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吃方便面还是一个很新潮的事儿,那群吃方便面长大的娃娃,他们今天还对方便食品有着花不完的善意。过去方便食品是小孩子在吃,今天的年轻人、中年人也在吃。
方便食品也叫速食,现代人对这个概念基本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属于现代的产物,那么我们还得关注到现代的转变,过去吃速食被人认为是无奈的被动选择,但今天吃速食却也可以是一种时尚的主动行为,这是因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新消费变化,所以我们也需要对速食的态度发生相应的转变才行。
不仅是在家,在旅行、露营、动车、飞机等场景,速食也是很常见的,经常消费速食的这些人或许也会思考:既然需求这么大,那为什么不开一家速食餐厅呢?这个想法并不超前,从行业来看,速食餐厅在今天的餐饮业是有规模效应的,日料、台湾菜、西餐、港餐以及中餐的其它菜系都有相应的连锁速食餐饮品牌。
如何思考未来的餐饮业,又如何评估速食餐厅?两者的兼存说明了什么?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这些都是现实话题。
速食是现代食品和现代餐厅的大标签
在传统社会,由于人的流动率极低,再因为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在17世纪之前基本没有“速食”的概念。
在大航海时代后期以及一战、二战,如何在非常规场景随时随地且迅速解决饮食,这是近代才有的新需求,罐头类食品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基于世界人口的规模化流动,在恰当的背景下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大爆炸,制冷技术、杀菌工艺、微生物学、工业流水线、生物提取技术等学术落地也为速食埋下了根深蒂固的新开端。
速食是世界战争以及现代生活需求带来的衍生品,美国和日本的速食之先行离不开当时的背景,台湾被日本殖民的时候,也把速食的理念带了过去,继而也影响到了今天的台湾餐饮(包括便利店)。
大陆的速食餐饮是从中餐标准化为主要开端的,其推手也离不开西餐的全球化发展,料理包之类的速食吸食了时代的需求、植入了现今餐饮业。之后还有资本对餐饮食品的加码、中央厨房供应链数字化的闭环,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最终影响了今天的餐饮业,可以说,现代餐饮就是现代工业技术对餐饮业的一次大改革。
在现代视角下,传统手工经验的餐饮不过就是落后的形式罢了,海底捞、九毛九等餐饮巨头尤其看好现代餐饮,西贝更是押注其中。
只不过现代餐饮的沉淀在当下还略微不足,一味的工业化反而使得大餐饮品牌们迷了路。传统餐饮和现代餐饮应该如何融合,这是一个短期无解的难题,因为没有必然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抄,路有人走,只不过大家各走一方、都没有踩出深刻的脚印。
从传统餐饮到现代餐饮,速食是一个大标签,它可以是餐饮品牌的新路径,也可以是纯工业品牌的食品经济,以拉面为例,味千拉面属于(偏工业化的)餐饮品牌,但它很早就把方便食品卖到了超市,之后拉面说把“高端方便拉面”做了起来,但方便拉面总归只能给有厨房的人去消费,本质上还是方便面的赛道。自嗨锅通过自热技术、打掉了厨房的场景,由此成为大学宿舍人群的新食品。
在吉野家等品牌,通过中央厨房的预烹饪,门店只需要对产品进行复热并加入水煮蔬菜即可出品,这个模式在时下的中餐赛道也很流行。
综述可见,速食的理念确实改变了现代新餐饮的气质及发展路径。
从零售到餐饮,速食做的是什么样的生意?
从方便面、自热食品来看,速食是零售到家以及旅餐的生意,从方便面餐厅来看,速食是可以被改良的餐饮生意。在行为上,方便面需要自行找到热源进行加热,它既可以泡着吃,也可以煮着吃,鸡蛋、火腿肠、蔬菜、卤味等这些成了泡面衍生出来的新经济搭档,但对于自热食品来说,食客进行加料的需求会降低很多。
PS:在没有热源的情况下,方便面还可以干吃,干吃方便面衍生的产品叫脆脆面,它是把调味料和方便面融合并做小了份量,省去了食客自行调味的过程,价格通常是0.5-1元/包,深受中小学生及年轻人喜爱。
再来看小龙虾,传统做法是从鲜活食材到餐饮即食锅气的长链路,速食小龙虾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小龙虾冻品,比如小龙虾球这类生鲜,需要厨师进行烹饪,价值是缩减食材处理的前流程;其二是复热小龙虾单品,可以根据产品进行微波炉加热、隔水加热、直接复热等处理,主要作为搭配菜肴,省去了食材处理和调味烹饪的过程;其三是小龙虾菜品,比如小龙虾水饺、小龙虾面、小龙虾比萨,主食和主菜进行融合,省去了搭配环节。
从口腹之欲来看,速食小龙虾当然没有餐饮小龙虾好吃,那为什么速食小龙虾不好吃,但它还能销售N多个亿?或许是因为速食做的就不是好吃的生意。
然而,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免得落入人云亦云的境地:速食,真的不需要好吃吗?
1)、为什么速食不好吃?
点外卖需要时间,还需要等骑手配送,出去餐厅吃饭也需要时间,有时候吃速食不仅仅是食客的时间有多宝贵,还可能是“不想下楼、点外卖太复杂、外卖太贵、选择障碍、就想吃点简单的”……
吃速食图的就是简单,上个月买的方便面以及冰箱里的牛排和拉面,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吃到。
所以,速食通常是不好吃的,因为速食一开始解决的就从来不是好吃的问题,速食解决的是饮食的效率。
2)、速食做的可不是好吃的生意
速食不好吃,不仅在于好吃不是速食的目的,还在于传统冷链食材缺乏的品质感与新鲜度,此外还因为众口难调,速食要迎合大多数人只能极度平庸,因为平庸是人的共性,失去了一切个性,它就能适合大多数人。比如一杯纯净水,它足够平庸,所以可以被所有生物所接受(人类、动物、植物、菌类、微生物等),而一旦这杯水被调成果汁、咖啡、奶茶、纯茶水、气泡水,它的客群就会越来越窄。
或许速食确实做的不是好吃的生意,一份速食小龙虾,它解决的是效率,如果要为了好吃,食客会走到知名的小龙虾餐厅去。问题在于:如果知名餐厅开始用速食小龙虾了呢?深入来看,你怎么知道速食小龙虾不好吃是不是因为眼光问题、竞争问题、利益问题,而不仅仅是基因问题呢?
3)、速食如何好吃起来?
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小龙虾餐厅也用的是速食产品,过去是顾客自己在家做速食来吃,现在很多餐厅也用速食做给顾客吃(比如港式餐厅、日式餐厅等)。
具体来看,比如烧烤,老板买的是配送烧烤产品,产品已经在工厂就腌制好了,从冰箱拿出来解冻或者微波炉里热一两分钟,然后丢入油炸锅炸熟后滤油就直接出品(炸比烤要快,且不需要太多技术);又比如餐厅的卤肉、烧腊、梅菜扣肉、红烧肉、水饺、包子,甚至到佛跳墙、炖鸡汤等都可能是料理包出品的;再比如餐厅用的土豆、大蒜、调味料、秘制酱汁等也可以是供应链配送的。
这些门店没有一个厨师,却做着餐厅的生意,而为了获客,总部甚至教老板造假,油炸串贴着炭烤的标签,料理包出品写着现炒的定义,开业没几年的料理包餐厅营销自己是百年传承老店。
速食本来不需要好吃,但因为速食进入了餐饮业,它也就需要变得好吃才能活下去。这叫入乡随俗,速食是外来上门女婿,终究得活成当地人需要的样子,高情商的说法叫做本土化。
那么,速食如何变得好吃?这个问题其实也等同于“速食到底有没有餐饮化的价值”以及“速食如何餐饮化”?
速食是一门现代化的新生意,当然需要新思维
方便面好吃不好吃,取决于食客饿不饿,也取决于方便面本身的品质,最早的方便面只有一包调味料,这是效率问题而非口味问题,到了后期,方便面调料包越来越多,这时候方便面的竞争及需求就从效率转化为好吃。
但方便面的好吃其实在于顾客自主的操作,电影《喜欢你》的主角在煮泡面时用上了秒表和冰水,就连什么时候吃完也有讲究,“面在三分钟煮透,但将透未透时才最弹牙,时间是面的敌人,完美只存在一瞬间,这一秒的面和下一秒的面,完全是不同的两碗面”,其饮食态度之讲究不亚于顶级主厨,一碗方便面做好了,食神都能被征服。
上一代人或许认为,方便面能吃就好了,哪来那么多穷讲究,但这一代人哪怕沦落街头也愿意仰望星空。在小红书,“最好吃的泡面”有43万篇笔记。在此背景下,认为速食不需要好吃的速食餐厅,大概率会被淘汰掉。
对于方便面或者方便速食,食客会将之煮好,再额外加入水波蛋、有机蔬菜、牛排、三文鱼等辅助食材,最终把平庸的速食做成精致美食的模样。
1)、速食当然也可以好吃
零售速食的好吃化改良是一门新的生意,盒马鲜生与老品牌合作,在肉丸、肉肠等产品上增加肉食的比例以及提高肉类的品质,出产更新鲜又好吃的速食,甚至还对包装产品进行时效优化,基于此推出鲜食理念,牛奶是当天从奶农到顾客家里的、糕点是当天从门店到顾客蒸笼的,速食当然也可以好吃。
在餐饮端,眉州东坡子品牌“王家渡”从传统午餐肉发展出低温鲜午餐肉,少盐、少淀粉又提高肉的品质和比例,将午餐肉从将就速食变成讲究食材。真功夫可以说是中式快餐标准化的先行者,但它自始至终都践行工业科学化管理,而不是煮方便面式走走过场、只为了效率。
餐厅光好吃不行,但失去了好吃,餐厅的命就没了。
对于料理包式的餐厅,速食的说法不是“速食也可以好吃”,而应该是“速食做餐饮,就要做到传统餐饮那样好吃”。
2)、速食不能是速食餐厅的全部
一个理念的转变很重要:速食产品不是来取代厨师的,而是来提高厨师效率的。
从传统午餐肉到低温午餐肉,再从康师傅到拉面说,我们也应该明白,速食并不是低端、敷衍的代名词,速食也可以是一种时尚的选择,在高端餐饮,大董烤鸭一直在优化董到家产品,可见速食的品质化、美食化必然是新时代的刚需。
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目光来看一门新现代的生意,速食和餐饮也不是非此即彼,在现今餐饮业,速食和餐厅的融合还是有不少成功案例的,比如包子、饺子类配送与门店制作配合的工业餐饮模式,又比如卤味门店的到家、外带生意,这里面跑出了好几个上市公司。
回到餐饮门店,一些还原度较高又较为麻烦,同时还难以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是可以交给中央厨房的,比如冬菇肉饼、梅菜扣肉、卤肉,有些可以做到料包复热直出,有些则需要“标准化净菜+标准化酱料+标准化烹饪”,但对于香椿炒蛋、避风塘炒蟹、鲜菇牛肉、香菜牛肉、生炒时蔬等这些具有烟火气又有时鲜品质化要求的菜品,还是用传统餐饮方式烹饪会更好。
懂得哪些产品需要速食化提效,具体应该以哪些路径提效,需要在速食产品玩法上如何优化(比如鲜蔬搭配提鲜、葱花点缀、秘制酱料提味等)、哪些产品需要传统手法,这是新现代厨师和新餐饮领导必备的内功。
速食用得好,当然也可以为餐厅带来好生意与高利润,前提是能用好速食产品,而速食如何与餐厅进行搭配、如何做到好吃高效又有品质感,这同样是速食品牌和餐饮品牌需要钻研的现代话题。
本文转载自筷玩思维,记者:李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