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标杆到全国布局,石头先生的烤炉已开出75家门店。眼下,其正加速从山东走向全国。
“离开济南最想带走的面包——石头先生”
“周日上午10:40,目测来了三四百人。”
“天津排队3小时吃的面包店!”
……
工作日上午,天津鲁能城负一楼,石头先生的烤炉门店外,消费者排起长队,等待准时出炉的“南瓜狮子头”,暖黄灯光下的高颜值新鲜面包,吸引着往来人群驻足。
在烘焙行业“各领风骚一两年”已经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石头先生的烤炉是少有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品牌。过去两年,石头先生的烤炉走出山东,相继落地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天津等城市,实现区域扩张的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单店模型的可复制性。
近期,借由品牌11周年庆活动的契机,石头先生的烤炉提出“扎根齐鲁十余载,面包香启九州大地”,宣告全新起航、迈向全国。
开出75家门店,进军一线与下沉并行
创立11年,石头先生的烤炉拓店速度并不算快。
2014年,石头先生的烤炉从济南一家主理人烘焙店起步。以“取山地之材,做中国面包”为产品理念,推出了“南瓜狮子头”“厚芋泥雪山包”“蓝米勒奶油面包”等一系列拳头产品,并迅速在济南站稳脚跟。
不过,石头先生的烤炉并未急于求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选择练好内功,深耕山东大本营。11年时间,石头先生的烤炉从济南第一家店,到覆盖青岛、烟台等核心城市,今年还下沉到泰安、济宁、临沂等省内三四线城市。截至目前,石头先生的烤炉在山东16座城市拥有49家门店。

在社交平台,“山东必打卡烘焙店”“离开济南一定要带的面包”等话题下,石头先生的烤炉热度居高不下。其在山东各地门店,也常年占据大众点评城市面包烘焙热门榜前三。
深耕区域的基础上,近两年,石头先生的烤炉也开始进军全国市场。
2023年,石头先生的烤炉上海首店的落地,正式开启全国化扩张之路。
在烘焙品牌必争高地北京市场,石头先生的烤炉展现了亮眼的成绩。去年12月,石头先生的烤炉北京首店落地朝阳合生汇,随即引发消费热潮——开业一周营收突破75万元,吸引了超6000名消费者到店打卡消费,全月营收高达400万。

北京首店的成功,也验证了石头先生的烤炉在全国市场的巨大潜力。随后,其在北京接连落子,目前已开出5家门店。
今年,石头先生的烤炉保持扩张势能,年内新开近20家门店,首次进入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天津、西安等多个城市,成功将门店版图拓展至京津冀和西北地区。
而其在山东大本营的活力依旧不减,今年4月,济南万象城店升级为“魔法面包主题店”,开业一周营收高达90余万元,其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市场的热烈反响同样在线上涌动。在社交平台,#石头先生的烤炉相关话题已收获超4466万次浏览,激发了14.13万用户的主动讨论,更有1.17w+篇用户自发创作的探店笔记。
截至目前,石头先生的烤炉已经布局了华东、京津冀、西北等区域,总门店数达75家。
稳占10-20元主流价格带,高质价比重塑烘焙消费逻辑
在内卷的大环境下,不少烘焙品牌以低价策略争夺市场,却往往陷入无法持续增长的恶性循环中。
事实上,单纯的低价,对于品牌和消费者而言是一场双输的赌局。当下消费者青睐的是“质价比”,即在合理的价格内,获得超出期待的产品品质与消费体验。
红餐网注意到,石头先生的烤炉将单个面包价格控制在10-20元——这也是消费者可接受的主流价格带,同时严控品质,通过原料升级、供应链深耕、场景化门店,让高品质烘焙成为更多人的日常消费。
1、本土食材直采,建议差异化认知
在产品端,石头先生的烤炉通过“本土食材直采+国际高端原料”的策略。
一方面,石头先生的烤炉选用法国总统奶油、英国蓝米勒奶油等全球知名原料,从源头确定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风味。
据了解,石头先生的烤炉也是国内第一家跟英国蓝米勒联名的烘焙品牌,其蓝米勒奶油面包2.0上线至今,因其醇厚口感和稳定品质,复购率持续走高收获全平台总曝光量超1500万,上线第一个月全渠道新品销售超过15万个。
另一方面,其深入广西荔浦、山东泰安、山东金乡等原产地,直采芋头、板栗、大蒜等地域特色食材,实现“农田到烤箱”全程可溯源。这不仅从源头保证了新鲜,更让产品本身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同时,石头先生的烤炉建立了灵活的产品线调整机制。以上海首店为例,初期直接复制山东市场的产品线曾遭遇水土不服,品牌迅速调整,引入法棍、德国碱水等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品类。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区域市场的消费者口味,石头先生的烤炉将产品菜单划分为A(必上)、B(建议)、C(可选)三类,门店按需选配。这种精细化运营,让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能快速适配需求,降低扩张风险。
2、自建工厂+门店现烤,实现有温度的标准化
为保证跨区域扩张下品质如一与高效运营,石头先生的烤炉选择了一条“更重”但更具长期价值的道路——自建中央工厂。
目前,石头先生的烤炉已在山东泰安、浙江湖州和陕西西安布局三大自有工厂,能保证各区域门店的稳定供应。
区别于传统预制品中央工厂,石头先生的烤炉在工厂端完成和面、分割以及采用18小时低温发酵工艺制成冷面团等工序,再通过自有冷链物流配送至全国门店,其中关键的烘烤、装饰等环节则全部在门店现场制作完成。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既能通过工厂标准化生产保障面团品质稳定,又能让消费者享用到门店当日现烤的新鲜面包,品牌还明确承诺“不售卖隔夜产品”,用细节强化信任背书。
红餐网了解到,石头先生的烤炉坚持“供应内链”原则:工厂仅服务自有门店,不对外供货;所有面包均不预制,甚至大多数面包馅料都坚持自主加工。
例如,“蒜香法棍”中所用的蒜蓉酱,全部在自有工厂内制作完成,从大蒜的清洗、去皮、打酱;芋泥馅同样是源头采购整块高品质芋头,经过削皮、蒸熟、手打等一系列流程。

这种反工业化的“笨功夫”,虽然成本更高、过程更为精细,但保证了产品的“健康、日常、家庭手作感”,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竞争壁垒。
3、多元主题门店,适配不同消费场景
烘焙消费早已超越“饱腹”的基础功能,成为传递愉悦的情绪消费载体,场景体验则是放大这种价值的关键。石头先生的烤炉通过“标准店+主题店”的多元门店矩阵,为不同客群打造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消费空间。
在标准店型中,石头先生的烤炉聚焦“日常消费场景”的打造。以北京西单君太的二代门店为例,开放式操作台让消费者能直观看到面包师傅揉捏面团、制作烘焙的全过程,传递了品质自信;在空间设计上,传递一种摩登现代感,用暖色调灯光、原木质感货架等营造出温馨和谐、以人为本的融洽氛围,贴合日常消费场景。

而主题店则成为石头先生的烤炉融入本地文化、打造社交话题的重要抓手。
比如北京合生汇的中国面包主题店,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烘焙空间结合;泰山天外村的泰山文旅主题店,融入泰山文化符号与地域特色,成为游客打卡与本地消费者休闲的选择;还有济南万象城的魔法面包主题店、青岛金狮广场的世界面包主题店,都通过特色场景打造,吸引不同圈层客群到店打卡、互动分享。
门店的差异化场景打造,成功将消费场景从“购买面包”延伸至“日常生活”与“社交分享”,从而帮助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快速打出势能,实现客流突破。据悉,石头先生的烤炉会员平均停留时长较传统烘焙店提升40%。
攻向全国,启动“三大”新计划
历经11年的沉淀发展,石头先生的烤炉已经在产品力、品牌力与供应链层面,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实力。
这也给了其开启下一个十年发展,真正冲击全国市场的信心。
红餐网了解到,接下来,石头先生的烤炉将持续向全国市场渗透,实现从区域强势品牌到全国性品牌的战略跨越。目前,石头先生的烤炉在江浙沪、华南地区已有签约门店,将在明年陆续落地。

不过,石头先生的烤炉的全国化并非简单的门店扩张或者模式复制,而是核心竞争力的精准落地与本地化融合。
眼下,它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规划。
在产品方面,未来三年,石头先生的烤炉将启动“寻味中国”专项计划,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深入中国的各个角落,挖掘地方特色食材与风味灵感,打造一系列“地域限定面包”。
“食材本地化、产品个性化”的研发思路,不仅能够帮助石头先生的烤炉实现产品、风味的差异化,也能够让产品本身成为地域文化的味觉载体,从而让品牌与每个城市的消费者建立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事实上,石头先生的烤炉想做的还远不止于此。
文化,以及由此而生的情感链接和共鸣,是品牌全国化进程中保持独特辨识度的关键。为此,石头先生的烤炉提出了“非遗共生”计划。
在11周年庆活动中,石头先生的烤炉就已开启非遗文化融合的探索:对山东传统手工艺鲁锦的经典纹样进行现代化二创,将其融入周边产品设计,推出鲁锦主题冰箱贴、披肩及限定包装袋,以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方式诠释非遗艺术。
未来,其将与全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展开深度合作,将更多非遗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与品牌体验中。
对于一个“有温度”的烘焙品牌而言,规模扩张只是这场全国征程的一个数据截面,石头先生的烤炉更希望品牌理念、对消费者的尊重和理解,获得大众的情感认同。
石头先生的烤炉将以“焙爱同行”公益计划为纽带,聚焦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定期探访、节日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传递品牌的温暖与善意。
结 语
在消费理性的当下,烘焙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焦虑。石头先生的烤炉却逆势而上,凭借扎实的内功与本土化创新,不仅成为山东的烘焙标杆,更在进军京津沪等一线市场时屡创销售纪录,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增长的鲜活样本。
站在未来十年的新起点,石头先生的烤炉的全国化蓝图已经铺开。正如其所言,“扎根齐鲁十余载,面包香启九州大地”,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品牌未来十年的发展愿景。
而石头先生的烤炉扎实的内功、灵活的本土化策略以及地域文化情怀,也是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消费者的信赖最大底气。
本文配图由石头先生的烤炉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飞飞;编辑: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