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禁酒令”“外卖大战”……餐企还能做什么?

来源:红餐网 作者:红餐编辑部 2025-08-05 09:03:44

新常态下,餐饮品牌还有哪些穿越周期的新路径?

本文为“中国餐饮城市行・广州站暨《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新书发布会”圆桌论坛环节演讲实录,略有删减,红餐网整编发布。

在行业变革与消费变化交织的当下,连锁餐饮品牌应该采取何种经营策略?又该如何通过创新始终保持生命力?

在“2025中国餐饮城市行”广州站暨《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新书发布会上,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与香港内地餐饮协会创会会长、翠华集团中国区行政总裁唐一瀚,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广州市美食之都促进会会长、食尚国味集团董事长尹江波,蚝门九式创始人陈汉宗,蒙自源创始人李红伟,就“品牌力建设-餐饮连锁发展之道”的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餐企未来一定要围绕“健康”打造产品

唐欣:食尚国味集团的多品牌矩阵覆盖不同消费场景,每个品牌定位不同,创新侧重点有何差异?集团层面是否有统一的创新机制,让各品牌既能独立突破,又能共享创新成果?

尹江波:餐饮门店本身就是产品,包含出品、服务、环境、价格,这四者构成了餐饮的产品,创新就应该从这4方面去做。

从更大的层面来讲,我们把产业分为——吃、穿、住、行、健康,核心都是为人民服务。当中间“穿住行”不景气时,大家就都往两边“吃和健康”上挤。健康板块门槛高,很难挤进去,所以“吃”这个产业,尤其是从事餐饮的人越来越多,店也越来越多。竞争在加剧,所以我们也感到难做。

“吃”这个产业里,很难出现大企业,因为消费者的多元性决定了品牌集中度非常低。我们可以去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黑珍珠餐厅吃饭,也可以到地摊上撸串,这意味着我们这个行业很难出现支柱型企业。我们无法成为一家伟大企业,但是可以一直活下去。

△广州市美食之都促进会会长、食尚国味集团董事长尹江波

在内卷竞争中,其实餐饮人几乎没有太多创新。很多企业的调整,就是把大店改成小店,缩减面积,精简产品数量,价格也在往下调,但这里面很多是被动的变化。

真正的创新跟食物有关。餐饮行业的出路在哪里?一定是围绕着人的“健康”打造产品,要满足两个需求,一个是吃饱,还有一个是吃得更高级、健康。

唐欣: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连锁品牌应该采取何种经营思维?

尹江波:吃是刚需产业,我认为还是有机会。

对餐饮门店来讲,创新包括出品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陶陶居自2015年走出广州老西关开出第一家分店以来,坚持最好的传承便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门店每两年迭代升级一次,目前已推出5.0版本。到2025年底,陶陶居全国门店数量将到达46家,十年间陶陶居没有关过一个门店,实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切基于在出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不断的创新发展。

△图片来源:陶陶居

开发更多特殊点位,不要为了开店而开店

唐欣:翠华餐厅作为几十年的老品牌,有很多受大众喜爱的经典港式菜品,但也面临需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问题。翠华是如何在港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应对新消费潮流的?

唐一瀚:对于一些老字号,产品创新方面能做得不多。像翠华有50多年历史,顾客群体年龄越来越大。

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在创新和原来的品牌文化之间做好平衡,在经营品牌的时候,要把文化守住,文化没了,翠华就跟普通餐厅一样,价值就没有了。翠华现在是广东老字号,也拿了必点榜餐厅,我们把能打出文化特色的都做了。

顾客群体年轻化方面,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翠华在内地的消费者平均年龄40岁以上,香港50岁以上,可能再过几年,年轻的顾客群体还会越来越少。我们考虑了两个问题:能不能把年轻人吸引过来;一些不适合开大店的地方,能不能开小店。

所以我们做了新品牌——翠华Express,店铺面积比较小,大多是50平方米左右,最小的是28平方米,在深圳宝安机场、广州体育西地铁站都能看到。翠华Express店里卖的产品,是把我们原来的产品做得精细化、年轻化,饮品占比多一点。

△图片来源:翠华Express大众点评店铺

现在,翠华Express20-25岁的顾客群体是最多的,顾客平均年龄30岁以下,将翠华整体的顾客年龄层拉低了10岁。

我们开始精准开店,每一家店都要赚钱。比如翠华广州珠江新城天环igc店,600平方米,天天都排队。

我们也会找一些独特的点位,比如翠华在上海复旦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里开了旗舰店,在机场会开一些小店。我觉得标准化的门店模型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多开店而去开店。

唐欣:去年到现在,香港消费和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动荡,您作为活跃在两地的资深餐饮人,怎么看?对于想进入香港餐饮市场的内地品牌有什么建议?

唐一瀚:去年,香港内地餐饮协会成立以来,在香港投资推广署的支持下,已协助不少于10个品牌去香港,并成功落户香港不同的大型购物中心,而其中协会副会长刘维华董事长的品牌“大榕树下”在香港的门店每天都排队,深得香港顾客喜爱。

△香港内地餐饮协会创会会长、翠华集团中国区行政总裁唐一瀚

我觉得不管是内地品牌去香港,还是香港品牌来内地,有三点是最重要的:落户地点、供应链、人才。很多内地餐饮品牌要出海,会把香港当作第一站。从国家的发展大局来说,餐饮出海不单纯是出海那么简单,而是品牌的一个整体布局。我希望我们协会可以继续配合国家发展顺势而行,协助及支持内地好的餐饮品牌,以内地为根、冲出香港、走向世界。

企业不要盲目创新,应该顺势而为

唐欣:深圳有非常多年轻的餐饮品牌。就您观察到的,今年或者近两年,有什么好的创新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刘永忠:我觉得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创新。首先,大家要理解“创新”的概念是什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创造新事物或改进现有的事物,不断修缮自己的组织力、运营机制等迭代升级。

企业的生存跟人类的生存是一样的,只有会顺势而变的人或企业才能生存。我在很多场合听到“卷”,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存在“卷”,因为只有“卷”才能使你进步,只有“卷”今天我们才会坐在一起讨论未来该怎么做?

所以创新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基因量力而行。

△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

我觉得现在不少品牌都在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拓店速度加速时,当品牌还没真正达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系统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店铺的所在区域,因地制宜,保证生存和投资回报。

举个例子,点都德选址在某个社区,但不意味着其他点心品牌也能在这个社区开店,因为每个社区的人文文化、消费习惯都有差异。主要你的产品还是要适应当地的消费者,投其所好。

企业要顺势而为,不要盲目创新。品牌创始人的基因是不会改变的,最多就是随着环境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万变的环境当中,餐饮企业一定要塑造自己的品牌个性,要相信自己。

另外,创始人还是要不停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的文化,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强化社区及周边服务,降低各项运营成本,从而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深耕单品,围绕“蚝”不断探索尝试

唐欣:蚝门九式的创新高度依赖对“生蚝”这一单品的深度挖掘。您是如何挖掘生蚝这个食材,来保持品牌活力的?

陈汉宗:创新必须在传统的“根”上创新,否则肯定是失败的。

我有很多创新的东西来自竞争对手,还有自己的胡思乱想。我们做了蚝腊肠、蚝罐头、蚝黄油、蚝芝士,甚至蚝粽、蚝月饼、蚝包子、蚝扁食等,都跟我的家乡汕尾海陆丰有关。

有一天我想做上海的鲜肉薄饼(月饼),然后去市场买了扁食皮,先用它做馅包试试。后来,我找了深圳香格里拉做淮扬菜的师傅帮忙做馅,又拿那个馅去做包子。尝试几次以后,就做出了独特的扁食和蚝肉包子,还蛮受欢迎的。当然里面好多东西肯定要做一些调整和优化,我一直都在探索、分享。

还有另一个商业模块也可以尝试,比如我可以开小店,或者授权给别人开包子店。

△蚝门九式创始人陈汉宗

唐欣:我们知道您在传播生蚝文化方面不遗余力,并且已经成就了不小的名气。现在很多餐饮品牌老板也很想通过打造个人IP或企业IP来帮助品牌发展。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汉宗:我才做了一年多,还是小白,也在探索。

现在好多餐饮老板都在拍,我觉得拍自己熟悉的、说自己的故事,这样是最好的。之前我到处去外面拍视频,也确实帮助了一些小店,营业额翻倍,能帮人家赋能,也是一个好事,确实很开心。比如我家乡有一家海鲜河粉店,原来一天才卖二三十斤河粉,后来卖到了100斤。

以顾客为本,才能穿越周期

唐欣:蒙自源聚焦米线这一单品,大众认知很成熟了。你们是如何围绕“米线”这个核心进行创新,让品牌始终有新鲜感?

李红伟:作为一个25年的米线品牌,客单价20多块,我们没有特别多的创新,只有不停的迭代。我们是“日日迭代,月月上新,季季复盘”,把核心产品做到一米宽千米深,围绕一个产品把它做深做透,不停迭代,产品从差异到差距做到价值创造。

前几年火锅很火,卷出了很多火锅米线品牌。但我们坚持做我们的核心产品,现熬鸡汤米线。现在来看我们的坚持是对的,现在火锅米线也见不到了。前两年生烫牛肉火锅也很火,也卷出了很多生烫牛肉米线来。这个时候我们蒙自源也还是坚持只做现熬鸡汤米线。

我们不做太多创新,但是核心产品上会不停的在迭代,不停去深挖后面的供应链,一切去围绕顾客价值去突破。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或者是说什么好卖,我们还是只坚持做我们自己。

△蒙自源创始人李红伟

蒙自源就是聚焦在米线这个品类。过去25年来一直坚持现熬源汤,坚持汤好米线才会好。把一锅汤熬好,坚持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也可以,但是几千个门店能坚持熬25年,这个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这个是需要文化引领战略定力,对外塑造现熬源汤,对内店长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熬好那锅汤。

今年我们再把现熬源汤这件事再进行升级迭代,从现熬源汤到现熬鸡汤。站在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角度,站在顾客的视觉,站在顾客的心智更深层次的加深鸡汤的重要性。鸡汤是米线的灵魂,鸡汤好米线好的顾客心智。

从品牌到品类,从品类到顾客购买理由,也就是顾客进店理由,顾客为什么买,从购买理由到顾客背书,再到空间展示整个旅程全面的去围绕汤这件事儿打深打透。

其实过去5年我们都在执行第1个5年计划。今年2025我们在执行第2个5年计划,新的战略规划还是把鸡汤做得更深更透,通过鲜选自选的模型,把鸡汤米线这个事儿做得更加的有烟火气,更加的贴近顾客需求。其实做餐饮后面就是规模,坝摸后面那就是农业,围绕整个产业链做到真正的总成本领先。

△图片来源:蒙自源大众点评

其实企业不能持续发展和不能盈利最大的障碍其实是缺人才,选对人才是成功的基石。人才后面是一个强大的组织。从个人学习个人上课到现在的团队学习,个人成长到组织学习成长也是一把手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组织变革是推动企业人才成长最快的办法,治企业既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慢,要注重细节,有长远的目标和战略智慧,不是只盯住眼前的利益。我们一直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让中国米线鲜满世界,10年20年30年乃至一代代坚持传承只为把蒙自源品牌做好做久,把每一锅汤熬好,完成这件事也是完成很多人的梦想,每个小店都代表着一个梦想。把这件事一米宽千米深做到极致,这就是蒙自源精神。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