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关中人从唐朝就开始爱吃面了

来源:红餐网 作者:唐博 2016-11-01 14:50:36
陕菜专栏

中国陕菜网专注于陕菜的挖掘与开发,致力于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一边开研讨会、出版书籍,奠定陕菜的理论基础;一边举办“陕西美食探秘之旅”活动,进行实际推广。两者结合诞生了陕菜网的各类专栏文章。不同风格的文笔记录感悟陕菜的发展历程,如暖阳驱散浮云,渗透人心。

现在关中人讲的“麺”指用小麦麺粉做的面条。关中盛产小麦,麺食是关中人最主要的饭食,“麺肚子”是从小吃麺形成的。

有人说,离婚行,离了麺不行。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关中从古一直到唐代前期并不是中国的小麦产地。关中在唐之前麦类的排位并不在前。其时民众的主食还以黍稷为主。《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上书給汉武帝,还说“关中俗不好种麦”,劝武帝下诏“使关中益种宿麦(冬小麦)”可见西汉时期,关中人民的主糧与以麦子为主的鲁地不同。

一直到西晋,官方还在督促关中的老百姓种麦,《晋书•食货志》中就有“督三辅种麦”的记载。这是因为小麦在磨成面粉食用前是是“粒食”(整个囫囵煮、蒸或炒了吃)、“粗粮”。西晋时有了旋转的石磨,出现了面粉,麦子才开始成为细粮。但直到糖的中期,麦子麺粉可能还是贵族的专利品。

大概直到了唐中期,因为“两税法”的实行,才预示着关中麦、粟的产量相当。从此,小麦才发展为关中夏粮和粮食的主要构成部分,发展为现在关中老百姓喜麺食的情况。

据此,关中老百姓“面肚子”的形成最早可能开始于唐中后期。(文/李曦)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