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评”、“高分店铺”背后的猫腻,让人触目惊心。
红餐网消息,近日,央视记者针对网络平台刷单好评现象展开调查。调查过程中,记者根据网友举报的线索,通过搜索“S蛋”、“鱼塘”关键词,联系上了水军中介KK,并在其指导下在某社交平台为某防晒喷雾刷了6条诸如“直接囤,巨巨巨防晒黑”的虚假好评,最后获利6元。KK表示,水军常招募普通人伪装消费者,发布“亲测有效”等诱导性虚假评论。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不仅是刷评论,据报道,调查期间,记者还接触到某电商平台不锈钢壁龛商家的刷单招募。记者按商家要求拍下了829.9元壁龛,经客服改价实付95元,随后商家转账100元返还本金并支付5元佣金,还提供了3张产品图和指定好评文案。整个刷单流程,全程未发货却显示物流正常流转,商家仅花5元便得一条虚假好评。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以上现象反映出,在各大平台对“刷单”、“控评”等关键词设有限制的情况下,近年来网络水军手段却在不断升级,活动变得更隐蔽,“零差评”、“高分店铺”背后的猫腻,让人触目惊心。
而在餐饮平台,近几年随着餐饮行业竞争加剧,不少商家也开始“刷单好评”。“一杯饮料换一个好评”、“15字好评免费领甜品”等套路层出不穷,极大影响了用户的消费体验,也折损了“线上好评”的参考价值。针对此类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禁止经营者以返现等方式利诱用户进行指定好评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比如在今年4月,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就查处一起蛋糕店网络刷单案。该店通过“下单返款+虚拟配送”,在美团、饿了么平台刷单641单,支付服务费7332元。最终该蛋糕店被市监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万元罚款。
除了官方发布规定,各大平台也已纷纷采取措施对此类乱象进行整治。
红餐网了解到,今年5月大众点评推出“全民监督机制”,新增用户主动举报入口,消费者遇到商户“送礼换好评”等违规促评行为,可在App商户页面举报。首位举报成功的用户可获20元代金券奖励。该机制上线后,“五一”假期近400家商户因“诱导好评”被举报;32位用户获奖励;近700家商户因“差评骚扰”被举报,半数确认违规遭扣分或警告。
△大众点评上线“诱导好评”“差评骚扰”举报通道。图源:大众点评
除大众点评外,据美团规则中心官网,美团今年4月还发布了《美团APP商户评价诚信管理办法》,对“好评”作出规定,其中商户如有召集用户写不真实好评、组织用户免费体验换好评、利益诱导好评等违规行为,将被扣除2-9分,并且违规累计将加重处罚。
不止美团,饿了么和京东外卖等平台也针对刷单好评的行为制定了明确的规范。
据饿了么今年3月生效的《虚假交易的规则与实施细则》规定,将处置商户通过虚构交易、规避平台规则等不正当方式获取店铺评分、商品评价等不当利益的行为。其中,情节一般的,平台将删除违规销量、屏蔽评价、排序降权并限制活动;情节严重的,除上述措施外,还将阶段性关店;情节特别严重的,平台将永久关店。
京东外卖商家中心今年6月在微信平台也发文表示,严禁门店虚假交易、套补或恶意刷单,违者将依《京东外卖商家虚假交易管理规范》等平台规则,面临门店下线、暂停激励或违约责任追究。服务商参与或协助虚假交易,平台将按订单实付金额1.5%追责,若有更严规定则从其处理。
整体而言,各大平台对刷单好评的行为是严令禁止的,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确有商家因此被罚。
以饿了么为例,饿了么商家课堂微信平台就曾发布过“外卖商家刷单:一夜狂跌5千多单,多年辛劳打水漂”的案例。在案例中,王大娘为提升外卖店铺数据,花费数百元购买刷单服务。虽然单量和评分短期内上涨,但平台风控识别后,取消虚假数据,店铺评分从4.8骤降至4.5,排名大幅下滑,面临下线风险。
不过,在政策重压之下,依然有商家为“零差评”进行刷单操作,刷单好评真的就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去年“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的热搜帖子,这个热帖反映了年轻人偏爱3.5分餐厅,认为高分餐厅易踩雷,低分反而常有惊喜。这样的反直觉的现象,恰恰说明了消费者正渐渐从相信评分到相信自己舌头的转变。而这也意味着,平台好评只是引流第一步,真正能留住顾客、让其成为回头客的,还得靠过硬的品质。
作者:红餐网桂湘;编辑: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