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不靠堂食不靠网红,这个品牌如何默默开出800+家店?

来源:红餐网 作者:红餐编辑部 2025-10-20 09:05:17

包道以近千店规模,让正宗广式早茶味飘出岭南。

“你今日饮茶未啊?”

这句浸着岭南烟火气的问候,藏着老广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仪式——早茶。

“老广”管喝早茶为“叹”早茶,“叹”在粤语中是享受的意思。一壶热茶配着几笼点心,干蒸烧卖的鲜、糯米鸡的香、叉烧包的甜,这些经典的广式点心,构成了无数人对于“叹早茶”的美好记忆。

只是传统早茶总是离不开地域限制,离开了岭南,点心总不够味,这让许多喜爱广式点心的省外消费者难解“舌尖上的乡愁”。

直到一个叫“包道”的品牌出现,让这一消费痛点有了新解法。红餐网注意到,包道现已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开出800多家门店,将广式点心从茶楼的限定场景,带到了更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包道的扩张节奏也不禁让人好奇,一个扎根区域品类的品牌,怎么做到近千店规模?又凭什么让广式点心打破地域限制,火遍全国?

非遗点心,“叹”出近千家连锁

老广说“叹早茶”,一个“叹”字道尽精髓——那是慢下来享受生活的惬意。这份惬意,让体验过这份小确幸的包道创始人戴文青,在心里早早埋下了一颗有关广式点心的种子。

戴文青刚到广州参加工作时,主要是在小吃店里做帮厨。那段时期,他发现都市人群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多数人步履匆匆,少有闲暇在茶楼里慢“叹”,这个细微的观察成为他创业的切入口。

于是,2014年,包道的第一家店应运而生。这是一家外带广式点心专门店,消费者无需花费大半日待在茶楼,就能便捷地买到味佳价优的广式点心。

这一模式迅速获得市场认可,成立当年,包道便开出超一百家门店,连锁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为确保点心的正宗风味,包道团队自创立以来,遍访华南、香港、澳门等地名师,并有幸向“广式点心泰斗”陈勋先生习得广式烧卖的秘诀。

这份厚重的“家底”,还体现在其获得的众多权威认可上。近日,在刚举办的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第34届HCC餐饮产业博览会)上,包道荣获“第七届中国餐饮红鹰奖·2025年度餐饮商业价值品牌”(下文简称“红鹰奖”)。

红餐网注意到,除了红鹰奖外,包道还曾获得广东3.15放心消费品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3·15优质企业名录三十强、2025国货之光入选品牌等多个奖项。

这些来自行业的认可以及消费者的信任,成了包道打破地域壁垒的底气,也让广式点心的香气,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好品类”遇上“轻模式”,自带强复制基因

纵观餐饮行业,市场中不缺有品牌积淀的企业,但不少品牌受限于地域口味、制作工艺、运营模式等,最终困于区域市场,难以实现规模化。对餐饮品牌而言,想要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化,必须具备一套可高效复制的运营逻辑。

从包道的发展轨迹来看,其能在全国近百座城市布局800多家门店,主要归因于两大关键要素,一是品类的天然普适性,二是高度灵活的门店模型。这两者相互协同,形成其独特的竞争力。

先看品类选择,无论是在餐饮业还是其他行业,选择一个认知基础广泛、消费习惯成熟的品类是最安全的牌,这意味着品牌不必从零开始教育市场。

而广式点心作为粤菜的代表性品类,国民认知度高。并且包道的产品矩阵极其丰富,从儿童偏爱的软糯的蒸蛋糕,到年轻人喜欢馅料丰富的煎饺,再到中老年偏爱的传统马拉糕,这种全年龄段覆盖的特性,让包道有着庞大的客群基础。

另一方面,广式点心的刚需属性为门店经营提供稳定支撑。从上班族的早餐、学生的午后点心,再到家庭晚餐搭配,广式点心几乎覆盖全天候的消费场景。这种高频次、多场景的特性也能拉高门店日均坪效、建立稳定经营模型,其抗风险能力明显高于依赖单一餐段的业态。

此外,宏观数据同样佐证了品类的潜力。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包点市场规模已达到704亿元,预计2025年上升至740亿元,同比增长5.1%,这也意味着广式点心赛道正稳步上升,市场需求未达顶,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但光有好品类不够,能不能把它变成“能赚钱、好复制”的单店模型,才是真本事。面对餐饮行业“高租金、高人力、高食材”的“三高”压力,包道的“小、轻、快、易”模型,直接把成本结构优化到了极致。

具体来看,这套模型的优势首先体现在面积和投资的优化上。包道门店最低25平方米即可启动,这种小店模式直接带来了两大优势,一是降低了初始投资门槛,其单店投资金额段主要集中在20万-30万元;二是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据透露,目前包道的回本周期在12个月左右。

这一成本与回报水平,对中小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扩大了品牌的加盟基数。

其次是易在选址、快在效率。小店模型同时还赋予了选址更大的覆盖范围,无论是社区底商、写字楼配套、交通枢纽还是购物广场,包道都能找到合适的落位点。

这种选址灵活性,进一步降低了跨区域扩张中的选址难度,并与包道主打的外带模式相契合,消费者即买即走,顺应快节奏生活,门店也能提升运营效率,减少堂食等待带来的客流损耗。

支撑体系前置,抓住扩张的“生命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餐饮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明显放缓。不难看出,当前餐饮市场已逐步进入“慢增长”时代。

而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是高基数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行业体量扩大至一定阶段,增长速度往往会随之放缓。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全国餐饮相关企业存量约1614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0余万家,市场容量达空前规模。

这一时期,餐饮品牌的后端能力逐渐成为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对有扩张需求的连锁品牌而言,缺乏稳定供应链支撑,前端扩张易陷入品质失控的困境,而没有完善赋能体系,加盟商难在激烈竞争中盈利。

从包道的发展实践来看,其在这两方面的布局,恰好贴合了存量竞争下的行业需求。

在供应链建设上,包道动作较早,创立次年便在广州南沙建成占地过万平方米的供应链中心,该中心配备20条智能生产线,日均产能达60吨,可满足全国门店大部分产品需求。

从品类覆盖来看,该供应链能提供广式点心、面点、营养粥饮等多个品类的产品,加盟商无需额外采购,既保障出品稳定,又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难度。此外,包道供应链中心还通过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双重认证,并自建玉米、香菇等种植基地,全方位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如果说供应链是支撑品牌扩张的“硬基础”,那么针对加盟商的赋能体系,则是包道在存量市场中吸引合作伙伴的“软实力”。

据了解,包道为加盟商提供了包含选址协助、设计支持、运营支持、产品研发、订货系统、开业策划、开业指导、培训支持等9大支持体系,几乎覆盖了开店运营的全生命周期。

具体到落地环节,选址阶段,包道会做专业商圈调研和人流分析,降低选址风险;设计装修环节,提供标准化门店设计方案,保持品牌形象统一;培训支持方面,为每家店提供不低于4人的免费培训,助力运营团队快速上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互联网营销主导的市场环境中,线上流量获取能力尤为重要。包道采用品牌做声量、门店做转化的协同模式,让加盟商直接受益于品牌整体营销势能。

在公域层面,包道协助门店布局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以及抖音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矩阵号运营和精准投放为门店引流;在私域方面,包道已构建包含355万注册会员、5.2万社群用户的私域池,通过会员等级体系、会员日福利等提升复购率和忠诚度。

如今,800多家门店的运营实践,已经证明了包道模式的竞争力。在这个存量竞争的时代,区域品类想做全国化,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资本堆砌,而是把传统品类“拆解开”:如包道这样,把厚重的广式早茶文化,变成标准化的产品、轻量化的模型、可复制的体系,让广式老味道走得更远。

这或许就是传统食品破局的标准答案之一。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卢子言;编辑:笛子;本文封面图及配图均由包道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