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戴明管理思想在餐饮业的应用:从系统思维到持续改进的运营哲学

来源:红餐网 作者:孙玉麟 2025-11-27 11:55:35
孙玉麟
红餐智库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实战型企业家学者。身为管理学教授,授课广受企业家学员欢迎;作为创业导师,指导近百家企业取得不俗业绩。历任山西祁县洛阳村学校校长、村主任,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所长助理,国家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司处长,深圳建材集团董事长,赛格集团董事长,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特别助理等职。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3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 次荣获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餐饮业,作为体验经济的桥头堡,身处竞争白热化、口碑效应被无限放大的市场环境中。其质量的内涵远不止于“产品”(菜品)的稳定,更涵盖了服务体验、环境卫生与运营效率等多维度的综合感知。美国质量管理大师W. 爱德华兹·戴明的管理思想,以系统思维、数据驱动、持续改进、全员参与为核心,为餐饮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提供了全新的底层逻辑。

戴明思想的核心要点

1.系统思维:将企业视为一个由相互依存的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厨房、前厅、供应链、顾客反馈等环环相扣,彼此影响。

2. PDCA循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闭环,实现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将改进融入日常。

3. 统计过程控制(SPC):摒弃直觉与经验主义,以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减少波动,从而系统性地消除浪费。

4. 94%的问题源于系统缺陷:强调管理者应通过优化流程来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员工个人。

戴明思想在餐饮业的具体应用

3.1 系统思维:打破壁垒,实现前后厅一体化

常见困境: 后厨出餐缓慢,前厅抱怨连连;前厅接单失误,后厨被动返工。

戴明式解决方案: 将餐厅视为一个高效协同的系统,优化信息流与工作流。

信息一体化: 采用统一的POS系统,实现前厅点单与后厨KDS(厨房显示系统)实时同步。

生产标准化: 制定每道菜品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明确步骤、时间与分量。

库存联动化: 将库存系统与菜单销售数据打通,智能预测,减少缺货与食材积压。

3.2 PDCA循环:驱动服务体验的持续进化

案例: 顾客集中反映外卖到店自提等待时间过长。

 P (计划): 分析外卖高峰时段的订单结构,定位厨房打包环节的瓶颈。

 D (执行): 在高峰期试点设置“外卖快速通道”与专门打包工位。

 C (检查): 精确测量并对比试点前后的平均等待时间与顾客满意度。

 A (行动): 将验证有效的高效打包流程制度化,并纳入新员工培训体系。

3.3 数据驱动:用SPC掌控质量波动

实践路径:建立数据库: 记录每日关键质量指标,如菜品出品温度、标准分量偏差、顾客投诉类型与频次。

分析波动源: 利用控制图等工具,分析出哪个环节(如炒制火力、烤箱预热时间)的波动最大。

实现效果:

通过控制关键变量,确保菜品口感与呈现的高度稳定。

基于历史数据预测需求,提前调整供应链,减少缺货或食材积压的风险。

3.4 流程优化:从“问责个人”到“改进系统”

场景: 某服务员频繁出现上错菜的情况。

传统处理: 批评教育,甚至辞退员工。

戴明思路:

根本原因分析: 追溯发现,菜单设计复杂、桌号与菜品标记方式易混淆是主因。

系统性解决方案: 引入二维码扫码点单,POS系统自动匹配桌号与菜品,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判断失误。

成效: 错单率下降80%以上,同时解放了服务员,使其能更专注于顾客服务。

关键成功要素

1. 高层驱动: 餐饮决策者必须将质量改进视为长期战略,而非一时兴起的运动。

2. 全员赋能: 从洗碗工到主厨,每个人都应被鼓励参与质量圈活动,贡献改进智慧。

3. 长期主义: PDCA并非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种内化为组织习惯的、永无止境的旅程。

4. 心理安全: 营造“对事不对人”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敢于暴露问题、提出建议,而不必担心被追责。

结语

餐饮业的卓越,远不止于厨艺的精湛,更依赖于一个能够自我进化、持续优化的卓越运营体系。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将宏大的“系统观”与精密的“数据化工具”相结合,帮助餐饮企业从根本上减少浪费、稳定品质、提升顾客体验。对于在激烈竞争中寻求突破、在消费者挑剔味蕾中力求完美的餐饮企业而言,戴明的思想不仅是管理工具箱,更是一种深刻的运营哲学——它要求管理者将餐厅打造成一个不断学习、持续精进的“学习型组织”。

作者:孙玉麟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