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外卖020的下半场,如何用新零售思维重构外卖业态?

来源:红餐网 作者:徐畅盛 2017-07-03 11:50:27
筷玩思维

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之前某外卖平台CEO宣称其平均送餐时间是29分钟(从消费者拿出手机下单到最后送达)。无独有偶,另一外卖平台CEO对外宣称其平均送餐时间已缩短到28分钟。支撑这一数据的后面无一例外的都是大数据、云计算。

一个初创者把大数据云计算什么的挂在嘴边,会被认为不着边际、不靠谱。大咖说着同样的话,你是否有勇气去质疑其中的不靠谱呢?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我们的确可以做很多事儿。比如,给消费者画像,把订单匹配给最近的配送员,计算出最佳路线,甚至计算出厨师炒一道菜需要几分钟。

但大数据云计算能计算出厨师当时要烧多少个菜吗?厨师当时的状态又怎样呢?

我们总是习惯喝着咖啡设计环环相扣的完美计划,然而现实往往是这样的,菜烧好了,配送员没到。配送员到了,菜还没准备好。建立在理想状态下(订单一响,厨师立马准备。菜烧好了,配送员刚好到位。)的运行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不堪一击的。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集中披露外卖平台各种乱象。有观点把这种种乱象归结于监管缺位。但我个人认为根源其实在于外卖平台自身定位的一种错位。外卖平台把日成交量、覆盖区域、注册的商户量和用户量当成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源自于类似淘宝这样的平台思维。

外卖平台把成为外卖界的淘宝当成是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我认为这恰恰是外卖平台最大的错位。

实际上,这两个平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淘宝对应的是全国甚至是全球市场,外卖说白了,就是3公里的事儿。

北京的烤肉饭再好吃再便宜,天津的消费者也只能呵呵一笑。对应的区域范围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户对平台依赖性的大小。淘宝要收过路钱,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卖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薄利多销而和淘宝携手共赢皆大欢喜。

而外卖平台一旦开始收割,收取商户流量加配送近20个点的费用时,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没有赢家的开始。对于商户来说,食材成本占比大概是35个点,人工房租水电燃气占比大概是40个点,扣除满减的折扣再加上外卖平台收的20个点,商户几乎是卖一单亏一单。

亏本的买卖没人干,商户要么虚报价格,要么就偷工减料。平台貌似挣到钱了,但是消费者不会就此买单了。为了得到更具性价比的外卖,消费者和商户很有可能会撇开外卖平台,建立直接的联系。毕竟这种联系(比如微信)很便捷,成本也很低。

所以,才有互联网的上半场下半场一说。上半场,有滴滴烧钱在先,各大外卖平台烧起钱来毫不手软。滴滴成功了,然而外卖平台如法炮制的结果更像是东施效颦。原因很简单,打车和外卖,完全是两码事儿。

打车的主要矛盾或说痛点是瞬间的供需信息匹配,谁的供需信息匹配成交量大,谁就是老大。而外卖的主要矛盾是消费者希望得到安全卫生、可口有性价比的食品和准时送达。谁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两种需求,谁才是老大。烧钱可以烧出成交量,但烧不出良好的用户体验。

外卖这个业态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比如说厨师老张,做的卤菜非常好吃(或是某个团队精心研发的某种单品爆款)。按照以前的商业模式,老张要想创业的话,就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财力去寻找合适的店面,然后交转让费,装修,办证,最后才是开业。

一般来说,它的覆盖区域在3公里左右。老张为了把自己的卤菜卖遍全城,就会去多开几家分店,卖遍全城后就会想到卖遍全国。接下来就是走加盟或连锁。但几乎每开一家店都相当于一个新的开始,对老张的精力财力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即便是再有经验的成功人士也不能保证所开的每家店都生意火爆。而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老张只要开一家旗舰店甚至不需要沿街店面,只要有外卖平台(信息交换及支付平台),加上配送系统,就可以把他的卤菜卖遍全城。

老张节省了房租和部分人力成本,增加了流量获取及配送的成本。

倘若增加的流量获取及配送成本,远超省下的成本,关门只是个时间问题。比如大师之味。

对于老张们来说,食材35%到40%的成本是不能降的,无底线降低食材成本,其本身就是黑心作坊无良商户。门市店自带流量,没有门市店的老张们需要通过口碑去获取流量。

为了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老张们(或是品牌外卖)往往自建中央厨房和配送系统。然而事实上,自建中央厨房及配送系统的成本又是老张们单独所无法承受的。

帮助老张们降低综合经营成本,让老张们有钱挣,老张们就会活的更好。换句话说,这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外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外卖以及同城即时配送更是大有作为。追本溯源,外卖平台首先就是一个信息交换和支付的平台,是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互联网技术。

而外卖这个业态是由商户、外卖平台、配送系统这三方的参与共同完成的。荣辱与共,三方共赢,才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如果说现在的外卖平台巨头是把一个商圈里零散的商户收集起来,做成精美的图片放在网上。那么,我们时光里所做的,就是让有一技之长的厨师、烘焙师等等创业者轻轻松松地成为这个商圈里的商户。

我们把传统的超市改造成为集美食、水果、鲜花盆栽为一体的具有爽心悦目般体验的一个吃货的天堂。线下为线上引流,线上再通过信息交换及支付平台、配送系统反哺线下。线上线下互动打通,1+1大于2。

时光里的定位是为厨师老张们、品牌餐饮团队打造的众创空间。我们只负责品牌建设、场地设计装修、宣传推广、配送到家。从早点到宵夜,从特色小吃到便当龙虾甜点茶饮,全时段多品类的一个吃货的天堂。

配送,是每一个做到家服务的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众包配送其实享用的是人口红利,让更多的人参与配送。这种人口红利是不可持续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另外,如果只是单纯的送餐,是养活不了配送员的。让配送员上午下午都有活儿干,有活儿干意味着有钱挣,意味着单次配送成本的下降。所以,增加一些品类,比如水果、鲜花盆栽等等,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事实上,这样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时光里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对配送的理解上。我们认为,配送员不是简单的搬运工。及时送达之外,配送的更高境界是社群经营:熟悉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成为朋友。

在时光里,厨师是创业者,配送员也是创业者。每一个配送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就像城市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站2到3名医务人员,负责周边几个小区。这个大爷有心脏病,那个阿姨有高血压,社区医生了如指掌。时间久了,他们之间不像医患关系,更像是亲人朋友。

时光里的每一个配送员都要成为这样的社区医生,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深耕细作,熟悉消费者的需求,和他们成为朋友。他是这个区域里老张卤菜、隔壁老王私房菜的区域代理经销商。他的收入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销售。

对于整个配送系统来说,配送员就是这个配送系统里的毛细血管,干线配送会把他所在区域消费者的需求送到他手中,由他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时光里的盈利来自于销售额的抽佣,但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成为消费者可以信赖喜爱的朋友,拥有毛细血管般的同城即时配送网。(本文作者徐畅盛,时光里创始人,一直在探索如何重构外卖新业态,融资进行中。

PS:外卖市场演进到现在,餐企和美团外卖、饿了么的关系可谓是相爱相杀,产业如何相融共生、携手并进?外卖市场还有哪些新玩法?在外卖领域创业还有哪些切入路径?欢迎大家在后台和我们留言互动。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