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自媒体人,公众号“小超人看餐饮”(ID:supermansmall)创始人,力争为1000个餐饮人传递“正确的餐饮思维”。个人微信:xiaochaoren8298
这个世界,究竟有哪些人在做大生意呢?
认识一位先生。
今年65岁了,但是精神很好,思路清楚。
没错,他是餐饮人。
吃饭到一半的时候,他接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人在和他定大闸蟹。
对方要定:4两的雌蟹+5两的公蟹礼盒3盒,每盒6只装。
也就是一共18只,总的价格在3千元左右。
只是不太理解的是,电话里他一直劝说别人现在不要定4两的母蟹,他说因为现在时间尚早,母蟹太大的话其实不是很好吃,肉比较空,膏也不饱满。
整个电话过程中,他不急也不燥,最后还给到对方包装建议,运输建议。当然还给对方打了个折。
当然最后对方按照他的意思定了3两的母蟹和4两的公蟹礼盒。
自然,生意就愉快的谈完了,他做到了这笔小3千的生意。
临走时我们互加了微信,一看我就吓一跳。
好吧,上海滩第一代餐饮人,品牌至今如雷贯耳。
上海某知名商超里,30%的大闸蟹是他供应的。
并且还有很多生意遍布海内外。
我很好奇:为什么他生意这么大,还亲自打电话接待一个只定3个套装大闸蟹的消费者呢?而且听声音,这应该是一个陌生的客人。
于是就问一个同行的朋友。
朋友说,他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后来就直接问的老先生。老先生是这么说的,他说首先他打我电话一定是我朋友介绍的,而朋友介绍,则一定是出于信任。其次,朋友的朋友,说到底也是朋友,如果当时直接推给助理,就会给对方造成某些轻视,这不是一个好的行商(xing shang)的风格。
最后老先生说,他一辈子有不少商业上的大机会,其实是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订单得来的:都是因为第一次的细心,真诚,最后才获得了各类资源和生意。。。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潜在的机会。
还认识另外一个老人。
他出行的时候,一般跟着3个人。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老人非要拖着缓慢的步伐每隔一段时间来逛一圈商场。因为逛商场,真的很累!而且他特别喜欢逛全是餐饮的楼层。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店,他会进去点东西吃,有时候点很多,边上的人都只是站着看他吃。吃完觉得好吃的他就点点头表示认可!
当然,他也吃不多,所以有时候桌面就会留下不少的剩菜,也不打包。一行人就如此慢慢的走掉了。
有时候看到有新开的餐饮店,他还会拿出手机,相信他应该是在查询着什么,随后再判断是否马上进去尝试。
很奇怪,没有人知道这个老人是做什么的。
后来有了解的人告诉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老人就是这个商场的老板,但是因为年纪大了,他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但是感觉他重伤不下火线,跟在他后面的分别是他的私人医生,生活助理和公司助理。私人医生负责他的用药,生活助理负责他的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公司助理则随时给他提供支持决策的数据材料等。
好吧,这个老人就是这样“微服私访”的。因为我判断他自己很清楚现在商场的主力客户是餐饮租户,所以去了解这些餐饮商户的产品,品牌,服务等对他这么一个决策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一直坚持亲自视察,并且还进店试吃,从而更加真实的了解他的租户,为以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这个工作,他进行了36年了。
很多人都在转发那些做大生意的人是如何做生意的。
不少还附带一些鸡汤给到我们:那些大的餐饮企业生意做得是如何的大,你该学哪些运营诀窍。那些知名的餐饮人做到了今天庞大的生意规模,你该学习他的什么思维格局。
类似的东西,互联网行业其实更加厉害:
因为好多年以前,我们就看到了马云的书就摆在书店的畅销书位置。
马云的金句一直在朋友圈霸屏。
马云的演讲在机场的电视屏幕里面时时出现。
然而如海底捞一般,
我想说,马云你,我也都学不会!
如果非要再解释一下的话,
或许,乐凯撒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世界不需要第二个必胜客,而需要一个乐凯撒。
然而我也陷入了思考:
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们都学不会?
为什么总结出来的这些好的“干货”不太有用?
后来我找到了关键:
因为所有的这些干货,其实都没有交代大人物在做一些关键事情,关键选择时的“心里过程+思考过程”:
在他们的选择与判断的背后,没有说清楚他们是如何熬过来的,是如何挣扎与彷徨的,是如何在无人商量时克服那种孤单和寂寞和不确定的。是如何在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和判断的理由。
这些没有人说。
我们只是被告知了成功后的场景。
成功前的,没有人说。
随后我们自然而然的分析出了他们成功的原因。
而恰恰是成功前的那些心理变化,思维迭代,孤胆决策,是导致这些人,这些大生意在当今大放异彩的主要原因。
这些原因,是真正促成我们成长的关键原因。
是作为小人物的我们发现自我思维差异的最佳机会。
知道了差异,就像是我们在订正错题。
订正对了,你就进步了,也就是掌握了。
也意味着,你的某一个思维错误就被扭转了过来。
人生路上,谁的错误少,谁就有更加高的概率成功。
难道不是么?
我们的某些思想,都只是停留在初级的阶段。
当我们没有完全置身处地的进入一个场景,没有结合实际场景做出的判断。则所得的结果就似盲人摸象。
我想,如果让海底捞的老板张勇来重写这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我相信一定会更加精彩和更加耐看!
这个世界,做大生意的人基本都不是天生的。
文章的结尾该如何写我没有想好,权当是自己一个思考的复盘,倘若可以给看文的你带来一些启发,那就更好了。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王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hongcw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