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2018年,我国餐饮业首破4万亿的大关,其中,新快餐和传统快餐、新小吃和传统小吃这两大品类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当然,正餐的势头也丝毫不弱,而在快餐、正餐、小吃之外,还有一个心有浩瀚却鲜为人知的品类,那就是团餐。
虽然说团餐的市场份额占了餐饮业大盘的四分之一,但由于这个品类的特殊性在于其商业逻辑与常规社会餐饮不同,导致它少被人乐道。
中国的团餐虽然盘子不小,少说也是万亿级,但总体较为分散,以深圳华为公司的食堂为例,这一家企业的地区食堂就有数家团餐企业一同入驻,单一企业如此,更别说一些学校、工厂、军队等地的食堂了。
简单说,中国团餐就是一个巨量的蚂蚁市场,它不同于日韩美等国的团餐市场集中度在60到80%之间,基于此,这些国度才诞生了一些国际级团餐巨头,如英国的康帕斯、法国的索迪斯和美国的爱玛客,这三家企业均实现了跨国经营,员工数量在数几十万之间,这三家企业还在90年代初先后进入了中国,就连2008年我国奥运会的团餐竞标资格也被三大巨头之一的爱玛客拿下。
那问题来了,在当下世界级团餐巨头的名单中,为什么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浮出?我国万亿级团餐市场,何时诞生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独角兽企业?
团餐这个万亿级市场的挑战与机会
有数据统计,我国团餐企业的数量在10万家左右,其中,头部团餐企业的营收早已破亿,但头部团餐企业的占比还不到1%,而其它巨量的长尾团餐企业,其年营收也不过在数万到百万之间徘徊,甚至不谈有些团餐企业还面临着经营不善甚至亏损的局面。
在筷玩思维看来,不同于街头餐饮或者商超餐饮,团餐本就是一个可高度标准化,也可高度复制的行当,但国内团餐市场的碎片化却令人诧异。
以一家员工数达千人的工厂食堂为例,其合作方式有几种,一是工厂方自营,自负盈亏,只要操作得当,大多是可以盈利的;二是承包制,厂方收取一定的租金、管理费、提成等;三是协同合作等,也有一些厂方将食堂分区规划出来,由多个团餐企业一起入驻……
如深圳的华为食堂,其就是由深圳点典、深圳绿源、山东潘多拉等10几家团餐、餐饮企业共同服务。即使同样归属华为公司,深圳的华为食堂和南京华为食堂的合作对象又不一样了。不说同一企业的食堂,即使同一地域的不同企业或工厂,其合作方式、经营方式、合作餐企也有很多变数。
我们将街头餐饮、商超餐饮等这些常规社会餐饮称为蚂蚁市场,也是因为其开放性和个性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表现,总有人来打破这个不定的局面,加上顾客要去哪家消费,谁也说不定。
消费群体的定与不定是团餐与常规社会餐饮最大的差异化,一是群体基数的庞大,街头餐饮开业的时候,商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卖多少、能不能卖,而团餐一开门就得准备数百上千份,这也有益于团餐企业食材的源头直采;二是在团餐巨量的群体基数中,至少会有九成以上的消费者“无法流失”,学生、员工一般只能在食堂用餐,这也得益于消费群体和厂方、企业方、校方之间存在的用餐补贴协议,由此,团餐企业基本靠量获利。
再以高校团餐为例,据筷玩思维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的数量在3000所左右,校园团餐有几个优势:一是客群稳定,至少有八成到九成以上的学生一到饭点就直接去食堂;二是位置上的相对优势,比起校外餐饮店,食堂距离学生的位置更近;三是价格优势,大多学校对于学生的食堂消费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加上学生吃饭的需求是家长关注的第一要素,学生根本不缺吃食堂的钱。
也就是说,团餐比起常规餐饮,其客户群体和商业模式是有一定优势的,不止是消费群体的基数之大与高粘性,更是这个市场的标准化,比如说,完全可以出一家团餐巨头拿下整个省市的团餐市场,然后再走出省,继而走向全国或者全球。
团餐的市场不止万亿级,中国团餐企业羽翼尚且未丰,外国团餐企业早已逍遥世界
从全球团餐市场看,以日美韩为例,其团餐集中度达到60%以上,基于此才有了康帕斯、索迪斯和爱玛客这三大国际巨头。
有趣的是,这些国际巨头也早在9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更有趣的是,这些跨国企业在我国经营的并不是法餐,也不是美式快餐,更不是简单的英国菜,而是我国的中餐。
换句话说,这些跨国企业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它们做的是资源整合和商务合作,用当地的食材和当地的厨师再用当地的组织来赚当地人的钱,这个商业逻辑何其简洁和高明!
以创立于1966年法国巴黎的索迪斯集团为例,它在全球至少80个国家开设了近3.3万个分支机构,客户群体包括企业、政府、学校、医院、住宅小区、养老院、大型工地、特色餐饮中心、文化设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群体。
美国500强企业“爱玛客”服务国度跨了22个国家,员工数也接近30万,就连国家奥运会这些团餐项目也多数被爱玛客拿下,它的服务对象也涵盖了所有可以提供团餐的场景。
上述这些团餐国际巨头的服务逻辑是:只要是人多的地方,而且这些人是一个共同体,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哪个位置,都可提供服务。
虽然逻辑架构很简单,但光有架构也不行,爱玛客诞生于美国,标准化和企业流程管理本就是其国家企业文化的强项,在跨国经营管理中,首先是事事标准化,包括打扫卫生也是如此,再到全流程管控、一对一的培训师和监督人员等。
在运作方面,爱玛客还有一套跨国通用的测量定价系统,保证了对资金的管控;团餐通用的逻辑是蓝领员工居多,所以福利和制度也很重要。与其它餐饮员工不同,爱玛客多数蓝领员工的工作标准是5天8小时,此外还有给力的员工保障,如2008年爱玛客苏州项目一员工在上班途中被车撞了,就是由爱玛客公司连同保险公司一起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
再以索迪斯为例,索迪斯在服务学校食堂时,其它的团餐企业多数以降低成本为首要考量,而索迪斯采取了服务思维,用菜品搭配做好营养均衡,为此,索迪斯还进入了医疗市场,如医院、康复中心等,甚至还制定了“帮你成长”计划,就是从饮食提供商的角色来告诉学生、病人、消费者怎么吃,再到怎么吃的更好。
外国团餐企业走遍世界,其逻辑是这样的:一是利用当地资源做整合,如采用当地的食材、当地的菜系等;二是用成熟的标准化和跨国管理方式为组织赋能;三是控制成本的同时又回归餐饮本质,做好菜品和服务等。
这个逻辑如此简单,于是这三个国际团餐品牌走出了本土、走向了世界,并各自为战,即使都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在同一学校、工厂、政府机构等场景中,这三大巨头也和国内团餐企业各自为营且一同竞标。
与上述提及的这些国外巨头对比,国内团餐企业的数量空有十万级,却为何还没一家走出国门?为何出不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难不成是时机未到?
从国际市场回归国内,这个万亿级市场藏着什么样的变革点?
回到中国的餐饮业,9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也不过勉强近30年。那时,我国市场刚开放,麦肯这些跨国餐企就进来了,与之一起进来的还有国际团餐三巨头们,与稍显“谨慎”的麦肯不同,“三巨头们”趁着我国团餐发展缓慢的空档,它们迅速在我国企业、工厂、政府、医院、学校等场所落地开花。
细数整个餐饮市场,90年代之后,我国常规餐饮随着新餐饮人的破局节节开花,这些新生代力量的崛起诞生了多股新势力,首先是以唐宫、大董、西贝、外婆家、海底捞为主的实力餐饮;再者是喜茶、奈雪の茶、小大董、正新鸡排等新餐饮;然后是陶陶居、都一处、同庆楼、眉州东坡等传统餐饮力量……
在大量连锁餐企之外,还有其它更加巨量的长尾小商家,就是这些品牌堆起了国内餐饮的整体格局,可以说常规餐饮的影响力在2000年后是一路飙升,甚至走遍全国,再到走出国门,至今横跨数个国家的餐饮品牌也比比皆是。
但其中的繁华却唯独少了中国团餐企业的影子。即使是当下企业方食堂的需求,多数还以自营或承包为主,多数的逻辑还是不难吃的菜、便宜的价格和以量盈利,由此,三大国际团餐巨头从90年代进入我国一直收割市场至今。
据筷玩思维了解,我国团餐企业数量大概在10万家左右,但其中形成连锁且营收破亿的也不过才1%,团餐的复杂之处和封闭性也曾经有这样的“江湖奇谈”,比如说有“关系”的人一场谈话就能定下一个食堂的承包权,然后老板在当地招一批会做菜的人,或者将厨房承包出去,一个食堂就开起来了。
差异化非常明显,常规餐饮非常考量老板是否懂餐饮业,而团餐几乎不需要这么“麻烦”,也就是这样混乱的情况,导致了我国团餐二三十年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整个中国团餐市场,年收破百亿的也仅千喜鹤这一家,千喜鹤之外,北京健力源集团也不过才服务200多家企业而已,再往下的团餐企业更不成规模。就连中国团餐市场占有率都不到百分之一,怎么可谈走出国门,怎可谈世界级独角兽?
近些年,几乎固化的团餐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入局者,如西贝,又如美食广场转型团餐的潘多拉集团等,但以本土第一团餐品牌来看,还属禧云国际的千喜鹤。
以禧云国际为例,截至目前,禧云国际旗下各板块业务已累计服务3600余家餐饮中心、45000余家档口门店、覆盖团餐营业收入超过了180亿元、触达团餐消费用户15亿人次,其所服务团餐企业客户遍布全国31个省市,涵盖了大学、中学、医院、厂矿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IT科技系统、铁路机场、养老餐等多个市场领域。
2017年,禧云国际获得了来自蚂蚁金服、鼎晖投资和阿里巴巴旗下口碑A轮2亿美金的战略投资。
筷玩思维认为,关于整个团餐业的发展,正如禧云国际曾经提出的“团餐行业正在进入后服务时代”,这意味着,经营团餐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做菜卖菜思维,团餐的后服务包括了原料采购、食品检测、食材配送、信息化服务等等,相比常规餐饮,团餐服务的产业链更长,且更复杂,也正是如此,其可填补的“市场空白”也更多。
目前,禧云国际一是在搭建整个行业的后服务框架,即是做“后服务”、做好市场整合;二是打破团餐行业原有的产品模式,将市场餐饮如一些小吃或者正餐引入团餐的产品系统,然后一边前行一边改善。
随着西贝、潘多拉等企业的入局,我国原有的团餐生态必将迎来新的变革,虽然当下我国的团餐企业还羽翼未丰,但未来,谁说的定呢?新的500强餐企,必定会从我国的团餐领军企业中诞生。
结语
市场经济带来了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再到新企业制定新的标准,继而重构行业已有的格局,最终诞生更有实力的独角兽,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其中的关键是入局者要有破局的能力,要有看得到未来的眼界,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点中。
换句话说,无法打破边界,没有破局的能力,没有奇点下移的视野,行业永远不会升级,如果一个市场的环境如此,那就只能被动改革了。
看起来,我国的团餐市场正在面临这样的改革,从赋能同业态小玩家,再到壮大自身,同时又引入常规餐饮来打破原有团餐做菜卖菜的思维,这是禧云国际下的一盘棋。
总之,我国团餐企业虽然起步晚于常规社会餐饮,但只要团餐的新逻辑和产业结构搭建完成,这些领军者一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球的团餐产业格局也未必不能被重构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