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预制菜安全之争: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来源:红餐网 作者:刘成章 2025-09-19 10:08:51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近日席卷中国社交媒体。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不仅源于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更体现了对知情权和选择权被剥夺的愤怒。要消除大家对预制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顾虑,需要从标准制定、透明度提升、监管加强等多方面入手。

明确界定:什么是预制菜?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并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这与大众普遍认知中“带包装、经过预加工的食品就是预制菜”的概念存在差异。

消费者和商家对预制菜的认知差异巨大:商家认为“预加工和预制菜是两回事”,而消费者则认为“用‘预加工’代替‘预制菜’是在玩文字游戏”。

现状:规模与争议并存

中国预制菜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720亿元。

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消费者对预制菜普遍存在担忧。很多人将预制菜与“廉价菜”、“不健康食品”划等号。争议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营养价值和知情权三个方面。

解决路径:四大关键措施

制定统一国家标准

国家层面正在加快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统一标准能为预制菜生产、运输、处理等全流程提供标准参照,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美国、日本等市场预制菜渗透率达60%以上,无需将预制菜视为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促进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也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上海、湖南等地已在推进预制菜明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将菜肴分为“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类,受到消费者好评。

加强全流程监管

预制菜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防腐剂,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处理,满足保鲜需求。正规企业生产的预制菜通常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监管部门应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风险管控、严把原料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同时加强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公众科普与沟通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诸多误解,如有观点认为“预制菜含有防腐剂所以不安全”。事实上,预制菜不允许添加防腐剂,而且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如速冻锁鲜、惰性气体包装保鲜等)也没有使用防腐剂的技术必要性。

科学沟通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担忧。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建立对预制菜的科学认知。食品专家指出,菜品健康营养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预制,而在于食材本身,以及制作方式、环境和流程是否规范、卫生、合理。

数据显示,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2026年更有望超过10720亿元。图为消费者在超市选购预制菜。

随着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制菜产业将迎来更加规范的发展环境。

消费者不是反对预制菜本身,而是反对被隐瞒和欺骗。只有当消费者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在消费什么,并有权做出选择时,预制菜才能真正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组成部分。

毕竟,透明与信任才是食物最好的调味料。

作者:刘成章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