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大厨开云南菜馆,没有奇招,唯有真诚。
本文为山野人家创始人刘代华与《红人面对面》栏目组的专访对话实录,红餐网整编发布,有删减。
“那个年代做餐饮,只要有胆量、有技术,真诚地去做,就容易成功。”干了30多年餐饮的刘代华,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历程,眼中依然带着光。
但任谁都难想到的是,这个17家餐饮店幕后的掌舵人,其实连初中都没毕业。
他的经历,比电视剧还跌宕:6岁丧母,12岁丧父。因为交不上25块钱的学费,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去到餐馆跟炒菜师傅学手艺,从学徒、帮厨,一直做到了三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
故事如果到这里,那就只是一名厨师的励志故事了。
但刘代华的人生,并不甘如此。敦厚老实的他,还有发狠的一面。
2003年,刘代华从星级酒店辞职,盘下了一家小店,取名“山野人家”。
“把门店盘下来,装修完,连买菜钱都没了。那个时候都是靠亲戚,以及一些师兄弟的帮助,靠着他们资助的几百块钱,就开始营业了,第一个月生意也不好,那个时候是挺难的。”刘代华说道。
可即便这么难,刘代华还是挺过来了,还将曾经的小店,不断扩大,实现了连锁化发展。如今,山野人家已开出17家直营店,在昆明、楚雄等地积累了不少熟客。有人因为它的便宜且好吃而成为死忠粉,也有人直言它带来了“一种家的味道”。
干过餐饮的都知道,餐饮是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大部分餐饮店都活不过5年。但山野人家历经20多年发展,还能保持平稳,持续向上、向好的态势,凭什么?
从一家夫妻小店成长为17家直营店规模的连锁品牌,山野人家在品牌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又做出了哪些有效决策?
近日,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携《红人面对面》栏目组来到昆明,与山野人家创始人刘代华聊了聊。对于山野人家的发展历程、运营策略,以及云贵菜未来的发展走势,刘代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减:
从餐馆学徒到17家餐饮店的掌舵人
樊宁:山野人家成立已有20多年,刘总当初为什么会创立这个品牌?
刘代华:我的家庭条件不好,6岁,我妈去世了,12岁的时候我爸也不在了,后面连25块钱的学费都交不上,所以我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辍学后来到昆明,先是在一家餐馆里边当学徒,从打荷,到切配,再到炒菜,每个岗位都有做过,做了7年,后面做到了行政总厨。
但我内心其实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做一份自己的事业,所以后面就辞职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取名“山野人家”。
樊宁:在您创业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刘代华: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开店的时候。我把门店盘下来装修好,连买菜钱都没了。那个时候,靠我的一些师兄弟以及亲戚朋友资助了几百块钱,才把菜买了,然后开始营业。那个时候是特别困难,真的很心酸。
第1个月门店生意不好,我给员工发工资,都是借的钱。那个时候,门店连同我在内共有7个人。抛开我不算,我还要给6名员工发工资,6名员工要发出两三万块钱的工资。
但好在第2个月,我们的生意就蹭蹭蹭往上涨,好起来了。
到了第2个月月底的时候,我的店就不亏钱,能保本了。那个时候,我的心里边就挺高兴。到了第3个月,门店开始盈利,到现在为止这么多年,都没有再亏过钱。
樊宁:您觉得从掌勺的厨师到成为门店的掌舵人,您个人突破的能力有哪些?
刘代华:当掌勺厨师,只要你认真学技术,钻研菜品就好。因为一个炒菜的师傅,大部分时候做的都是某一类菜品,做好单一类型菜品的难度不高。但是如果你要自己当老板,甚至还要开很多店的话,难度就成倍级增加了。
特别是我的学历不高,所以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进修。在学习过程中,我做的比较多的事情是看书。闲暇时间我都在看书,主要是菜谱和管理类的书。此外,我还会参加外面的一些培训、学习,来不断充电。
不管是炒菜的过程,还是在学习的过程,我都很轻松。
樊宁:从成立到现在,山野人家在产品、服务或运营等方面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调整和突破?
刘代华:山野人家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有17家店。从一家小店发展到现在,中间也有遇上一些挫折。
2012年前,我们都还是家庭经营模式,全凭师兄弟、亲戚之间的帮扶,才开出了六七家门店。但也因为这种家庭经营模式,导致管理、经营方面会出现一些短板、问题。
所以,后面我们重新梳理、调整,大概在2015年,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开始公司化、专业化经营,系统化操作,将一些事情交给了专业人员去做,从而提升了经营效率,开始开更多的分店。
到了2017年以后,我们注意到,那个时候好多人都在刷抖音,意识到抖音上有很多的流量。后面我们便毅然进入了抖音,布局这个板块,开启了线上运营,又实现了新一波增长。
樊宁:目前,山野人家的主要消费客群、价格定位大概是怎样的?
刘代华:山野人家做的就是一些家常菜,用的都是地道的云南本土食材,再经过师傅的巧妙烹饪,让消费者吃到家的味道。我们的定位就是给到顾客一个回家吃饭的感觉,所以客群更多是中年群体。
我们的人均消费大概在50-60元,比较家常,主打一个性价比。
△图片来源:山野人家公众号
不过,我们也有很多本土特色菜,也能满足消费者招待应酬的需求。所以,在山野人家吃饭,能兼顾美味、份量与性价比,可以实现真正的丰俭由人,顾客的回购率较高。
没有奇招,只有真诚
樊宁:针对目标消费客群,山野人家在推广时,会有什么侧重点吗?
刘代华:注意到客群相对单一后,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同步运营的做法。
在线上,我们希望能被更多消费者理解,我们并不是想靠抖音带来多少销售额,而是希望通过抖音,让消费者了解我们山野人家是什么样的企业,让他们知道我们门店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我们尝试了短视频、达人带货、直播等不同做法。具体在做线上推广时,我们会比较克制、理智,不会做一些过度的承诺或者过度的营销。我们要确保线上承诺的东西,与消费者在线下实际的体验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在线下,我们希望能增强用户的粘性,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中年客户的消费力高、消费能力较强,他们一旦认可我们后,粘性就很强,会成为忠诚客户。而且他们会自发传播,帮我们拉很多新客进店,还能够把口碑传送给身边的很多人。
有些中老年消费者不太会玩手机,所以我们在线下推广时也会有一些动作来帮助他们。比如,我们的服务员也会教他们怎么扫码、怎么参加我们的优惠活动。
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布局,吸引更多新客。特别是吸引更多的年轻客人、外地客人、外省客人,让这些新客到我们的门店来体验家常饭菜,实现更多增量。
所以,会有一部分消费者是从线上看见我们,然后线下来到门店吃饭,他们吃到的东西和线上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而且和店里堂食现点客人享有的服务、体验也都一样,没有任何差异。
我觉得做餐饮和做人是一样的:没有奇招,只有真诚。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做好餐饮。
樊宁:山野人家2020年就已经在抖音上布局了,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刘代华:2017年,我们就已经关注到了抖音。
大概是2019前后,云南昆明的一些单品、小店,在抖音上就已经做得很好了。而且几乎人人都开始习惯刷抖音,说明抖音的流量大,用户体量也很大。这让我们意识到了抖音的重要性。
从2020年开始,我们也开始尝试在抖音上做一些自己的视频。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线上运营团队了。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我们通过实实在在做,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及自主培养,不断学习历练,才在抖音上取得了一定效果。直到今天,我们都还一直坚持在抖音布局。
樊宁:布局抖音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刘代华:我们在抖音生活服务的布局策略,其实一直有做一些调整。
2020年入驻抖音的时候,抖音在昆明也刚开城不久,我们算是第一批入驻的品牌。到2021年,已经有抖音达人开始帮我们带货了。2023年,我们又组建了自己的直播团队,开始重点关注直播。
现在山野人家各个单店都有自己的直播号,线下门店里大概有70%的店都有自己直播的能力,其中30%的门店账号已经能产生效益。
虽然,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会有一些不同,但拍短视频,以及学习直播,这些一直都有持续到今天。
樊宁:在抖音上发布门店菜品、团购活动的相关短视频,给门店经营具体带来了哪些帮助?
刘代华:山野人家做的是云南菜正餐,属于宣威菜里面的小炒类目。这个类目的特点不像云南傣族菜、私厨菜那么鲜明,所以在抖音上进行短视频推广,的确有一定难度。其实很多人都了解,在抖音等线上平台,传统正餐的亮点和关注度不如一些小众品类。我们之前尝试做过传统短视频推广,整体效果一般。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个契机:每年七到九月是云南野生菌的季节。野生菌产品本身很有特点,口味也非常独特。我们作为中餐馆,原本并没有重点推广野生菌火锅这一产品。大约在3年前,我们借助抖音平台尝试推广野生菌,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也成为了我们发展的一个契机。
△图片来源:山野人家公众号
像专门做野生菌的餐饮店,他们的做法是在野生菌的季节重点推广,过了这几个月,就是淡季,所以他们是用三个月的时间来挣12个月的钱。
我们全年做生意,菌类给我们带来的主要是引流作用,让更多消费者知道了山野人家是一个常年提供炒菜的餐馆。炒菌是我们的特色,我们有很多师傅在炒菜、炒菌,让我们的菌类产品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尝到了它的美味,也更了解我们其他产品和品牌。
樊宁:除了短视频,咱们也有在抖音上做一些直播,直播这块具体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代华:在直播团队建设上,我们更多是自主培养,其实从拍摄短视频到直播,我们都是自己在做。一开始直播时,我们的销售额可能就只有几千块钱、万把块钱。但到现在,我们已经有销售额过百万的单场直播了,而且各个门店都具备直播的能力。
我们的直播主打真诚实在。因为我们不靠直播赚太多的钱,只是想通过直播,让客户知道山野人家是一个真诚经营的品牌。靠着真诚,我们在直播这个板块上,成为了同品类中偏头部一些的品牌。
这一路走来,抖音生活服务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比如,我们今年的暑促,有幸参加了昆明文旅和抖音官方举办的菌子节活动,得以跟相声演员孙越一起直播。我们这场直播的销售额突破了百万,然后整个7月的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还成为昆明抖音直播美食排行榜的第一名。
对我们而言,直播就像是一个耕种、收获的过程。在前期耕种时,就要注意有品牌意识,也要培养线下种草的能力。品牌想做出好的直播,要么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要么具备专业的线上运营能力,至少具备其中一点,这样才能收获成果。
当然,抖音直播最后收获的不是一时的成就,而是通过展示产品,展示客户的实际体验,最终给品牌赋能,打爆流量爆款,甚至于让品牌得到延伸。
樊宁:这两年,很多连锁餐饮品牌会去做一些店铺的账号,或者打造一些创始人的IP,这方面山野人家有没有尝试过?
刘代华:打造创始人IP这件事,我以前也想过。但我目前还没有做个人IP,主要是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我是做技术、做厨师出身的,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山野人家的产品上。
未来,在公司内部组织越来越完善后,我肯定也会在个人IP方面下一些功夫。
如果我做个人IP,会倾向于带着一些志同道合、有想法的伙伴,一起实实在在做点事,解决消费者吃饭的需求,还有食品安全问题。
另外,我也希望通过做IP,把厨师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同时让云南美食,美好的食物、场景能够得到正向发展,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知道云南本地的生活方式,对云南产生深刻印象,发扬光大云南的美食文化。
樊宁:通过抖音生活服务,未来山野人家希望能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刘代华:我们家从不用预制菜,一直保持传统手艺。我们通过抖音平台,让消费者真正看到我们怎么做菜的,给了我们发声、展示的机会,让消费者知道山野人家是一家坚持用现制食材的餐饮品牌。
未来,我们还是希望借助抖音,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知道山野人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另外,在经营层面,我们希望通过跟抖音的深度合作,未来能够获取更多的流量,借助于抖音,让山野人家走出云南。
走出去,还要做好口味的平衡和取舍
樊宁:目前山野人家的门店还主要分布在云南,未来是否考虑走出去?在产品、市场开拓等方面,有什么规划布局?
刘代华:山野人家目前有17家店,大多数在昆明,下一步的重点还是在云南的各地州县上布局开店。
之所以这样规划,主要是考虑到云南菜出省还面临三个痛点:第一,食材运输;第二,人才培养;第三就是口味认知。
目前,伴随冷链运输的改善,已经能够解决食材的运输。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可以内部培养好再派过去,这个问题也已迎刃而解。
但口味认知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难题。很多外省人吃云南菜,不会一下子就喜欢上它的味道。很多出省的云南本土菜,已经在口味上做了一些改良。我个人的观点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倾向于做传统正宗的云南菜。
所以走出去后,如何在口味上平衡、取舍,这还是个痛点,我们还在继续研究。如果下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就要走出去了。
樊宁:您认为云南菜未来可能还会有哪些发展走向?
刘代华:云南菜还有很多发展空间,餐饮品牌可以围绕文化、情绪价值发力。云南有很多民俗,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比如傣味菜,我们可以让顾客在吃饭的时候看孔雀舞,听傣族的歌,让他们一边吃美食,一边享受情绪价值。
做彝族菜,坚持敬酒歌环节,以及那种畅快愉悦的氛围,这些都是云南菜可以生根、壮大的方向。
△图片来源:山野人家公众号
另外,云南菜走出去,必须要在所处的细分领域中做专做精,比如,做过桥米线就要有过桥米线的场景;做本土家常菜,就要做地道;做民族菜,就要打造民族菜的艺术氛围和提供情绪价值,有了消费体验和文化氛围加持,云南菜到了省外也能走得更好。
不管做什么,要有更多亮点,展示出来才会有特色。
注:未标明来源的图片均由红餐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