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接受了《红人面对面》栏目组的专访,围绕 2025 中国餐饮品牌节 “蝶变・跃升” 主题,深入探讨餐饮企业突破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从战略思维构建、母店模型设计、创始人权责定位到未来行业核心竞争力,给出系统性见解。
9月23日,由广州市商务局指导,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红餐网联合主办的2025 中国餐饮品牌节(第 34届HCC餐饮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举办。期间,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接受了《红人面对面》栏目组的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01.本届品牌节以 “蝶变・跃升” 为主题,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在餐饮行业的双重内涵?
朱明军:“蝶变・跃升” 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观念、吸收新思维。过去,餐饮人普遍聚焦产品口味、服务质量、运营管理、营销效果等维度,这些维度固然重要,但如今它们已不再是 “竞争力”,而是行业竞争的 “标配”。最可怕的误区是,很多企业仍停留在 “过去的优势” 里,执着于战术层面的优化,却忽略了战略层面的升级。
战术层面的工作,比如运营、营销、供应链等,完全可以交给专业的人 —— 企业合伙人、板块负责人或外部高手,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做。而 “蝶变” 的关键,是从 “战术思维” 上升到 “战略思维”。只有选对战略方向,企业才能突破规模瓶颈,实现真正的 “跃升”。
02. 在当前餐饮行业剧烈洗牌的背景下,企业实现“跃升”最需要突破的核心瓶颈是什么?
朱明军:现在很多餐饮企业都在 “抢流量”,总想着把流量做爆,但往往流量爆发一两个月后就迅速流失。根本原因在于 “底层逻辑没跑通”:流量吸引来的消费者,要么因体验不符预期而失望,要么是冲着低价折扣而来,缺乏长期留存的动力。
我认为,餐企跃升的核心突破点,是 “重塑品牌母店模型”。做连锁餐饮,母店模型是根基 ——母店不盈利,一切努力都白费。母店模型的设计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既要构建竞争壁垒,用产业化思维规划长远发展;又要在品牌定位上做到 “出手就是第一”—— 找到自身的独特价值、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让品牌价值与消费者的情绪价值精准匹配。
有了扎实的母店模型,企业才能高效复制:哪怕当前规模小,也能快速成长为连锁品牌;反之,若母店战略模型薄弱,即便企业暂时规模大,最终也会走向没落。
03. 在数字营销日益普及的今天,餐饮企业应如何平衡“战略热词”与“战略本质”?
朱明军:这个问题很关键,核心在于 “战略要高瞻远瞩,战术要脚踏实地”。战略层面,要 “以终为始” 思考企业未来方向。战术层面,则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产品品质、运营管理、体系搭建,把每一个细节落地。而这一切的落脚点,依然是 “母店战略”。
打造母店模型,不是简单找设计师做装修、升级几款产品,而是从战略层面实现与对手的区隔,做到 “出手就是第一”。抓住了母店战略这个 “本质”,才能真正平衡战略与战术,避免陷入 “追热词、轻本质” 的误区。
04. 能否具体讲讲母店模型设计、品类赛道选择、盈利模式重构这几个方面的核心逻辑?
朱明军:很多人误以为 “开家店就是母店模型”,这是极大的误区。母店模型的构建,第一步是 “向外看”:分析外部市场竞争环境、行业趋势、消费者需求;第二步是 “向内看”:结合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不能看到什么火就模仿什么 —— 比如看到某类品牌火就抄款、照搬产品,这种没有根基的模仿毫无意义。
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先结合外部趋势与内部优势,明确品牌战略定位;再思考 “品类如何做出差异、赛道如何切入大规模市场、模式如何实现差异化与利他共赢”,以此撬动更多合作资源。
区域选择上,要遵循 “能成为区域老大就进入,不能就不进” 的原则;对标品牌选择上,要找 “力所能及且短期内可超越的对象”—— 比如霸王茶姬早期对标茶颜悦色,规模超越后又对标星巴克,再通过系列战略战役实现突破。
我们服务过的魅厨集团就是如此:围绕战略梳理产业链,建议其暂停老品牌,新品牌 “芝小官毛肚火锅” 直接以 “海鲜自助、好毛肚不限量” 切入 —— 消费者从未听过 “毛肚免费”,凭借这一差异化快速起量,再通过单品牌做大产业链,进而纵向拓展品牌矩阵。
05.您强调 “创始人做战略,专业人士做战术”,但很多创始人仍沉迷于产品研发、营销细节。从您的经验看,创始人在战略落地中最典型的认知误区是什么?该如何调整?
朱明军:很多餐饮创始人的误区是 “把长板做太长,却忽略了顶层战略”。比如厨师出身的创始人,会天天扎在产品研发里;运营出身的创始人,会沉迷于服务细节 —— 这些战术工作当然重要,但不应是创始人的核心聚焦点。
创始人作为企业 “一把手”,必须聚焦五件事:
定战略:方向错了,努力全白费。创始人要先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确保每一步都围绕长远目标推进;
定模式:包括单店模式、连锁模式、商业模式。模式对了,才能实现 “轻资产撬动大战略”,避免重资产投入带来的风险;
强品牌:始终保持危机感,每年为品牌注入 “强基因”—— 比如优化品牌认知、强化差异化,让品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搭班子:找 “价值观高度一致 + 有成果” 的人。价值观一致能避免内耗,“有成果” 意味着对方在对应赛道里拿到过实际成绩,能真正解决问题;
定机制:明确 “分钱、分权、分股” 的规则。不能只给员工 “画大饼”,要让每一层级的员工(从核心高管到基层员工)都清楚:今年做到什么成果能拿多少收入,没达标会有什么后果。比如设定 “及格线”:完成 60% 目标可按比例拿分红,未达标只能拿底薪。只有通过清晰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 “利出一孔”,凝聚团队力量。
06.从战略层面看,如何设计 “战略决策到战术执行” 的权责边界?
朱明军:战略决策层面,要遵循三个原则:以终为始、先胜后战、由外向内,同时确保战略能支撑企业 “可持续盈利、可持续发展”。制定战略时,创始人要善用 “内部团队 + 外部外脑”:用好内部团队是 “有水平”,用好外脑(比如咨询机构)是 “高明”,两者结合才能把年度战略、品牌模式梳理清楚,再交付执行层落地。
战术执行层面,要推动 “部门向事业部转型”:从 “雇佣式” 转向 “合伙制”,让每个板块的负责人从 “打工者” 变成 “合伙人”。具体做法是 “独立核算”—— 每个部门、每个门店、每个区域都单独核算利润,做到 “做得好有分红,做不好没收益”。
战略落地时,还要把目标 “层层分解”:从企业战略分解到部门目标,再分解到个人任务,确保上下目标一致(上下同欲)。执行过程中,每月对照目标复盘,既保证战略不跑偏,又能及时调整战术细节。
07.过去餐饮竞争依赖流量和规模,未来三年行业竞争逻辑将变化。您认为哪些关键因素会重新定义餐企的核心竞争力?
朱明军:未来三年,不管是中小餐企还是连锁品牌,都必须具备六个关键因素:
1.品牌 “出手就是第一”:品牌强则企业强。要从 “卖产品、卖服务” 转向 “卖品牌、卖文化”,通过独特价值、差异化和品牌文化,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第一位置;
2.门店 “超体验”:超体验不是 “炫酷装修”,而是让消费者产生 “哇噻” 的感受 —— 从门头设计、店内动线,到明档展示、产品呈现,每一个细节都要超出预期;
3.借力 “文化流量”:现在是 “民族文化自信” 的时代,文化能为品牌带来巨大价值。比如川渝文化带火火锅、云南文化带火米线、贵州文化带火酸汤,江西小炒也因江西文化出圈。餐企要学会 “文化出圈”,让消费者在体验文化的同时,觉得 “体验好、性价比高”;
4.打造 “合理空间感”:空间设计不能走两个极端 —— 既不能过于夸张让消费者不敢进,也不能成本过高导致三年回不了本。设计前要明确两个核心:一是契合文化动线,二是匹配盈利数据,把需求明确给设计师,才能做出 “消费者喜欢、品牌能控本、流量能持续” 的空间;
5.产品 “超体验”:重塑产品结构,做到 “小份化、多样性、高颜值、低价格”。比如传统中餐常因分量大导致人均消费高(接近 100 元),消费者不敢多点。要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明确爆款、功能款、辅助款、福利款),让消费者觉得 “选择多、颜值高、买单时比预期便宜”;
6.正确 “嫁接流量”:流量的前提是 “底层逻辑通顺”—— 若母店模型、体验、产品都没做好,流量只会 “来得快、走得快”。底层逻辑扎实后,再系统布局流量:大众点评与美团外卖(本地生活基础)、抖音与小红书(内容引流)、IP 与直播(深度互动)、会员私域(长期留存),四项营销结合,才能让流量实现 “倍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