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多用电商思维赋能餐饮数字化运营,私域、转化、复购少烦恼...

来源:筷玩思维 作者:李三刀 2023-11-17 13:41:08
筷玩思维

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在餐饮数字化这个命题上,过去我们可以将餐饮企业分为两类:做数字化的和没做数字化的,当数字化进程加快,这个分类又变成:通过数字化赚到钱的和没有在数字化中赚到钱的。

数字化的到来,也使得餐饮业原有的经营逻辑发生绝对的变更,从过去以门店经营为核心升级到以顾客经营的数字化范畴为核心。

从餐饮历史的角度,过去是没有可用的数字化工具,到如今,有些企业则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把数字化做好,按这个形式进阶,未来会有一些企业做不好数字化是因为没有数字化思维,不知道怎么干,且怎么干也干不好,结果就是失去了数字化这场大赛的门票。

在行业人士看来,数字化的真相很残酷,不要以为有数字化工具就是实现了数字化的转型,假如给猴子一把重锤,它拿不动、不会用、不敢用,工具价值也就发挥不出来。由此可见,没有发挥工具价值,不能说是工具没有意义,数字化要有用,得能用、会用、用得好才行,专业才是第一思维。

餐饮业的数字化并不简单,这可以说是常识了,虽然餐饮人更懂餐饮,但在数字化这个事情上却未必有多专业,这并不是说餐饮人没有数字化的基因,而是说行业发展不一样,数字化先从互联网等标准技术行业发展,等到了餐饮业时则属于后知后觉,先发优势不在这儿。

从行业的角度,餐饮人应该多招一些在电商领域沉淀过的行家,因为电商数字化比餐饮数字化更有深度和先发优势,有电商经验的人对App、私域运营、流量挖掘、复购开发等更有经验,电商人可以为餐饮数字化的运营提供相应的可用之术。

要做好餐饮数字化,餐饮企业或可多聘用有丰富经验的电商人才

从事实来看,餐饮业的历史和当下发展是割裂的,几十年前,中国餐饮业还是完全的线下经济,即使是电话订餐也需要门店员工去配送,且需要到了顾客处再现场收钱。

在形式上,餐饮和电商的割裂在于电商是预付费、线上付费且送货到家拆包后还可以退货,即使当下餐饮消费确实正规模化的进入了电商时代,比如预付费、线上付费等在餐饮到家模式下已经很常见了,但还有大量的餐厅属于纯粹的线下经济,它们没有外卖、没有到家零售,甚至连线上都不去运营,这种品牌与品牌之间发展阶段及发展逻辑的割裂今天依然是存在的。

电商化餐饮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案例来表达,瑞幸咖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18个月上市并进入中国咖啡头部品牌阵列,这一事实引得无数资本和咖啡品牌对此路径疯狂迷恋。

在筷玩思维看来,电商化需要数据视野和数据思维,还要会用数字化工具,它关注的是宏观趋势,这与线下实体经济着眼于一人一客的微观具象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再者,要做好餐饮数字化以及做好餐饮本身,那就不能让餐饮的发展形成数字化和实体的割裂,比如瑞幸咖啡也是从一路的数字化高歌,然后狠抓产品力才回归稳健,电商是术法,餐饮是根基,产品力要自信就得有资深餐饮人来把控,同样的,数字化要有自信,也需要数字化专家进门,比如外卖运营早前也是从电商运营迁移过来的,再到外卖代运营也和电商代运营近乎异曲同工。

由此可见,要做好餐饮数字化,餐饮企业聘用资深电商人是顺其自然且情理之中的。

用明星做比喻,餐企实力就是明星自身的实力,而电商赋能就是明星的经纪人

餐饮人和电商人在一起,餐饮人负责产品和服务,电商人负责餐饮消费的数字化通路,一方解决核心的根基问题,另一方解决关键的发展问题,有了好的产品和好的产品传播,最终才能形成优质的顾客体验。

然而,这只是理想的状况,我们还得考虑到餐饮和电商本质上的逻辑差异,一个偏微观,讲究小数据和实际体验;一个偏宏观,讲究大数据和工具理性。若不能很好协调,冲突是必然的。

是应该电商餐饮化还是餐饮电商化?对于大多数老板来说,当然是“既要……又要……”,不过无论如何“既又”,优先级的差异也会导致天平的差异,所以也难免有些老板的思路会跑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某咖啡品牌只要数据而采取的店中店模型,有些品牌则是进行欺诈性引流、顾客到店再收取隐藏费用,又或者过于保守,线上线下毫无差异化亮点。

再者,餐饮化过重也有问题,有些传统老板喜欢谈顾客忠诚度,比如相邻两家是竞争关系,一旦熟客到竞争门店消费,老板一般会不高兴,就好像顾客背叛了纯粹的主客关系似的。而电商思维通常不会有这个问题,电商是开放属性的,目的是促成消费,至于顾客是不是忠诚的……这类情绪问题,电商的工具理性几乎不考虑。

具体来看,工具理想是递进的,首先是挑起顾客的兴趣、促成消费,之后是复购,再后来则是客单价、消费频次、单客利润等的运营,表面上给了顾客足够的自由和选择,背后实则是步步为营的。

我们再进一步两相对比,餐饮化的优势是对产品和顾客体验的看重,优质的餐饮商家大概也不会销售劣质的餐饮产品,这同样与电商思维对立,比如电商讲究销售,劣质的产品一般用来引流或者做折扣(通常会标明质量问题),更比如有些电商人会信奉“没有卖不出的货,只有卖不出货的人”,而顾客对于餐饮产品有着异样的执拗,吃的东西,不仅要讲究好吃,还要讲究品质和体验。

在筷玩思维看来,餐饮人和电商人不仅同样为品牌服务,更是同样对顾客体验负责,核心并不在于谁同化谁。以餐饮为道,以电商为术,道术协调而不是互相压制,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品牌势能。或许在好产品和好餐饮体验的基础上,如何用电商思维让品牌突飞猛进才是王道,其关键大概在于如何让餐饮优势和电商优势各安其位且相互赋能。

如果用明星做比喻,所谓餐企实力就是明星自身的实力,而电商赋能就是明星的经纪人,餐饮人和电商人也是同理,两者既是经营合作关系,又是竞争优势的叠加关系。要做好餐饮数字化,餐饮人优势、餐饮数字化工具优势、餐饮数字化专家优势必然要是三位一体的。好的根骨和勤学、一把宝剑、一本神级剑法,这三者合一才可以成就一个武林高手。

如何用电商思维赋能餐饮品牌发展?

在餐饮这个事儿上,数字化可以帮门店做很多细枝末节的事儿,比如新品研发及管理。关于此,传统餐饮思维是看热度、看竞对、看评价、看技术,最后是看利润,这还是比较成熟严谨的,大多老板过去可是一拍脑袋就上产品。

好在数字化思维对于产品的管理有一套周期方法,比如瑞幸咖啡的产品流程从分析、研发、测试、优化到最后的菜单管理,每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部门,且基本都可以用大数据说话,比如产品研发会将原料及产品的香气、甜度等做好数据指标,以此进行理性分析,最后决定产品的去留和优化管理,直到门店SOP化。

在私域方面,瑞幸咖啡的社群数量数以万计,在用户数字化沉淀上,瑞幸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链接用户并导入相应的社群,在发券方面,系统根据顾客信息给予个性化优惠,比如是不是新客、定位的城市气温如何,最后决定推送消费券还是产品券、冷饮还是热饮等等。这意味着瑞幸对用户推送的消息并不是一键转发的,而是“一对一”,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思维,用户拉黑率下降而消费频次上升。

麦当劳近些年一直致力于用户的数字化改革,比如用户到店,门店员工会询问并引导顾客进行线上下单,在物料方面,从门店收银台到取餐处、门店海报、线上页面等都会提供线上引导。

为了获得顾客满意,门店“引导员”还会给予顾客相应的优惠,“享有员工价”或者进行套餐升级(比如用员工账号点餐等)。在沉淀链路方面,顾客在门店进行线上点餐或者在家点外卖,通过门店或者线上订单,顾客可以直接加“门店经理”微信,再导入社群,又或者直接扫码进入地方福利群(具体到街道)。

社群消息有小游戏(问答题、猜盲盒、掷骰子等,中奖赠送产品等)、答疑解惑、优惠券推送、品牌周边发布等。麦当劳社群运营还有相应的KPI,比如社群活跃度、人数趋势等。

从财报可见,肯德基的会员达到了数亿的量级,这同样来自于从线下到线上的持续积累,顾客从门店下单,物料或者员工会将顾客引到线上,再实现从线上到社群的转化及运营,最终会员化。

社群除了日常互动,就是给顾客推送优惠及品牌相关信息(比如直播预告等),在社群,肯德基会发布社群专属福利以及告知用户如何最大化优惠下单。

在肯德基App,到店用户还可以用“K-music”功能点歌、改变门店的背景音乐。对于资深顾客,肯德基还有付费会员可选,点越多单则优惠越高,刺激用户多次购买并提高消费频次。

结语

要说竞争大,餐饮其实真比不过电商,比如双11、双12、618、国庆等各种数字节和传统节日大促,而为什么顾客乐此不疲?这并不是他们真的需要买什么东西,而是顾客有了“被运营的需求”。

好的运营能给用户乐趣以及消耗时间的方法,比如说抢红包,但用户真的是需要那几分到几块钱的金额么?乐趣有时候是高于利益的。

在运营用户的专业度,电商人比餐饮人优势大一些,加上有了工具和量化标准,数字化决策可以更加精准和理想化,而只有极度自洽、极度理想化的决策和运营才能给顾客带来无与伦比的感性满足,进而沉淀顾客流量池。

数字化是工具,电商人是技术思维储备及链接,在餐饮本身足够强的情况下,两相结合确实可以助力品牌实现更大发展。

 

本文转载自筷玩思维;记者:李三刀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