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茂,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潮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汕头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汕头技师学院特聘教师、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食品检验特聘专业导师;汕头电视台“美食潮”品鉴团专家评委、汕头都市报“美食故事”专栏作者;1860“潮膳教室”高级教师,汕头牛肉丸产业同业公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话说这天,汕头市高新区科技中路嘉泽中心大厦11楼,来了一帮潮菜美食江湖好汉,品茗之间,彼此嘘寒问暖,谈笑风生;可是,到了品菜论烹,大家一反常态,个个语出惊人。说到热闹之时,只见一人骤然拍案而起,进而侃侃而谈。这是怎么一回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看官,时下,潮菜江湖之中,打着潮菜馆、私房菜,甚至潮菜精细菜旗号的餐馆可谓四处林立,但实际上要觅传统正宗、原汁原味潮菜倒也不易。
“我们如果要着力于对传统潮菜烹饪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首先就必须要对传统潮菜抱有敬仰之情,敬畏之心。除了要积极挖掘传统潮菜的精髓外,还要大力弘扬老一辈潮菜师傅敬业爱业的精神!”拍案而起者首先一针见血指出。
“大家积极鼓励创新潮菜,无可非议。但不好好挖掘经典潮菜,培养好传统潮菜的烹饪人才,那将会失去潮菜真正的核心价值,那就会不知不觉的丧失潮汕饮食文化的魅力,那是我们这代潮菜人的责任”。他说,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不等人啊,我们大家既然要依靠‘潮菜’来谋生,求发展,总得对得起相信我们的顾客吧”!道出以上入木三分、引人共鸣一席话的师傅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不是别人,正是叱咤潮菜江湖的潮菜大师江炳辉江师傅。
江炳辉,年近六旬,观其气色,虽在厨房打拼近40年,但未见劳苦沧桑痕迹,倒是斗志昂扬之气不减当年。谈起学习潮菜技法,堪称四代相传。追忆爷爷江日星做菜功夫,江炳辉说那是少时听父亲江潮发讲古得来。他的爷爷江日星,早年为谋生计,常常起早贪黑,捡採柴草,烧饭做菜,挑担挨街落巷叫卖,遇上透风落雨,依然不敢偷闲,往往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几回湿透,碰上身体不适,就用两手沾上清水在鼻梁上和肩背上揪出几条褐色的“东东”,就像现在大家常见的“刮痧”一样,说是退火,之后仍然坚持挑起担子,吆喝起一家人解决温饱活计。在他的印象中,爷爷拿手的炒糕粿,那可是远近闻名,家喻户晓。到了父亲江潮发,也是十足的好汉子,在公私合营的年代,处处以身作则,勤劳质朴。先后在福合埕、五福小食店主勺泡粿条面。父亲给江炳辉留下的家训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敢为天下先”!
话说回来,本文主角江师傅,自小酷爱潮菜烹饪技艺,1978年步入潮菜行当,先在旧公园路餐馆、新华酒店等单位当学徒学艺,期间得到潮菜高师罗荣元,蔡希平等师傅悉心指导,烹饪技法正宗且扎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师,先应邀到地区旅游总公司下辖的邮轮主勺,后出任海景酒店总厨,至2006年,转入驻君华酒店担纲行政总厨,后因酒店转型,遂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这天,为招待潮菜美食江湖好汉,江炳辉精心谋划如下菜品:黄汤鱼翅,红烧鲍鱼海参,豆酱水煮野生龙舌鱼,焖芙蓉白菜包,秘制功夫汤,炒鲜松茸菌,盐水银鱼饭等12到经典名菜。那么究竟这些菜品能否得到好汉的认可?他的选料与制作方法又引发哪些思考,擦出什么火花?敬请关注下回“以酒作媒图谋搜名肴,大师中计抖出‘鱼羊鲜’”。
本文作者张树茂,红餐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