需求的创新从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只是点到为止。比如说非典后期呷哺呷哺抓住了一人食的红利并成长起来,但当下却陷入了转型困境;再看在新餐饮时代崛起的酸菜鱼米饭、黄焖鸡米饭等都是过于注重减法和标准化,到最后却连品类未来的空间都被扼杀掉了;又比如说鹿角戏、答案茶、龙小茶等网红品牌,它们也是过于注重当下的变化而未能跟上未来的变化才导致了掉队。

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残酷事实:一是当下的商业环境与市场需求虽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内核却暗流涌动,比如说过去消费者喜欢答案茶的经营方式,表面是当下消费者不喜欢答案茶了,内核其实是答案茶的营销方式一直停留在过去,其未能跟上消费者持续变动的新需求而掉队。更包括奈雪的茶近期也经常被批落伍了,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看到,商业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涌动也不过是表面,内核是:一个靠创新立足并崛起的品牌,它需要持续创新,需要持续用(或者创造)“新的创新”来满足顾客新的需求与市场变化,唯有如此,品牌才能长存。

为什么奈雪的茶会挨批?过去奈雪靠品质和颜值、靠茶饮+欧包的创新理念大获全胜,而当下整个市场都是此类追随者,满市场都是品质、颜值、茶+面包的茶饮品牌,消费者这时候一看,奈雪就没有了独特性,更没有了必要性,如果奈雪类品牌长久都是靠过去的三板斧,当消耗完了市场的耐心,这个品牌将会走下坡路。

靠创新立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点到为止。

第二个残酷的事实是:创新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而传统的地位正持续下滑,在这样的新时代,每一个入局的餐饮人都得把握好传统和创新的融合点。

也就是说,为什么以创新开局的品牌必然得一直创新下去?为什么以传统著称的品牌必然得一直传统下去?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唯有与变化共舞,品牌才能活下去。

以奈雪为例,如果品牌方没有好的创新思路,为什么非要在创新的死局耗下去,为什么不借用传统的武器?创新不是方向,传统也不是方向,唯有与变化共舞,才是唯一的方向。

从变化的角度看,为什么说没有爆仓就等于隐性的出局?

再回到不爆仓就等于出局的概念。

在过去,御厨的地位和俸禄比传统厨师更高,这就是爆仓;关于创新,孔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过去甚至连创新都是一种“罪”,而当下人们更多借用创新破局,再到创新困境,这也是创新概念的爆仓。

回到门店经营,我们看到大多网红品牌都是以爆仓成名的,比如说某品牌经常都是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再比如会说某产品成了诸多社交平台的贵客,这些都是需求端的爆仓。

问题是:一旦这些以爆仓成名的品牌不再爆仓,也就意味着客群开始转移,更意味着该品牌下坡路的开始。

从上面提到的两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还看到其背后的隐喻:一是没有被变量群体选择,就是最原始的隐性出局,而没有爆仓,就是最明显的隐性出局;二是要持续爆仓,就得持续关注客群需求动向与市场的持续变化。

疫情后期没有爆仓就等于隐性出局,这其实说的是:如果餐饮品牌在疫情前后区间不能抓住新的变化,不能让变化为我所用,导致了品牌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这便是隐性出局的原因。

那么,疫情到底让餐饮业的供需关系产生了哪些不可忽视的变化?

一是消费方式与获客渠道的变化,如线上化从过去的可选建设变成了门店的必需品;二是品牌发展的变化,做大做强不如风险可控;三是资金管理的变化,过去是有杠杆才能入局,现在是去杠杆才能存活;四是主客沟通的“不信任”,顾客不相信承诺而更相信眼见为实的公开透明……

以餐饮直播来说,过去对于厨房开放是不敢想的,但有了明档作为开头,之后入局直播就成了顺其自然的行为。

为什么疫情期间有的门店会倒闭,而有的门店却不仅有事可干还能持续盈利?因为少部分门店看到了疫情带来的变化,也看到了变化中蕴含的红利,更看到了红利背后可能存在不重视变化就会挂掉的危机。

为什么有的门店疫情前生意一般,而疫情后却能爆仓?因为这类门店后知后觉,它们虽然花了好几个月才看到并相信疫情带来的改革与变化,于是它们坚定入手最终成功取得爆仓复工的船票。

为什么有的门店好不容易熬过疫情,之后却一直生意平平?因为它们没有看到变化、不相信变化,甚至不知道如何让变化为我所用。

顾客已经从二维跳到三维了,门店还在原地,即使偶尔被光顾,但没有爆仓也等于隐性的出局。

再过一两个月,当大竞争再度来袭的时候,此时没有爆仓的门店,未来更没有机会,此时没有出局,其实也是隐性的出局。

结语

如果单以疫情为角度,我们就能发现:一家门店最重要的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甚至都不是优秀的商业模式,而是求存求变的能力,从落地的角度讲,这也就是产品体验的可升级性与环境需求变化的匹配程度。

如果匹配度高,门店甚至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就能直接进入下一阶段,唯有跑在市场与顾客前面,才有被爆仓追随的可能。

我们看到,做大不一定能做强,越大越可能不具备抗风险能力,这时候看的不是体量,而是体量之下的应变能力与市场价值,应变能力强,门店就有更多的机会,市场价值高,门店才能“被需求”,才能做到危时借力。

我们还看到,做小不一定能做久,虽然越小越灵活,但小门店也更可能失去洞察变化的动力,甚至拒绝变化,这是多数传统餐饮人的作为。

做大做强,有可能是虚胖,走不动路也难以掉头;做小做久,有可能是营养不良,也蹦跶不了多久。唯有做实一家门店、做实每一家门店,无论体量大小,门店才能在时代洪流的持续冲刷中留存下来。

做实,才能看到变化,才能让变化为我所用,才能迎来爆仓。

总之,没有爆仓,即使能熬过疫情,其实也是隐性的出局。餐饮老板要认知到的思考是:不要浪费这场危机,尽情改革吧!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