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2025餐饮标杆品牌发展论坛上,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了《2025中国餐饮店型创新趋势研究报告》。
随着餐饮赛道增速放缓、成本高企与同质化加剧,餐饮品牌亟须借助店型创新实现差异化破局。其中,“卫星店”作为一种店铺创新的模式,正成为许多品牌探索的重要方向。
为探索中国餐饮店型创新最新的发展趋势,突破餐饮行业成本高企和同质化内卷的困局,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了《2025中国餐饮店型创新趋势研究报告》。9月23日,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第34届HCC餐饮产业博览会)举办的2025餐饮标杆品牌发展论坛上,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分享。以下为报告的部分内容展示。
△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
餐饮行业承压前行,政策与消费变革倒逼餐饮模式升级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持续承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餐饮累计收入为36,480亿元,同比上升3.6%,增速大幅回落。与此同时,美团餐饮数据显示,近年来餐饮行业的闭店数量持续攀升,新增门店数却呈现大幅波动。凸显出餐饮行业新老更替频繁、竞争持续加剧的特点。
传统门店陷入同质化、高成本困局,场景与选址布局加速分化
近年来,我国传统餐饮门店的经营主要面临同质化严重、经营成本高、运营效率低及场景覆盖不足等痛点,若想突破经营困局、实现持续发展,必须紧跟行业趋势主动求变。
例如,在餐饮选址方面,居民社区中,中式快餐与茶饮品牌为降本涌入开设外卖店,加剧社区内卷;写字楼内,中式正餐品牌通过“快餐化”提效,中式快餐则因为门槛低陷入“大开大合”的恶性循环,甜点饮品则因前期扩张过度而导致增速减慢。真正的创新并非简单位移,而是针对选址痛点进行的商业模式与运营效率的根本性重构。
近年来,餐饮市场的进一步分化,背后其实隐藏着的是新旧模式之争。能系统性解决成本、效率与同质化问题的新模式正带领着餐饮企业弯道超车。例如,中餐正餐中,传统酒楼承压,而垂直的地方小炒类通过供应链整合与质价比实现逆势扩张。西式快餐凭借标准化稳健增长,中式小吃则因同质化面临闭店潮。甜点饮品赛道内卷加剧,低价品牌靠价格战扩张,中高端品牌闭店率攀升。
在此背景下,店型创新作为解决这些痛点的重要探索方向,受到餐饮品牌青睐。店型创新既能通过差异化定位、轻量化设计的方式降低餐饮品牌成本、提高竞争力,又能优化场景适配与运营效率,可以为传统餐饮门店注入新的生存与发展活力。
价值链驱动店型创新,凸显四大核心方向
面对宏观增长放缓与赛道内卷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餐饮品牌积极探索以卫星店为代表的创新店型,以谋求有效的破局路径,实现长效经营。
其中,城市配送网络(外卖员与算法助力)、商业地产(租金分化推动店型适配)、供应链(技术进步提升品质与SKU)、劳动力结构(人效优化与智能化)、数智技术(第三方服务普及)以及消费者(追求效率与体验),正共同重构门店选址、服务流程、空间动线与人力配置等核心要素,推动创新朝着运营模式轻量化、场景体验多元化、数智一体化和生态协同化的四大方向演进。
餐饮店型创新特征一:向轻量化、小型化和次级地段发展,以此降低租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下餐饮行业租金成本压力大,核心商圈租金高,易压缩利润。在此背景下,许多餐饮品牌积极探索轻量化、小型化的卫星店模式和积极布局次级地段,这类店型凭借较低的租金水平,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小型化结构也减少了装修、设备和人力等方面的初始投入。此外,卫星店运营模式灵活,更易于快速复制和扩张,有助于品牌以成本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高度契合当前大众餐饮对性价比与高效规模扩张的双重需求。
餐饮店型创新特征二:适配场景多元化拓展,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提升门店综合收入
为应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用餐需求与场景,餐饮门店正通过优化空间设计、丰富菜品组合及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实现从单一功能向覆盖商务、社交、亲子等全时段复合场景的转型升级,从而有效拓展客群并提升单店营收能力。
餐饮店型创新特征三:积极拥抱数智化工具和最新技术成果,减少综合成本
人力成本持续攀升且招工难度加大,成为餐饮行业痛点。利用数智化工具和新技术,如自动烹饪设备、AI技术的使用等,餐饮品牌可在卫星店等新型门店模型的应用中减少部分重复性人工劳动,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同时驱动店铺选址、选品等决策,设计出更适配目标客群的产品。
此外,数字工具系统还能实时对运营数据进行监控、诊断、优化等处理,形成“数据-优化”闭环,助力门店实现更高效的精益化运营。
餐饮店型创新特征四:突破单店独立运营的封闭模式,构建资源共享的协同生态
从生态共生视角,餐饮门店可联合周边商业体、跨业态品牌及供应链伙伴,在选址上依托商业体共享客流、动线设计互联互通促进客流转化、供应链集中整合降本提效、私域营销共享流量增强用户粘性。借助创新店型如“卫星店”等灵活形态共建数字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多维度协同打造共生生态,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五类典型创新餐饮店型,推动餐饮行业多元发展
在运营模式轻量化、场景体验多元化、数智一体化和生态协同化的特征下,具体创新实践正围绕不同逻辑与目标展开。
当前,行业中存在既有承载品牌价值、注重人工服务等的基础型门店,也有通过适配外卖、引入智能技术等方式,实现场景拓展、效率提升等的创新型门店,推动行业多元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个门店不再局限于单一路径,而是融合多个创新方向,实现品牌展示、效率提升和体验优化的多重目标,持续拓宽餐饮经营的可能性边界。以下内容将聚焦于两种典型卫星店创新店型的深入分析与比较。
外卖专门店:高效转化线上流量,通过“小型化、轻量化运营”降本提效,构建新增长模型
在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外卖专门店凭借场景化定位、线上流量运营及轻量化模式,正成为品牌突破增长、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路径。
具体而言,外卖专门店作为卫星店中的重要店型主要以场景化运营切入市场。其通过效率至上的空间与产品设计保障出餐流畅,结合线上数据与实地研判锁定优质点位,并依托母品牌资源打造差异化外卖竞争力。这套体系不仅适用于初创品牌快速切入市场,也为成熟餐饮企业拓展外卖业务提供了参考。
共享店:依托主店精准选择客群,聚焦“少而精”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与资源共享
作为卫星店的一个重要类型,共享店亦是近年来餐饮行业的重要创新。共享店主要通过在餐饮门店内开设如专注于外卖的小型餐饮单元等,帮助品牌实现降本增效、拓展线上渠道,并测试新品类市场。
基于此模式,共享店的核心策略在于客群选择——需依托主店现有客流,匹配外卖“少而精”的消费需求。产品应聚焦高利润、标准化且适合外卖的“明星产品”,避免菜单大而全,并可通过与主店联动开展双向导流,实现1+1>2的协同推广效果。
直击餐饮经营全链路痛点,美团卫星店助力品牌破局
面对当前行业的挑战与店型创新趋势,品牌应精准识别经营闭环中的核心痛点,通过系统化、针对性的策略逐一破解,从而构建可持续的健康经营体系。
餐饮品牌经营闭环,指的是将门店的各个运营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自我驱动、持续优化、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口碑、增加盈利的核心目标。其涵盖市场调研与定位、产品与供应链、门店运营与体验、营销与引流、数据反馈与分析、复购与传播六大核心环节。
基于餐饮赛道目前的痛点及品牌对于外卖场景经营转型的核心需求,美团依托数据、流量与技术生态,提供一站式新店型解决方案,有效降低品牌探索新模式与新增长的门槛。基于实现店铺长效经营的核心,自2023年以来,美团已与外婆家等900多个知名品牌合作卫星店模式,截至2025年9月已在全国孵化出超8,000家卫星店,并持续高速拓展区域布局。
美团卫星店以投入轻、回本快、效率高、政策好的特点,助力餐饮企业实施店型创新。通过携手餐饮品牌探索出适配外卖场景的三大店型——外卖厨房、小堂食店与共享店,并提供全链路服务支持,助力品牌长效经营、实现稳健增长。
例如,外婆家卫星店(外婆送到家)属于外卖厨房店型,其通过美团提供的AI选址工具,精准锁定高潜力点位,实现了从城市布局到单点选址的科学决策;在产品端,外婆家依托数据洞察大幅精简SKU、优化定价与套餐设计,有效提升出品效率和竞争力。店均月交易额达23万元,盈利端亦实现了好成绩,为传统正餐品牌突围外卖市场提供了重要范本。
木屋烧烤卫星店则属于小堂食店型。品牌通过社区小堂食模式突破传统大店高成本、长回本周期的限制,以50㎡左右的轻量化小店进驻社区的模式,减少运营冲突压力,平均回本周期6个月,远快于传统店铺。门店通过精简SKU,聚焦高流转菜品,适配外卖与快取场景。同时依托成熟供应链和数智化运营,月店均订单可达1,000单,形成“小堂食+外卖”的模式,显著提升品牌抗风险与规模化扩张能力。
结语
通过研究2025年餐饮行业店型创新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传统“大而全”店型因同质化、坪效低等问题将难以为继,店型创新已从餐饮品牌的“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头部品牌的实践印证,通过轻量化布局(压缩面积、转向社区等低成本区域)、数智化赋能(AI选址/选品、智能设备)、生态化协同(跨业态共享资源),能有效破解经营痛点。美团卫星店解决方案,更加速了创新模式的规模化落地,为品牌降本增效、实现长效经营提供了可行路径。
本文由红餐智库(ID:hongcanzk)原创首发,作者:红餐产业研究院。
为了让餐饮从业者更详细地了解最新店型创新的发展情况,红餐产业研究院推出了《2025中国餐饮店型创新趋势研究报告》电子版,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限时获取!
获取方式:在“红餐智库”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餐饮店型创新2025”,即可获取全文版。
步骤一:关注【红餐智库】微信公众号;
步骤二:在后台回复“餐饮店型创新2025”即可限时获取本报告的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