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咖全球门店突破10000家,平价咖啡赛道竞争将进入新阶段。

咖啡赛道的万店选手又多了一个。
11月24日上午,幸运咖官宣全球门店突破10000家(含签约门店)。继瑞幸咖啡、库迪咖啡之后,幸运咖成为中国第三个门店规模破万的咖啡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幸运咖仅用10个多月就实现了门店数翻倍——从年初的4500余家到如今突破万店。
门店破万,多地暂停加盟
幸运咖突破万店,也意味着其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今年初定下的开店目标。
回顾2025年,幸运咖发展势头迅猛。
据官方信息,今年初,其全国门店才4500余家,10个多月时间,实现了门店数翻倍。其中,7、8月新签门店数均破千,7月更是达1200家,创下单月新签门店数新高。
加快扩张步伐的同时,幸运咖也展现出了更强的“野心”——进攻一线城市。
今年6月,幸运咖推出的“2025年最强加盟政策”: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这六座城市,给出长达两年的费用减免。这也是幸运咖向一线城市发起猛攻的明确信号。
作为蜜雪集团旗下咖啡子品牌,幸运咖此前和蜜雪冰城一样主攻下沉市场,定位高质价比,产品价格带主要集中在6-8元,但下半年开始却重点开拓高线城市,寻找空白市场的机会。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其实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幸运咖要做大规模,进入一线城市是不可避免。
对于幸运咖而言,下沉市场是其“大后方”,而一线城市则成为其提升品牌势能、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关键战场。
截至目前,幸运咖一线城市的门店数已超千家,北京门店数达到100家。同时,今年 8 月份,幸运咖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海外门店,开始探索海外市场。
有知情人士告诉红餐网,万店目标达成后,幸运咖将继续扩大下沉市场的优势布局,同时重点“向上走”,持续开发高势能市场。
这一点从幸运咖最新的加盟政策也能看出。据幸运咖合作中心11月发布的最新加盟政策,品牌向省会城市以及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和天津市减免首年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共计17000元;而除此之外其他已开放加盟区域减免首年加盟费、培训费,共计12000元。
△图片来源:幸运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万店目标达成,幸运咖部分区域的加盟已趋近饱和。
近一个月,幸运咖发布了多个城市“2025年度的规划加盟名额满员,暂停加盟”的消息,包括河北的灵寿县、行唐县、赞皇县、赵县,甘肃的临夏州、定西、平凉、嘉峪关、天水、酒泉、武威,河南的开封,湖北的咸宁、潜江、鄂州、随州、宜昌,新疆的图木舒克、昆玉、阿拉尔、可克达拉、胡杨河等。
可以看到,目前加盟趋于饱和的市场大多是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
在上述11月的加盟政策中,幸运咖也提到,迈入万店规模后,品牌的发展重心将在保持增长的基础上,聚焦于品牌势能的长期沉淀与运营体系的精进升级。因此,11月将是享受品牌发展红利期扶持政策的最后窗口。
平价咖啡战局升级,谁能拔得头筹?
随着幸运咖破万店,中国有了三个门店规模破万的咖啡品牌,且都走平价路线——人均消费在15元以下。
2023年6月,瑞幸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达到10000家,成为中国首家突破万店的连锁咖啡品牌,历时6年。近两年,瑞幸开店速度并没有放缓,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瑞幸全球门店总数达29214家。
2024年10月,库迪宣布全球门店数量突破万家,从0到10000店用时两年。红餐数据,目前库迪总门店数已经达到16000家。
幸运咖成为第三个迈入万店俱乐部的咖啡品牌,进一步印证了平价咖啡策略的正确性。
这背后是咖啡消费市场的大趋势——消费者对咖啡的功能性需求逐渐取代早期社交、稀缺性追求,高质平价成为市场刚需。
而幸运咖之所以能做到高质平价,背后有蜜雪冰城集团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包含前端规模化集采、中端标准化加工以及后端物流配送。

△图片来源:幸运咖
目前,幸运咖是行业里极少数兼具原料直采、自有烘焙基地、自建物流体系的品牌,共享蜜雪集团5大生产基地与29个仓储中心,12小时配送圈确保原料新鲜。同时,蜜雪集团还在大幅扩充咖啡烘焙的产能,其今年新投产的大咖海南工厂烘焙线年产能超2万吨,咖啡烘焙总产能达2.8万吨。
与此同时,幸运咖还根据区域差异化,推出不同的门店模型。在一线城市如写字楼、地铁口等高流量区域,幸运咖主打“快取店”模式,主打高效便捷;而在三、四线及县域市场,幸运咖门店则倾向于设置卡座区,满足消费者社交与休闲需求。
更为通俗地来讲,幸运咖发展的底层逻辑与蜜雪冰城相同,它的平价优势,是在价格、品质、规模、售卖渠道等综合因素中建立的。
随着幸运咖已跻身万店行列,平价咖啡赛道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当前市场不仅有瑞幸、库迪的存量挤压,更迎来了跨界玩家的纷纷入局:古茗推出2.9元限时咖啡,京东“七鲜咖啡”以9.9元双杯美式套餐切入市场,咖啡赛道从“9.9元”迈入“2.9元”超低价时代。
对于幸运咖而言,万店是品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如何在向上的市场突围中打破现有品牌格局,在守住下沉市场的基本盘时抵御“模仿者”冲击,将是其接下来的重要命题。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编辑: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