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餐饮,消费升级的下一个风口? (下)

来源:红餐网 作者:丁一 2016-09-23 13:44:30
丁一

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串亭烧烤居酒屋』创始人,从业十年的非典型餐饮人,毕业于清华大学MBA,曾供职于奔驰,现任清华大学校友导师、中烹协特聘讲师。个人及品牌管理故事入选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库、全国百优工商管理案例。微信公众号:餐饮MBA院长(cymba001)

接上:餐饮有什么可投资的?它是消费升级的下一个风口吗?

不久前,院长受邀来到京东总部做了一次分享演讲,就餐饮业备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揭秘和深度分析,同时也发表对餐饮消费升级的一些看法。

以下是院长在京东演讲的纪要:

餐饮,消费升级的下一个风口? (下)

Part 2:餐饮-消费升级路在何方

互联网思维颠覆餐饮业?

如今上至新闻联播,下至土老板,“互联网思维”红得发紫。

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想和方式,去改造、重构乃至颠覆一切行业,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也是新增长点。这股浪潮的强劲冲击,从2012年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的品牌,并且还有人总结了互联网思维颠覆餐饮业的方法论。

于是,院长将被誉为“互联网餐饮”的知名品牌(黄太吉、雕爷牛腩、西少爷、伏牛堂)与老牌知名餐饮品牌(西贝、海底捞、眉州东坡),从上述“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做了一个对照比较。

虽然“互联网餐饮品牌”在就餐顾客的用户体验方面,都是该品类的佼佼者,但与传统餐饮品牌比,并没有明显拉开优势;快速迭代、开店速度方面,也未能打破传统餐饮的规律。

但是在互联网营销领域,“互联网餐饮品牌”展现了压倒性的优势:相比传统餐饮企业动辄上千万的品牌建设投入,黄太吉、西少爷、伏牛堂几乎一分钱没花就火遍全国。

虽说,将年轻的新锐品牌与有着十多年积累的大品牌比较,显然不公平,但通过这种不公平的对比,反而更能揭示“互联网餐饮品牌”的基因优势:善于抓住互联网红利期的机会、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传播。

迄今为止,“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餐饮界最明显的成绩,就是快速免费出名。然而,随着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退,免费出名的机会也一去不复返了。

院长观察到,大部分“互联网餐饮品牌”的创始人,其实都对“互联网思维”的帽子唯恐避之而不及,他们越来越多的去谈产品、谈管理,将互联网的工具、思维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用到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中。而那些现在还在叫嚣“互联网思维颠覆餐饮业”的人,我觉得,不是智商低就是情商低。

产业配套:消费升级的瓶颈

“国八条”之后的这几年,餐饮消费升级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第一波是环境升级,如绿茶和外婆家。

“国八条”之前,顾客只有在高档酒楼才能“体面”的吃上一顿饭,但大多数老百姓是享受不起的;而环境有一定品质的中档餐厅,也在大众市场上无心恋战,都削尖脑袋往更高大上的“政务宴请”“商务宴请”转型。

2012年12月,政府一声令下,为高档酒楼这条路线判了死刑,随后,餐饮企业才被逼无奈开始真心的考虑如何为老百姓好好做饭。

走在最前头的,是外婆家和绿茶:五星级的环境,一星级的价格,让广大老百姓被压抑多年的消费升级的欲望得到了疯狂的释放。

第二波是出品形式升级,如雕爷牛腩和各种品质外卖。

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购物中心餐饮异军突起。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这种业态,本身就是对百货商场(department store)的一次消费升级,而购物中心中广泛引入的儿童、餐饮等服务业态,更是增强顾客体验的重头戏。

购物中心餐饮,被要求在独特性上秒杀街边店,于是,除了装修之外,各品牌都在餐具、摆盘、造型上绞尽脑汁,“是否有拍照的欲望”成了检验菜品的重要标准。

另一边,随着外卖平台的兴起,快餐外卖的消费升级也应声而至。外卖受到客单价的限制,无法承受高成本的食材,但在包装、花样上的创新升级层出不穷。

第三波是服务升级,如无数购物中心餐饮品牌。

《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后经过这些年,很多商家包括院长自己都承认了,海底捞确实学不会——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去学。但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情况下,提升服务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乃是活下来的门槛条件。

经院长亲测,北京品牌购物中心内80%的餐厅,都可以做到:顾客对菜品的上菜时间、口味、质量提出质疑后,餐厅做到可退可换,且完全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当顾客对服务提出投诉时,基本上可以获得折扣或餐券补偿。

客观的说,这几年,餐饮同行们的服务意识极大的提高了。大家可以为自己点个赞。

但是,第四波升级却似乎卡住了,迟迟还未到来。

如果说国内一线城市的餐饮水平和日本相比,最落后的点,大概就是 “好吃” 吧。

有人说不够好吃是匠心的缺失,但我观察到的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品牌,似乎已经竭力了。

匠心,首先讲究的是精心挑选食材,但全国上百家店的企业,全部采购鲜货、农场直供、用匠心挑选食材?完全不现实。

餐饮要做大做强,必须依赖供应链,但供应链端的落后,使得餐饮企业无法专注于顾客和经营。

一个是专业人才的缺失。餐厅里的生产流程,无法直接运用到食品加工厂中,食品加工厂要在批量化生产的情况下,还原出和餐厅一样的口味,必须依赖拥有高超食品科学技术的人才对流程和配方进行再造。这一点,大厨是做不到的。

另一个是食品加工厂的缺失。大部分食品加工厂,都只愿意、且只有能力做标品。所谓标品,就是大路货,例如骨肉相连、奥尔良鸡翅。没有意愿是因为怕麻烦、担心销量;没有能力是成本控制、品质控制、物流等管理能力跟不上,使得做餐厅很难挣钱。

我们曾经有幸遇到两位非常专业的食品科学博士,30年的食品加工技术经验,他们帮助我们实现了“不可能的任务”——在保持手作风味的前提下,采用技术和设备创新实现了批量加工。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第三方合作加工厂所在的地区民风彪悍、职业化程度不高,一段时间之后,次品率便开始高居不下,最终我们不得不含泪放弃。

反观西贝,两年前西贝就提出了让厨师当店长、厨师高工资的战略,这个战略反映出西贝对餐厅内现场加工的高度重视,贾总曾亲口透露,西贝70%的菜品都是在现场制作烹饪,这是西贝保证好吃的秘诀。但另一方面,这难道不是对食品工业现状的一个响亮打脸:也许经过多年的探索,西贝对第三方供应链彻底丧失了期待?

餐饮:消费升级的下一个风口?

现在,中国正在发生一场举世瞩目的消费大升级。已经富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再只需要低质低价的商品,而是蜕变为高质高价的追求。不信你看看,每年中国人海外采购是六七千亿,而且一直在增长!

海外血拼、出境旅游、轻奢盛行、互联网品牌崛起,都是中国消费大升级的深刻映射。再看看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不是以人的意志来转移的。

这场消费大升级,甚至被世界认为是下一个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现在,主流风险投资、许多先知先觉的大家都在看互联网品牌的机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升级中,诞生一批百亿市值级别的公司毫无压力。

刘强东认为,创业投资大潮的火爆之后,风口可能不是在互联网而是在传统行业。比如服装鞋帽行业应该可以做出来中国人喜欢的快时尚品牌;在食品行业,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这个行业未来五年也能够涌现出一批令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品牌。

前不久西班牙服装巨头Zara创始人超越比尔盖茨成为新全球首富。他40岁创业,资产800亿美元,过去十年股价增长570%。日本服装巨头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也是日本首富。这两大品牌在中国攻城略地,开了一家又一家。深受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欢迎,也赚得盆满钵满。

对比强烈的是,中国的大批本土品牌服装鞋帽却在一个个破产,在百货商场的门店也在大批关门大吉。这说明什么?很简单,产品不够好!这个意思不是仅仅包括商品本身的品质,还包括了服务、体验、运营效率等外延。

反观传统的优秀食品企业,活得非常滋润。譬如老干妈,全部现金拿货,年年在贵州纳税第一,也不上市,甚至被海外当成“来自中国的调味奢侈品”。又譬如,在海外享有盛誉的李锦记,多年的老字号。

从Zara、优衣库到老干妈、李锦记,这些都是傲娇的互联网人嘴里的“传统企业”,可人家活得一个比一个好。

一句话,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正在大升级。而基础性的商品消费并未被很好满足,这就是商机。

而基础之中的基础,则是餐饮业。

最后,再次引用贵司刘总的话作为收尾:

问题最多的行业

也将是机会最多的行业

全文完。

本文作者丁一,红餐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