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

美食故事:奴啊,粿炊好,来食咯!

来源:红餐网 作者:张树茂 2016-06-13 09:24:58
张树茂

张树茂,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潮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汕头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汕头技师学院特聘教师、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食品检验特聘专业导师;汕头电视台“美食潮”品鉴团专家评委、汕头都市报“美食故事”专栏作者;1860“潮膳教室”高级教师,汕头牛肉丸产业同业公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做雅粿


  记得少时,逢年过节,慈母总淘米、浸米、磨浆,忙忙碌碌。她时而取糯作之,调以白糖或红糖,入笼蒸制,几柱香下来,甜粿面带蜜色,金润动人;时而取粘米为材,辅以前些天用酒饼和成的大酵少许,蒸熟即见粿品笑脸相向;或用面粉而作,效果相同,皆呈笑相。用粘米者,称米粿;用面粉者,叫面粿。又因均具笑脸,皆称谓笑粿。因系发酵技艺作用而呈笑脸,故又有发粿之美誉。如在米浆中加入萝卜丝并调味而蒸熟出品的,便叫菜头粿。萝卜,潮人俗称“菜头”,菜头又与彩头谐音,故有好彩头之意。

  虽说时隔数十年,母亲做粿用料之精选搭配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的音容笑貌依旧令我记忆犹新。也许是潮汕根深蒂固的民俗风情,或许是很多潮汕人都有与我一样时常追忆儿时的无限遐思之缘故,“三笼齐”粿品备受大家青睐。

  说起“三笼齐”,还得先说潮汕地区早有“时节做时粿”的说法,也就是说,潮汕人除把粿当作日常点心外,还会根据不同的时节来制作相应的粿品,投神所好。比如,清明节做朴籽粿,端午节做栀粿,年底谢神、春节喜庆就讲究要做“三笼齐”。


  何谓“三笼齐”呢?


  请听吉祥粿品店做粿高手王双龙师傅一一道来。他说,潮汕人尤重祭祀,一年当中约有二三十个节庆,再加上各家各户先人的忌日和乡里集体的祭祖日,基本上每月都有两三个祭拜的日子。供品除三牲、水果外,须有好意头的“三笼齐”。


  大家喜欢“三笼齐”是潮汕习俗,基本是菜头粿、发粿、甜粿等。菜头寓意好彩头,发粿就是要发财之意,甜粿则意喻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蒸好的甜粿香甜可口,软糯滑润,识食者将甜粿切片逐一沾上蛋液煎之,那更叫人回味无穷。

  如今人们品尝着这满口甜蜜的精致粿品,却很难想象在百多年前,它曾是潮人飘洋过海时随身携带的“宝贝”,而“无可奈何吞甜粿”的俗语也流传至今。


  说的是潮汕地区古早就有人多地少的局限,为谋生,我们的祖先大多不得不抛弃妻儿坐上红头船出海过番谋求出路。此时,家里人就会把仅有的糯米磨成浆加上糖做成甜粿,后切一片一片,晒干,用布包起来,让要远离家乡的亲人挂在脖子上随船漂洋过海。坐在船上,当你肚子饿的时候,拿块出来吃。


  糯米和糖做成的甜粿,晒干之后坚硬无比,着实难啃。但由于比较耐消化,可作充饥只用,故有“无可奈何吞甜粿”之说。


  王师傅讲起古来,感触万千,沧桑的双眼闪烁着泪花。老板娘国珠姐忙插上话来:做粿很辛苦,逢年过节,我们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一般都要几天几夜无可入睡。


  王师傅自幼跟随父母学艺,创建吉祥粿品店至今已近40年有余。由于一贯坚守既做雅粿又要做好粿,所以我们遵循老辈人的习惯,以酒饼来发大酵,一直保持遵古法制,不下任何添加剂,就是酒饼、面粉和白糖来做成发粿,因为这样对人体健康。

  擦干了泪花的王师傅说:发粿,一般是用粘米粉加糖、酒饼和水,使它起酵,再装进碗,放进锅中蒸制而成,所以也叫做酵粿。其中发酵的时间控制相当关键。酵粿要发8小时后再来蒸,从浸米,磨浆,再来蒸,差不多要1天时间,真真正正要1天24小时才能够做出好看好食的发粿。


  随着时代变迁,如今粿品的内涵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但对于做粿师傅而言,逢年过节最是忙碌,通宵制作常见。正因此,好多人喜欢食粿,却不一定喜欢做粿。王双龙师傅高兴的指着儿子王明鑫,他从小看着父母做粿,等到他自己真真正正来做,才知道做粿这一行非常辛苦。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几年前大学毕业,自愿放弃本科专业,专心致志来承接潮汕著名粿品的技艺。因为他知道,这是潮汕民间手艺人从平凡之物中穷尽机巧的聪明才智,是潮汕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红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入驻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最新评论

2元5元10元50元其他金额
赞赏金额: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